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
前言
第1章阅读生物学的意义
第2章说不完道不尽的达尔文
第3章自然选择
第4章性选择与炫耀
第5章利己与利他
第6章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第7章交换的进化
第8章有性繁殖与婚配制度
第9章美感
第10章适应与进步观
第11章生长、衰老与生命周期
第12章病、痛、苦难
第13章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
第14章威慑、欺骗、猜忌、笑
第15章感官、情绪、理性
第16章语言是本能
第17章遗传与环境
第18章驯化与文明
第19章趋异、分工与生态学
第20章领地、部落性与大型共同体
第21章两种进化:生物与文化
参考书目
前言
本书是2004年出版的《阅读生物学札记》的修订本。
内容的增添和观点的变化都是相当可观的。
《阅读生物学札记》共16章,《神似祖先》共21章。《神似祖先》添加了以下章节:
第6章狭义利他的生物学基础
第7章交换的进化
第9章美感
第13章沉溺快乐与追求伟大
第15章感官、情绪、理性
《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字数按照电脑计算约15万余字,《神似祖先》18万字。
《阅读生物学札记》的参考书目包含80多种作品,《神似祖先》150余种。
观点上也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人类本性是利己抑或利他的认识,对遗传与环境对人类性格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
《神似祖先》还呈现了一些笔者的独家观点这当然是最令我引以为傲的。火与人类语言产生之关系的猜想,同性恋的根源,笑的功能,追求舒适与追求伟大之间的张力是其中较大的火花。
我正儿八经阅读生物学自1997年始。一晃12年过去,竟然一发不止。现在生物学的著作已经成为我最着迷的阅读领域。我很难想象,没有了这类阅读,我的智力生活状态将低迷几何。生物学诱惑着我智力上的求索,照耀着我的思想之旅。
我从2002年开始讲授课程“生物学对社会科学的启示”。今年秋季将是第五轮。这门课程吸引着多个学科的同学。他们热忱的目光和咄咄逼人的提问迫使我不能驻足,只好前行。这是最令我亢奋的教学经历。而本书是教学相长的证明和结晶。
陈心想和田方萌同学都是从我这里开始痴迷生物学的,这些年来我们的互助已经发生了逆转:他们给我的生物学信息超过了我给他们的。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批评时下同学们的厌学,说在共同兴趣上读书超过我的同学我只看到了一位。前年暑假田方萌归国探亲,面谈时问我所说那人好像是他,我说正是,他认真地说,他生物学的阅读量恐怕没有我大。我是觉得他俩在视角宽阔和阅读广泛上,已经大大地超过我。
我一向说:“外奖”(工作的报偿和奖励)是次要的,“内奖”(工作给你带来的乐趣)才是重要的。阅读生物学的“内奖”主要在过程中。但是,本书的完成,一些天才少年从我这里走向一个伟大的学科,都是颇令一个侏儒亢奋的“内奖”。
我会继续阅读和思考下去。希望与追随过我的同学成忘年之交。希望他们不断回馈和反哺这位日渐落伍,却对新知向往如初的长者。
“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这一词汇是我的专利,是生物学思想向一位痴心阅读和思考它的高龄学生馈赠的礼物。我将之视为上苍赋予我的通灵宝玉,嘱我传谕众生的不二法门,故以之命名本书。
郑也夫
2009年6月15日
时下,全球范围内,生物学家的作品正以浩大之势冲击着思想界、读书界,与此伴随,国外社会科学家已从对生物学思想的学习、消化,迈向融合、创新。近年来,这两类作品都被大批量地引入汉语读书界,但是我们的社会科学家对此却表现出不可思议的麻木,本书终于打破了这种沉默。 本书运用生物学的观点讨论了生物(尤其是人)的行为机制和行为方式,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内容包括:自然选择,性选择与炫耀,利己与利他,交换的进化,有性繁殖和婚配制度,美感,语言是本能,遗传与环境,驯化与文明,等等。 “神似祖先”,是近年来我不断鼓吹的一套思想中的关键词。其隐含的主语不是身体,而是行为。就身体而言,没有疑问,我们绝对的形似祖先。因为在进化的长河中,夏商周时代的先人与我们的距离尚且太近,遑论元明清。祖先的身体是穿越了自然选择之剪刀的适者。因此我们在行为上唯有相似祖先才能获得健康的身心。而生存方式是不可逆的,行为上的形似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和可以追求的唯有神似,比如狩猎已成往事,跑步却适宜今时。【作者简介】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八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问题顾问。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 主要作品:《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6)、《消费的秘密》(编,2006)、《抵抗通吃》(2006)、《知识分子研究》(2004)、《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被动吸烟者说》(2004)、《城市社会学》(2002)、《都市的角落》(编,2002)、《信任论》(2001)、《轿车大论战》(编,1996)、《代价论》(1995)、《走出囚徒困境》(1995)、《礼语咒词官腔黑话》(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