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封面图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

宋士云,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从经济史的视角,以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为主线,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二十八年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专题性研究。作者实证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行为和绩效、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了银行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模式,滞后于整体经济体制改革;国有银行的企业化、商业化和股份化改革促使银行绩效改善与效率提高的结论。并对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研究现状述评与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分期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对历史分期的说明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步:从“大一统”到二级银行体制(1979-1984年)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国家银行垄断格局

(二)“大一统”国家银行体制的运行特征

二、中国银行业从“大一统”体制向二级银行体制转变

(一)中国人民银行开始专门履行中央银行职能

(二)四大国有专业银行的恢复和建立

三、中国银行信用体系和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初步改革

(一)中国银行信用体系的初步改革¨

(二)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初步改革

四、中国金融宏观调控体制与机制的初步改革

(一)平衡财政信贷收支,促进经济的进一步调整

(二)实行信贷资金差额包干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

(三)存款准备金制度开始建立

(四)利率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章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探索:金融制度创新与机构扩张(1985-1997年)

一、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宏观调控从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变

(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二)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开始向间接调控转化

二、国家专业银行的企业化、商业化改革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的兴起”

(一)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合作银行的兴起与初步发展

三、银行业市场结构开始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从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转变的趋势

(二)市场结构变化中的银行业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

(三)银行业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及其低绩效的原因

第四章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市场金融体制基本确立(1998-2006年)

一、中央银行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基本确立

(一)中央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与职能的进一步完善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凸显间接调控特征

二、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与其他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与股份制改革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

三、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四、银行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初步形成及其绩效实证分析

(一)银行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

(二)银行业市场行为分析

(三)银行业的经济绩效评价

第五章对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反思与前瞻

一、对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历史的反思

(一)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历史轨迹的简要描述

(二)银行体制改革与变迁的特征分析及其新制度经济学阐释

(三)银行体制变迁的经济绩效评价及现行银行体制內在缺陷分析

二、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应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的选择

(二)货币政策工具的功能定位与选择

(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三、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其竞争能力

(一)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应坚持的原則

(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与主要措施

(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与主要措施

四、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与改革

(一)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方向

(二)科学界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业务领域

(三)加快政策性银行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设

(四)政策性银行转型和改革应当注意“一行一策”

(五)妥善处理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

五、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一)现行金融监管体制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思考与建议

附录中国银行业改革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这是一篇资料丰富、内容比较全面、论点与论据有机结合的关于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报告。通过实证分析,本书作者对银行业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的建议有以下三点:(1)逐步实现金融业的混业经营;(2)增大银行服务的差异化,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3)适当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使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银行业。此外,还要正确处理和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程度和效率。这些建议并非由本书首先提出来,但是由于有历史研究和分析作基础,使得建议更显务实。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我国的金融体系格局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前,还是在改革开放后,甚至是到现在,一直选择的是“银行主导型”模式。改革开放以前是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垄断格局。目前尽管经过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有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的趋势,但是,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中介结构体系仍然居于主导地位,即银行在我国资金融通中仍然占有绝大部分份额。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的改革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银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二级银行制度框架。一是银行机构从一元化转向多元化,按产业分工恢复和成立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专业银行体系。这既标志着我国以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为基本格局的双层银行体系的建立,又标志着计划金融制度下的一元化行政垄断金融组织体系被打破,寡占型金融组织体系开始发育成长,市场竞争因素开始被植入。二是从一级银行体制转向二级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不再办理针对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业务,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这种制度安排,既实现了信贷与发行分开,中央银行开始单独行使信贷管理和货币发行权,又改变了银行不受资金来源约束的信贷扩张机制,转向存款决定贷款的运行机制。  第二阶段:从1985年到1997年的改革探索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安排,为市场金融建立了初步框架。一是实现了银行基本制度的创新,确立了中央银行的法定地位。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和责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二是大力发展多元化银行组织机构,在组织制度上实行了创新。四大国家专业银行开始进行企业化和商业化改革,并逐渐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在体制外建立起一些区域性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它们的机构与业务拓展迅速。我国银行业在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发展,并开始向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转变。同时,银行业的产权结构,也从单一的国有制发展到国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尽管国有股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三是金融管理制度向市场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在管理制度上放权让利,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机制,实行银行间的业务交叉,通过业务交叉开展竞争;在管理机制上引入风险、利润、成本范畴;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四自”经营机制,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性质、业务、经营原则、权益等,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四是金融宏观调控开始向间接调控过渡,从单一的行政性调控向运用经济性手段和法律手段转变。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在由统存统贷转变为差额包干的基础上,继而又调整和推进到实存实贷;金融调控也从单一的行政手段直接控制向市场化运作机制调整,从开始的控制贷款规模,逐步起用中央银行的三大政策工具,发展到以比例管理彻底取代贷款规模控制。  第三阶段:从1998年到2006年的改革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的短缺经济发展到总量相对过剩、需求不足的买方市场阶段,银行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充实和调整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制度深化过程,市场金融体制基本确立。一是中央银行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基本确立。改革中央银行管理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了省分行,建立起九大区分行。中央银行的职能进一步完善,分离了银行监管职能,人民银行履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职能,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主要工作重点之一。二是建立起新的金融监管体系。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体制的正式形成,同时金融领域的大面积合作也在悄然发生。三是加快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进程。从制度上培育国有商业银行的良好内外经营环境,建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化解金融风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施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革与上市。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垄断竞争性的银行体系格局初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的趋势也随着民间资本和外资的进入而越加显现,并推动着国有商业银行经济绩效进一步改善。四是加大了金融开放的深度和广度。199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区域限制,外资银行可以在我国所有中心城市设立营业性分支机构。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之后,历经五年的过渡期,认真落实和兑现加入WTO时的有关承诺,从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人到人民币业务的市场准入。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设立网点的同时,对于参股国内银行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已逐步展开。  总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银行体制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是顺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潮流的,可以说,从1979年到2006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二十八年,也是银行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二十八年。银行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类似,同样采取的是渐进式的“双轨制”模式,主要特征也是先以增量改革促存量改革,再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共同推进。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银行体系,而能否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本积累、最有效地配置资金和降低金融风险应该成为判断银行体制安排优劣的最终标准。为此,要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机制,提高货币政策效应;要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其竞争能力;要对政策性银行进行转型与改革;要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等等。【作者简介】  宋士云,男,1966年生,山东阳谷人,经济学博士,聊城大学商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1989年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曾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曾在《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农业经济问题》、《改革》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73422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1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考察是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32.97 的主题关于 银行管理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史-研究-中国-1979~2006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