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沉没?
美国沉没?封面图

美国沉没?

易强,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从经济、学习、政治、外交尤其是大国关系等多个角度,剖析了美国执意推行预防性攻击的战略,导致了美国过度扩张和失控,从而走向没落的趋势。

书籍目录:

推荐序一向美国学习?

推荐序二应对帝国衰退之道

自序

第一章冷战Ⅱ阴云

一五日战争

二开战只需要一根导火索

三欧盟的翅膀硬了

四古巴

第二章俄罗斯偏离西方轨道

一戈尔巴乔夫上当

二苏联之死

三西方梦

四帝国“第一把交椅”

五边猜忌边合作

第三章动荡的“危机之弧”

一基地组织

二石油!石油!

三琼斯将军

第四章脆弱的欧亚大陆心脏

一吉尔吉斯信号

二斯大林与希特勒的秘密协议

三中亚魔影憧憧

四管道政治

第五章石油仓库中的火星

一罗斯福遗产

二大国舞台

三“耶路撒冷断章”

四伊朗雄起

五核武起舞

第六章北大西洋联盟的内讧

一北约的新麻烦

二戴高乐

三东扩,再东扩

四“他妈的”与“你妈的”

五阿富汗泥潭

六华盛顿的告别演说

第七章失控的帝国

一军事扩张

二经济失控

三“华盛顿共识”破产

四欧洲的反叛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易强先生用充分的信息、简洁有力的关系勾连,描绘出一个脉络完整的新的战国简史,这是现代历史最强有力的事实之一:即美国在控制与反控制的历史进程中,怎样实现自己的强大。而在强大的过程中,又隐伏了可能导致失控和衰落的因子。

有关现代世界进程的解释性的书籍汗牛充栋,而像本书这样,以一种新鲜的脉络、毫不繁琐的论证来论说一种常识,在当今人们思想比较混乱的情势下,这样的读物应该引起重视。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判断正在高速运行的当代国际局势的“常识简本”。甚至可以这样说,国际关系的变量、事态的模型,都能从这本书的记忆素材中找到对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甚至有一种幽默的力量。

也难怪,时间进程、大国崛起或者强国衰亡的轮转,本来就具备辛辣的性质。

正如本书作者引出的一封私信所点明的:世界政治景象通常很少有什么新意。近几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发生在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今天的情况非常不同,世界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旧冷战时期的敌对国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以经济危机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仍然能够听到过去的回声。

这种冷酷无情的国际关系实质,好像跟我们中国无关。我经常说“天佑中国”。中国看起来似乎没怎么给搅和进去,哪怕在冷战最激烈的时期里,除了朝鲜战争,中国都处在一个能自主进退的位置上。舒服的日子维持了很长时间,现在感觉有点不自在了,于是讲出一种不高兴的感觉,居然招致国内某些人厌烦。我认为,这是一种文化沉淀,我们的很多人,包括某些报纸国际版的编辑,都丧失了该具有的辛辣的批判性。不客气地说,陷入一种把假象当常识的惯性。所以,一旦解剖美国,他们就说你什么什么思维;一旦探讨国际关系变量的中国国家利益,他们就用不祥的历史联想来打压你。

看了易强先生的书,就会明白这种思维并不真诚。这本书一点都没有控诉谁,只是在原原本本说故事,引证起码的道理。十几年前王小东评述说,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一点没错(就他们的利益逻辑出发点而言),关键是中国人要知道这一点。

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此。

我多年来一直想写一本《人民记忆》的“世界知识”版。因为我多年来感到奇怪的是:当今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有的中国人会故意用一种情绪去涂抹它,没有人追问为什么会出现不顾常识的描摹,为什么某些报纸网站的国际板块的编辑,也会欣然接受可虑的“知识更新”的风习,比如他们把官方过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颠倒一个个儿。给人的感觉是,我们对现代国际秩序形成的理解,只需替换一种角色观叙述就行了。他们告诉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既定思维来一场知识上的革命。西方为什么在冷战后期会高唱凯歌,是因为十字军战士们真正占据了道义,柏林墙两端的博弈,是牛仔裤、摇摆舞和价廉物美的电器打败了冷冰冰的意识形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原理非常简单(这原理并不错)。然而真的那么简单吗?这种方法确实省事,然而探源内在,好好梳理一下刚刚过去的战国故事,就会发现,这种技巧未免太力薄了。

我习惯于从记忆中找寻秘密,找到勇气,因为我确实知道越战时的“战略村”不是抗美战士故意的栽赃。我也知道,当越南“恐怖分子”阮文追暗杀麦克纳马拉被判处死刑时,委内瑞拉的自由战士绑架了美国军官,差点赎回了阮文追的自由。但是,只是差点而已。因为绑架者很傻很天真。美国人在诱惑委内瑞拉人释放人质时要了阮文追的命,难道不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西洋翻版吗?历史有它丰富的一面,有它可以和现实相联系的一面,关键是怎样联系。而我们现在普及的知识,是有很天真的情感氛围的。

美国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的战士们是有恒久的大目标的。

这本书让我想起《中国不高兴》引发外媒好奇时,我们几位作者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真的需要向美国学习。对待自己的国家利益,立场毫不含糊,丝毫没有扭捏作态。书中有一个细节,勃列日涅夫的苏联帝国雄心勃勃地崛起,而美国正在处于守势的时候。卡特总统在他的国情咨文里如是说:

让我们把立场完全说清楚:任何其他国家军队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尝试,都将被视为对美利坚合众国的至关重要的利益的攻击,这种攻击将被击退,我们会使用任何必要的手段,包括使用军队。

因此我想引用本书的卷首语美国人说的:

我们的人口仅占世界的6.3%,拥有的财富约占世界的50%……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成为嫉妒和怨恨的对象……我们在未来一段时期的真正任务是,设计某种国际关系,让我们能保持这种“不对等”,而不至于损害国家的安全……我们没必要欺骗自己,对我们来说,利他主义和恩泽世界都是奢侈品。

那么一厢情愿的世界主义,对中国人来说,是不是奢侈品呢?

后记

2009年4月3日,在本书书稿即将完成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著名俄罗斯专家马歇尔.戈德曼教授给我发来一份电子邮件。

这位教授十分感慨地写道:“世界政治景象通常很少有什么新意。近几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发生在东西方之间的冷战。今天的情况非常不同。世界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旧冷战时期的敌对国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以经济危机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仍然能够听到过去的回声。”

戈德曼教授所言甚是。

当我收到教授电邮的这一天,北约成立60周年峰会正在德国西部城市巴登巴登举行。这个以“防御苏联入侵西欧”为成立目的的组织,在防御目标解体18年之后仍继续存在,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大,其成员国已经不再限于欧洲国家,而且,其活动范围也从仅限于欧洲,扩大到了中东和中亚等地区。

北约60周年峰会召开的前一日,二十国集团(G20)首脑峰会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为被西方称之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寻找对策。会议达成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将国际货币基金的可用资金增至l万亿美元,以增加全球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同时,G20还不承诺要加强金融监管。

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了这两次峰会。但是,他并没有实现自己的两个目标:游说欧盟国家增加财政刺激的规模;游说北约盟国向阿富汗派出更多兵力。在这两个问题上,欧洲国家不想再做出过多的让步。

尤其在派兵阿富汗的问题上,欧洲盟国仅同意短期少量增兵,而且主要是“保卫”阿富汗大选顺利进行,以及帮助培训阿富汗自己的军队。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失望地说,北约正在变成两个阵营,愿意打仗的和不愿意打仗的。按照路透社的说法,阿富汗战争已经“美国化”。在驻阿富汗的7万多名北约士兵中,美国大兵占一半以上,而且奥巴马还在继续增兵。

在G20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奥巴马在伦敦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面。俄罗斯总统警告奥巴马停止北约扩大步伐,“在做出扩大的决定之前,你必须想想会有什么后果……北约要考虑保持同盟的团结,不要伤害到与邻国的关系。”而在此之前,奥巴马已经明确表示过,北约必然要进一步扩大。因此,如果双方的立场都不做改变,欧亚大陆的动荡局势难以停息。

2009年4月17日,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欧洲和中亚问题专家约翰内斯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说道:“我相信奥巴马政府会现实地评估欧洲国家彼此之间以及美国与欧洲之间存在的利益上的分歧……至于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与前苏联在过去有过竞争的历史,美国与俄罗斯又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比美欧关系要更加复杂。俄罗斯仍然感受到北约与欧洲扩大所带来的威胁,感受到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基地的威胁,感受到美国在中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的威胁。而很多美国人则认为俄罗斯在重归帝国之路……在这些背景之下,美俄两国关系是否能朝积极方向行进,将取决于双方是否能克服过去的猜忌,能否找到折中与合作的方式,以解决当前损害两国关系的关键问题。尽管两国关系有改善的机会,但是,要预言两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现在还为时过早。”

在这里我必须强调或澄清的是:关利坚帝国的失控,主要体现在地缘政治层面,而且这种失控也并不意味着其超级大国地位在短期内会被动摇,它在军事、经济及科技上的优势在短期之内也仍然很难有其他国家可以与之匹敌。

美国政府对此也颇有自信。2008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出台的一份报告说:“到2025年,二战之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将几乎不复存在……国际体系将是一个全球的多极体系……很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将改变,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过,并非是世界舞台上唯一重要的国家。这是通过测量各国GDP、国防开支、人口以及技术等指标所得到的结果。”但是,这种国家间实力转变的现实,美国是不愿意主动接受的,因为它太迷恋单极世界。而它之所以迷恋单极世界,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中,它几乎可以为所欲为,随意主宰世界财富的分配。也正是因为不愿意放弃这种为所欲为的权力,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报告强辩说:“在历史上,‘多极体系’比‘双极体系’或‘单极体系,更不稳定;更多的多样性以及更多国家实力的增长,预示着国际体系内聚性和效率的减少。”这句话提醒我们,国际秩序的调整将会阻力重重。最后,我要感谢许多专家、学者和朋友。我要感谢哈佛大学教授马歇尔.戈德曼、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斯科特.博格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克.斯奈德、布鲁金斯研究所欧洲与中亚问题专家约翰内斯、罗伊研究所研究员富利洛夫、国际劳工研究与信息组织资深研究员肖恩.哈丁等,他们都在百忙之中接受过我的访问,并向我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我要感谢胡朋、周文、胡劲华、戴子昂等出版界的诸位先生,感谢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感谢《人民日报》国际部原主任陈特安的严谨评审,感谢我的朋友宋强和郭威,他们为本书的顺利出版给予了很大帮助。我还要感谢本书的执行编辑马培培女士,她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十分敬佩。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以及我的妻子王晨,如果没有他们的鼓励和照顾,这本书将永远只是一个概念!

内容摘要: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戈德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奈德,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约翰内斯,罗伊研究所研究员富利洛夫,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前所长傅梦孜,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世界新闻报》副总编蒋生元联袂推荐。  社稷兴衰,吾辈变法,大国轮回,苍生寻道。  《中国可以说不》作者宋强,国际劳工研究与信息组织资深研究员肖恩.哈丁作序。  美国为了所谓的国家利益,到处大打出手,二战之后先后发动15次大规模军事行动,“美国式傲慢”激怒了全球。美国的国家声誉几乎与“华盛顿共识”同时破产,而“北京共识”却为全国逐渐接受。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拯救本国金融体系,美国孤注一掷,开动印钞机,全球美元资产应声贬值,中国和日本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损失惨重,美元声誉一落千丈。  俄罗斯重夺“第一把交椅”的战略意图变得异常强烈。受美国控制的中亚附庸国早已失去控制,甚至违背美国意愿挑起战争;伊拉克和阿富汗泥潭让美国进退两难;在北约内部,美国与盟国的分歧越来越大……  中国一贯冷静低调,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延续至今。“永不称霸”并不代表中国不想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事实上,民族复兴、中国崛起的意愿,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作者简介】  易强,200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任《财经时报》等媒体资深记者、主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环球财经》杂志国际版主编。对国际政经有近10年的独特研究,曾专访过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元首和高级官员,发表的文章逾百万字,著作严谨深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美国沉没?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2088252
《美国沉没?》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日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美国沉没?是人民日报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771.20 的主题关于 霸权主义-研究-美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