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
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封面图

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

张合荣,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120.0

书籍简介:

以乌蒙山为核心的滇东黔西地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中的夜郎族群在这一带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文明。本书通过该地区已发现的先秦至两汉时期考古遗存资料,结合文献史料和地理生态,对夜郎的地理位置、夜郎文明的形成、夜郎文明的地域文化差异、周边族群文明对夜郎文明的影响及随着汉中央王朝“开发”西南夷后,夜郎文明的发展去向等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古学观察。在此基础上,对滇东黔西地区发现的夜郎时期数处青铜时代遗存进行了考古研究,以反映当时复杂的“西南夷”地域文明。此外,还将两汉时期的汉文化遗存纳入到考察夜郎文明的范畴,探讨随着汉文化的进入夜郎等土著族群文化的变迁与融合。

书籍目录:

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

xiv

目  录

xv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

第一节 夜郎考古的时空范围( 1 )

一、空间范围( 1 )

二、时间范围( 3 )

第二节 贵州夜郎考古工作回顾·( 4 )

第三节 研究成果略述( 9 )

一、综合论述( 9 )

二、对墓地的探索(11)

三、可乐“套头葬”研究(12)

四、出土器物研究(13)

五、关于夜郎活动中心的研究·(15)

六、夜郎与周边族群关系的研究(16)

七、青铜冶铸工艺研究·(16)

第四节 研究的基本方法·(18)

第二章 夜郎文明的综合考古观察·(21)

第一节 夜郎地理位置解析(21)

一、夜郎地理位置界定指标(22)

二、从滇东黔西青铜时代遗存分析夜郎(25)

三、从汉中央王朝对南夷地区的开发看夜郎·(40)

四、小结·(49)

第二节 夜郎文明的形成研究——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50)

一、乌蒙山西缘昭鲁盆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51)

二、乌蒙山偏东黔西北山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62)

三、乌蒙山东南缘黔西南山地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71)

四、乌蒙山西南缘曲靖盆地青铜文明的形成·(79)

五、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文明的共性特征(83)

六、夜郎文明的形成(85)

第三节 夜郎文明地域性特征分析(87)

一、墓地葬俗的地域性·(88)

二、从“椎髻”头饰看地域文化差异·(93)

三、出土陶器和青铜器的地域性特征·(98)

四、小结(104)

第四节 周边族群对夜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影响(105)

一、百越系族群的北上(105)

二、氐羌系族群的南下(114)

三、蜀人南迁、滇人东扩和楚人西征(119)

四、夜郎族群与东南半岛的文化互动(124)

五、小结(126)

第五节 夜郎族群发展去向观察(127)

一、夜郎族群汉族化(中原化)现象观察(127)

二、中原汉移民(汉人)夷化现象观察·(136)

三、夜郎族群去向观察(141)

四、小结(145)

第三章 夜郎时期青铜遗存个案研究·(146)

第一节 赫章可乐“乙类墓”的分期与年代(146)

一、乙类墓分组(148)

二、出土器物的类型学分析(152)

三、墓葬打破关系与14C测年 (156)

四、乙类墓分期与年代(157)

五、小结(160)

第二节 赫章可乐“套头葬”再探讨(161)

一、墓葬基本观察·(162)

二、套头葬墓分组·(167)

三、出土器物的类型学考察(169)

四、套头葬墓年代及演变轨迹(172)

第三节 威宁中水“多人二次合葬”考察·(175)

一、中水墓地“多人二次合葬”资料(175)

二、由“排葬、乱葬”到“多人二次合葬”的认识(177)

三、中水“多人二次合葬”出现原因探讨(179)

四、小结(188)

第四节 黔西南铜鼓山类文化遗存分析(190)

一、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发现与认识(190)

二、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特征(198)

三、关于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年代与分期(205)

四、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经济与社会(207)

五、与周边同时期遗存比较(209)

六、铜鼓山类文化遗存的源流与发展方向(212)

七、铜鼓山类文化遗存与夜郎之关系(215)

八、“铜鼓山文化”的提出(217)

第五节 曲靖盆地“八塔台类”墓地遗存分析(218)

一、曲靖盆地青铜时代墓地遗存分析(220)

二、与滇池地区青铜时代墓地对比(228)

三、对曲靖盆地青铜文化遗存的一些认识(231)

第四章 从贵州汉墓研究观察夜郎(235)

第一节 赫章可乐“甲类墓”研究·(235)

一、8号墓分析·(238)

二、可乐河北侧“甲类墓”分析·(242)

三、可乐河南侧 “甲类墓”分析(249)

四、墓葬年代和分期(261)

五、墓主身份分析·(264)

六、小结(267)

第二节 贵州汉墓的综合观察(267)

一、贵州汉墓编号规范化之我见·(267)

二、贵州汉墓材料的一点订误(271)

三、贵州汉墓的发现地域、分区和类型·(275)

四、关于贵州汉代墓葬与汉墓的分期研究(281)

五、贵州汉墓与汉代郡县·(287)

六、从汉墓看夜郎等“西南夷”·(290)

第三节 贵州汉墓出土灯具与郡县地理(292)

一、贵州汉墓出土灯具地域(293)

二、贵州汉墓出土灯具类型(297)

三、灯具分布与郡县地理·(301)

四、小结(303)

第四节 贵州汉墓出土的陶塑模型明器(305)

一、陶塑模型明器分类(306)

二、陶塑模型制作工艺(313)

三、陶塑模型反映的贵州汉代世俗家居生活(315)

四、小结(318)

第五章 夜郎故地田野追寻(319)

第一节 威宁中水遗址2004—2005年发掘·(319)

一、中水考古历程·(320)

二、鸡公山的神秘坑(322)

三、祭祀活动中心的界定·(323)

四、高原上的远古农业部族(325)

五、一个新考古学文化的辨识(326)

六、文化发展序列的初步建立(329)

第二节 毕节青场遗址2008年发掘·(331)

一、田野考古收获·(331)

二、出土遗物管窥·(335)

三、与周边遗存相互关系观察(336)

第三节 赫章可乐考古散记·(338)

一、初进可乐(339)

二、再进可乐(339)

三、参加可乐第九次发掘 (340)

四、领队可乐第十次发掘·(343)

五、配合大遗址保护的可乐考古工作(345)

第四节 六盘水市2012—2013年夜郎考古调查(346)

一、穴居的部落(346)

二、山顶上的聚邑·(349)

三、谷坝中的村寨·(351)

四、几点认识(352)

后记(355)

插 图 目 录

图1-1 夜郎考古空间范围示意图 ( 3 )

图2-1 滇东黔西主要青铜时代墓地与滇文化墓地(以羊甫头为例)陶器对比图

·(35)

图2-2 滇东黔西青铜时代晚期遗存与西南夷各族群同汉代郡县对比示意图 (39)

图2-3 滇东黔西地区青铜时代遗存分布示意图 (52)

图2-4 鸡公山文化主要遗址位置示意图 (53)

图2-5 乌蒙山西缘青铜时代遗存器物变化示意图 ·(55)

图2-6 青场瓦窑遗址第6、7层(早期)出土陶片 ·(65)

图2-7 青场瓦窑遗址第4A、4B层(晚期)陶器 ·(66)

图2-8 可乐柳家沟遗址出土石器和陶器 (67)

图2-9 北盘江流域(贞丰至望谟段)先秦时期遗存分布示意图 ·(72)

图2-10 拉它遗址第6层出土残陶器 ·(75)

图2-11 鸡公山文化陶器与曲靖八塔台青铜文化遗存陶器比较图 (82)

图2-12 兴义老坟山M15及墓地出土玉器、串饰等装饰品 (92)

图2-13 赫章可乐、威宁中水墓地墓主头顶铜发钗使用情况 ·(96)

图2-14 赫章可乐、威宁中水墓地出土铜发钗(簪) ·(98)

图2-15 滇东黔西主要青铜时代遗存出土青铜器比较图 ·(101)

图2-16 周边族群对夜郎青铜文明影响示意图 (106)

图2-17 贵州境内出土与采集部分双肩石器 (108)

图2-18 鸡公山文化分布区出土与采集有肩、有段石器 ·(109)

图2-19 北盘江沙坝遗址出土双肩石器 (110)

图2-20 贵州先秦时期遗存分布及有肩、有段石器分布区 ·(111)

图2-21 铜鼓山遗址出土的铜钺和铜锄 (113)

图2-22 威宁中水鸡公山遗址出土的大双耳罐 (115)

图2-23 鲁甸野石山遗址出土的杯形口大耳罐 (117)

图2-24 鲁甸马厂遗址采集的大耳罐 ·(118)

图2-25 毕节青场瓦窑遗址出土早期蜀文化特征陶器 (120)

图2-26 战国秦汉时期夜郎地区出土的巴蜀式柳叶形剑和三角援无胡戈 (121)

图2-27 可乐生产的D型铜釜 ·(122)

图2-28 可乐M373出土滇文化系统的铜器 (123)

图2-29 赫章可乐与黔西南至越南北部出土铜戈、铜柄铁剑比较图 (125)

图2-30 贵州赫章可乐套头葬墓与柬埔寨波赫铜鼓套头葬墓 (126)

图2-31 赫章可乐坝子中基本重叠在一起的原地方族群和汉文化遗存 ·(129)

图2-32 威宁中水M19平面图及出土的鱼形铜带钩 ·(131)

图2-33 曲靖八塔台M69平面图 (132)

图2-34 曲靖八塔台M69出土部分具有地方风格器物 (132)

图2-35 曲靖八塔台M69出土部分汉文化风格器物 ·(133)

图2-36 铜鼓山遗址出土铜铁合制器和铁器 (134)

图2-37 清镇汉墓与普安铜鼓山遗址出土一字格青铜剑比较图 ·(139)

图2-38 平坝马场汉晋南朝石室墓平面图 ·(140)

图2-39 平坝马场东晋南朝墓墓主头饰 (141)

图2-40 可乐族群南迁可能示意图 ·(144)

图3-1 可乐乙类墓墓坑形制 (148)

图3-2 可乐乙类墓C型陶罐·(153)

图3-3 可乐乙类墓铜洗和铜釜 ·(153)

图3-4 可乐乙类墓出土铜兵器与部分铜装饰器 (155)

图3-5 可乐乙类墓分期图 ·(插页)

图3-6 可乐M273的铜洗使用情况 (165)

图3-7 可乐乙类墓“套头葬” ·(168)

图3-8 可乐墓地出土的石寨山型铜鼓 ·(170)

图3-9 可乐套头葬墓中出土兵器 (171)

图3-10 威宁中水银子坛墓地清理的部分“多人二次合葬”墓 ·(176)

图3-11 滇池地区青铜时代墓地清理的部分多人二次合葬、叠葬墓 (184)

图3-12 宜良纱帽山墓地二次合葬、多层丛葬墓 ·(187)

图3-13 中水梨园(银子坛)墓地1978、1979年发掘出土的部分滇文化风格青铜器

(189)

图3-14 普安青山铜鼓山遗址群分布示意图 (194)

图3-15 安龙龙广铜鼓山类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195)

图3-16 铜鼓山类文化遗存分布范围及中心区遗址群示意图 (196)

图3-17 铜鼓山遗址地理环境及发掘区位置示意图 (199)

图3-18 铜鼓山遗址出土陶器 (201)

图3-19 铜鼓山类文化遗存陶支座 ·(202)

图3-20 铜鼓山类文化遗存部分青铜器及冶铸范模 (203)

图3-21 曲靖盆地青铜时代墓地位置示意图 (219)

图3-22 八塔台、横大路和平坡墓地出土主要陶器和青铜器比较图 (插页)

图3-23 曲靖盆地横大路墓地与滇池地区江川李家山墓地对比图 ·(插页)

图4-1 可乐1976~1978年发掘甲、乙类墓葬分布示意图 (237)

图4-2 可乐M8平、剖面图 (插页)

图4-3 可乐甲类墓墓室平面图 ·(244)

图4-4 荔波水甫水族古墓群(局部)几种不同类型墓葬分布示意图 (252)

图4-5 荔波水甫水族墓葬群中不同形制的墓葬 (253)

图4-6 锅落包“甲类墓”出土地域特色陶器 ·(257)

图4-7 锅落包甲类墓、乙类墓出土铜釜、铜铃比较图 (258)

图4-8 兴仁交乐M14平面图 (271)

图4-9 兴仁交乐M14照片 ·(272)

图4-10 修正后的兴仁交乐M14平面图 (272)

图4-11 位于同一封土下的兴仁交乐M6、M7、M8及M19平面分布图 ·(274)

图4-12 贵州发现的主要汉代墓葬及其分区 (277)

图4-13 贵州汉墓类型举例 ·(280)

图4-14 贵州汉墓及青铜灯具出土地域分布示意图 (295)

图4-15 贵州汉墓出土陶灯 ·(297)

图4-16 贵州汉墓出土青铜灯 (298)

图4-17 贵州汉墓出土青铜灯 (299)

图4-18 贵州汉墓出土部分陶制模型明器 ·(308)

图4-19 务川大坪M24墓室后壁家禽家畜圈 ·(310)

图5-1 中水地理环境 (320)

图5-2 1995年在中水试掘出土的碳化稻谷(局部) ·(321)

图5-3 基本环山分布的鸡公山遗址祭祀坑 (324)

图5-4 赵志军研究员(右)在中水指导浮选 ·(325)

图5-5 鸡公山遗址K9出土陶器 (328)

图5-6 瓦窑遗址远景及发掘区位置图 ·(332)

图5-7 瓦窑遗址F5 (334)

图5-8 笔者(右一)与日本考古学者川上洋一(右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

原所长

(左二)、赫章县文物管理所文物管理员

(左一)

在可乐乙类墓地(340)

图5-9 笔者在清理可乐M264 ·(341)

图5-10 可乐M373套头铜釜附近随葬品放置情况 (344)

图5-11 钟山区清华洞调查发现的青铜镞 ·(348)

图5-12 盘县普田乡狗场坝村老营山遗址位置图 ·(350)

图5-13 盘县普田乡狗场坝村老营山遗址采集陶片纹饰 ·(350)

图5-14 盘县中南部新发现的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址位置示意图 ·(353)

内容摘要:

地处云贵高原东侧以乌蒙山脉为核心的滇东黔西地区生态环境相当复杂。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夷”中的夜郎系族群在这一带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青铜文明。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通过该地域已发现的先秦至两汉时期考古材料,结合文献史料和生态环境,多角度对夜郎文明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古学观察,并对各小区域发现的数处战国秦汉时期青铜时代遗存进行了个案研究,以反映夜郎青铜文明的多样特征。在此基础上,还通过对贵州已发现汉墓的考察,探讨随着汉文化的进入,夜郎等族群文明的变迁与融合。此外,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滇东黔西先秦至两汉时期遗存研究还涉及一些著者在进行夜郎考古调查和发掘时的现场观察和思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术丛书
9787030413079
如需购买下载《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 42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夜郎文明的考古学观察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72.733 的主题关于 夜郎(历史地名)-考古发现-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