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
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封面图

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

段发明, 著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8.0

书籍简介:

新中国的“红色”课本是在教育革命、课本革命中,在“砸烂”旧课本后,编写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课本。它由工农兵和革命师生联合任主编,以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知识为内容体系,“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编排教科书体例。“红色”课本编写的指导话语从谁来编、编什么、如何编等方面建构了“红专化”的教科书体,从而形成了区别于学术模式的“红色”课本。

作者介绍:

段发明,男,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编辑。以“教科书研究”为学术研究方向,博士论文《课本革命与革命课本》2013年评为学校优秀论文并正在参评省优论文。主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被二次文献转载、摘要,主持教育部课题“文革时期中小学教科书研究”,参与省部级及厅局级课题5项,并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书籍目录:

绪论

转向话语的教科书研究

一、从意识形态转向话语研究的教科书

二、话语建构的教科书

三、话语争夺的教科书

第一章

“停课”与“复课”中的“红色”课本

第一节停课闹革命,“砸烂旧课本”

一、毛泽东指导教育革命的话语体系

二、“砸旧课本”,学“毛著”和“语录”

第二节复课闹革命,编新教材

一、复毛泽东思想的课

二、编毛泽东思想的教材

第三节暂用性课本——“红色”课本的探索

一、上海中小学暂用课本

二、天津延安中学的“红色”课本

三、全国各地“红”书竞编

第四节试用课本——“红色”课本的完型

一、小学试用课本的功能分化

二、中学试用课本的类型化

第二章

“整顿”与“反回潮”中“红色”课本的反复

第一节课本整顿(1972—1973),增理论联实际

一、质量话语与两大关系

二、课本的“政治与业务”

三、课本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课本反回潮(1974—1976),开门编书、批林批孔

一、批林批孔与开门编书

二、批林批孔与课本

三、开门编书与课本

第三章

“红色”课本的革命性及其成因

第一节革命的“红色”课本

一、“破中立”的革命手段

二、编写组织和人员的革命性

三、编写思想的革命性

四、课本内容的革命性

第二节“红色”课本的“话语”成因

一、 毛泽东思想——一套革命话语体系

二、课本编写的基本话语

第四章

“红专化”的教科书体

第一节“红专化”的内容体系

一、革命英雄谱

二、斗争知识谱

第二节“红专化”的编排体例

一、统帅体

二、学用体

余论

告别“红色”课本

一、革命话语的功能及其后果

二、“红色”课本的“革命合理性”及其困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小小课本,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知识载体,也承载着国家意志,它还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为火红年代而生的“红色”课本,又是其中时代烙印最鲜明、政治味最浓的一种课本标本。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红色封面,模式化的语言,斗争式的知识,夸张的人物形象,充满着被规训了的激情,展示着革命话语的力量。在今天的人看来,或许有些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些给了我们深究下去的欲念,在新中国教科书发展的历程中这是一种怎样的课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课本?它给未来中国教科书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这些疑问与思考恰恰是本书关注的焦点。
十年的教育革命,已使“红色”课本集成了一个庞大的“红色”家族,对其梳理并完整地呈现出来是本书作者一直努力的工作。本书从话语的视角,先后以时间、空间线索展示“红色”课本的生成、变化以及结构、性质与成因;以“教科书体”作为新的教科书解释框架,对“红色”课本条分缕析,揭示其“红专化”的革命特性。

编辑推荐:

1.新中国“红色”课本,时代特色鲜明,对于研究和了解该阶段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对“红色”课本的探讨对于现代教育中的教材、课程改革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3.资料丰富全面,填补市场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指导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教科书发展史丛书
9787513030670
如需购买下载《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知识产权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5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中国“红色”课本研究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23.3 的主题关于 教材-研究-中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