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98.0
苏联武装力量曾被世人誉为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师。它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与纳粹军队浴血奋战,为二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冷战期间,它是唯一能与美军抗衡的力量,不仅在核武力方面逐步赶上了美国,而且在常规武力上已大大超过了美国和北约。可就是这样一支能让对手谈虎色变的强大之军,却在顷刻间瓦解了:没有入侵他国,没有遭遇战争,没有棋逢对手,在苏联已处于土崩瓦解状态之时,它甚至都没有像西方一些观察家所预料的那样,为使苏维埃制度脱离危险、为维护自身的生存而孤注一掷,相反,它的将军与士兵们沉默地、“手挽手、肩并肩”地走向了自己的灭亡。 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又是什么原因引发的?苏军曾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它是由什么样的战争观与军事理论武装起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军的战略、性质、机制和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消蚀了苏军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本书作者将上述问题放在苏联政治改革、经济消长的大背景中,逐一铺开,析精剖微,娓娓道来,鞭辟入里,既勾画出苏军消亡的全景式图卷,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消亡的主因,即戈尔巴乔夫混乱无序的改革最终摧毁了苏联与苏军。
鸣 谢/1
序 言/1
第一章 苏联的战争观/1
苏联的战争观/2
苏联战争观的要义/14
第二章 党政军结构/17
党政的区别/17
资源的配置与监督/20
国防部/24
总参谋部/27
军种及其相应机构/28
作战指挥与控制/29
克格勃与内务部/35
总政治部/35
决策的过程/36
第三章 苏军的人事制度/38
军官队伍/40
士兵/43
第四章 永久性的战时经济/50
军工部门的结构/52
军工体制的起源与发展/55
对比分析/58
技术革命时期实行的永久性战时经济/64
第五章 军事战略/66
1980年代的战时战略/66
苏军向第三世界投送兵力的战略/83
苏联的军控战略/84
第六章 决意改变方向/89
改革的目标/90
新干部/92
戈尔巴乔夫意识形态观点的演变/96
干部政策的后果/101
外交政策方面的举措/102
阿富汗/105
对军事问题的看法/108
苏共二十七大确立的新准则/110
鲁斯特飞抵莫斯科/112
意识形态方面的修正/117
第七章 防御性学说和裁军/124
新军事学说/125
重新开始军备控制/130
政治危机和复原/144
单方面裁军/151
第八章 公开性与公众大辩论/157
何谓“新军事学说”/161
对核武器的再思考/162
确定苏联的利益/164
对常规部队的再思考/170
军事评论家/176
公开性辩论筋疲力尽/181
第九章 军事改革立法/185
新政府结构/185
新局面下的军事改革/194
改革议案的竞争/199
军事改革斗争中的增压组织/210
第十章 难操作的党-军关系/219
组织体制问题/220
巨大的政治挑战/221
未完成的任务/227
以新面目出现的总政治部/231
党与军队关系的理论/235
第十一章 棘手的军工部门/241
领导层对苏联经济问题的看法/243
作为改革样板的军事工业委员会体制/245
“军转民”的决定/247
影响“军转民”的其他因素/250
努力实现“军转民”/254
“军转民”真的发生了吗?/258
第十二章 军队与维持国内秩序/265
阿富汗战争/268
阿拉木图的“民族主义骚乱”/272
第比利斯大屠杀/274
对巴库的军事干涉/283
对立陶宛干预的失败/292
第十三章 军队从裁减到崩溃/297
裁军/298
民族军事组织/305
征兵危机/308
缓服兵役/308
军营生活/311
反抗征兵/318
崩溃的大势/324
苏军崩溃的其他征兆/329
第十四章 “八月事件”/333
“八月事件”的时间表/333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成立/338
“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计划付诸实施/340
军方的首次行动/341
叶利钦逃往白宫/343
军方的举动令人困惑/346
军方的行动/351
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力挽狂澜吗?/352
格拉乔夫:是英雄还是投机分子?/362
列别德:是傀儡还是帮凶?/371
亚佐夫:是笨伯还是悲剧人物?/371
保卫白宫的军人/373
为什么军方不想发动政变?/374
成功的政变/377
第十五章 利用另一次机会的幻想/385
解决“八月事件”后的政治争斗/386
清洗“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支持者/396
改革的最后一搏/402
改革者沙波什尼科夫/404
其他一些改革举措/412
移交“核按钮”/413
第十六章 建立独联体军队的幻想/419
独联体军队的矛盾/420
迈向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427
俄罗斯国防部/430
独联体军队的终结/431
结束语/433
对苏联军队的理解/433
苏联军队是纸老虎吗?/436
苏联军队为什么瓦解,是怎样瓦解的/437
三个结构变量/443
大事记/452
主要人物简历/461
本书追溯了苏联军队的兴衰,详细地论述了苏联军队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队的改革与成败,对这支军队崩溃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作出了实质性的分析,始终把苏联政治、经济与军事联系起来论证,作者以鲜活实例、亲身访谈、独特视角、另类解读贯穿全书,其揭示的经验教训更值得我们深刻思索和警省。【作者简介】王振西,男,1934年生,陕西省高陵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1949年5月参军,195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军政大学四大队、俄文队学员,西南军政大学俄文团学员,西南军区炮兵顾问翻译,西南军区司令部秘书、翻译,石家庄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学 员,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翻译、研究员。后任驻外大使馆武官。回国后,任国防大学高级指挥班学员,后在军事科学研究院作领导工作,正军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