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盗窃案
身份盗窃案封面图

身份盗窃案

张天润, 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入作者创作的一些短篇小说,具有异国情调。

书籍目录:

黑腰蚂蚁

有关秃头的恩恩怨怨

动物邻居

洪水记

汽油粉

古狗

爱的基因

悬空腿

诺布希尔之狮

身份盗窃案(上)

身份盗窃案(下)

七姐妹星团

名牌

只有月光

纽约花钱记

红手

海马

圣克鲁兹的山水

数字287

和平门

同性恋公羊

青玉乌龟

三条驴腿

荒林诗友

她去了哪里?

后记

前言

OK,首先,请让我对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他提供给我这么多好看的故事。“好看的故事”是这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

我得承认,刚看完张先生的样稿,我说话似乎也被传染上了一点儿美国风格。“美国风格”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国内的媒体在报道海外华人时,往往关注他们的勤劳和成就。一个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不论他们心怀的是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还是发家致富的美国梦,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美国,从刷盘子、端盘子做起,终于获得了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这样的励志故事在电视中不断地重复播出,刺激得国人热血沸腾,“闻三千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许多人一门心思要到美国去,或者鼓动自己的家人到大洋彼岸去发展。

等一等!我们的媒体似乎忽略了什么。屏幕上的海外华人,是媒体眼中的华人,或者说,是大洋此岸的国人眼中的华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人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的今日,我们的媒体关注华人的奋斗史、关注华人的成功史无可厚非。但是,只关注这些,我们得到的华人形象是片面的,在屏幕上光鲜形象的背后,海外华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看电视了解华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读书,特别是他们写自己的书。

张先生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当前国内媒体忽略的那部分,把海外华人的普通生活细节经过精巧的烹饪,一盘盘端到我们的面前。人人都爱听故事,而人的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故事串联起来的项链。这本书以美国为舞台背景,讲述了约二十个小故事,以及少量随笔,其中许多都描写了华人生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生活与国人一样,他们不仅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会为秃顶和肥胖烦恼;他们和我们一样,工作中有时要拼命,有时偷点儿懒;面对上司,他们也会一边点头,一边腹诽。在这些故事中,海外华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电视屏幕上华人外表的包装被剥去,我们甚至可以透过他们的美国House的窗户,看到他们“壁橱里的骷髅”。

海外华人又与国人是不同的,这不同体现在他们被异域文化所包围。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熔炉中,每个民族都是充满个性的“少数民族”,华人当然也是如此。即使祖籍为欧洲的美国人,也能分出个英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爱尔兰裔美国人,等等。而中国国民绝大多数为汉族,民族结构与美国差别甚大。对于每一个从其他国家迁入美国的人,与异域文化打交道都是必修课。站在海外华人自身的视角上,与邻居打交道这样的琐事都涉及到国家情感、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这些重大问题,每个人都得具备外交家的功力。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诺布希尔之狮”如何一点点妥协,最后放弃了自己的胡子。任何一个在美国长期居住的华人,也多多少少会放弃自己的某种“胡子”。美国“大杂烩”式的异邦文化在张先生讲述的故事中,立体地浮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观一叶而知秋。在故事中寻找海外华人与国人生活的差别,将是一趟有趣的阅读旅行。

对于定居在美国的华人而言,他们可不是在享受一趟短期旅行,他们需要把彼岸化为此岸,把他乡变为故园。在本书的许多故事中,我们能读出欧.亨利小说风格的“结尾惊诧”,比如《七姐妹星团》;由于具有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又长期在企业中从事软件工作,张先生的文章中融入了相当多的科学元素,对生活的敏感使他的科幻类故事具有阿西莫夫的影子,在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不平凡的哲理,比如《爱的基因》。小说家欧.亨利和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文学风格是典型的欧美式,在张先生的书中读到相似的风格,我妄自揣度,他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了美利坚的土壤中。通过阅读张先生的作品,是否会对那些想熔入北美的准移民们有所启发呢?最后,请让我对作者再次表示感谢,感谢他允许我这个后生晚辈在这本书很重要的两页纸上涂鸦。

波音于北京(北京大学硕士、科普作者、国内某著名科普杂志编辑部主任)

后记

我到美国已经二十年了,与前半生在中国的跌宕起伏相反,我在美国这二十年的经历可说是波澜不惊。赴美之前,导师已经给我安排好了助研的工作,在美的第一个月就收到了薪水支票。从那以后至今,每半个月一张薪水支票从没有断过。获得地学博士学位以后,导师(已不是开始那一位)随即给我安排了一个公司的职位,于是就做起来了,比多数旅美华人要顺利。我的工作是写地球物理应用的软件,这是几乎不用跟别人打交道的工作,令我的生活平稳而简单。文学是人学,作家应懂得人的灵魂,像我这样多年如一日身居象牙之塔的生活对于成为作家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了。然而,自幼在北京师大一附中养成了写作的习惯,自己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情常常在脑中凝成一些色彩鲜明的形象,不由得要把他们写下来,虽然肤浅,却是真情。我写作的目的本来是自娱,但休斯敦地方报纸《人间指南》的总编王建光也是我后来上北京大学时的校友把我写的故事在他的报上连载,又时时索要新稿,便促成了我的动笔。即便如此,我从来也不敢称自己为作家。这个集子的出版,跟我的许多师大一附中校友有关,先是老同学李增春对我加以鼓励,后来不久,文化艺术出版社的刘向宏编审建议我出这个集子,她在校时比我低五级,但是当了多年的编辑,她现在的阅历和经验,都显然在我之上了。此时我想到的是,向我们在师大一附中的老师们表示感激,没有他们的栽培,我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我刚进附中时,正好是建校六十周年,四十多年转眼过去,当年的附中生活依然历历在目,我最怀念的,是附中的老师们。附中的老师们把教育看作神圣的事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弟,他们的讲课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在听课时觉得是极大的享受,在课堂上如饮醍醐,如沐春风。后来到美国求学,也遇到不少好的教授,但美国的教授们重点在科研,教课不大讲究。

我一生的时空跨度不算小了,从自己的经历来看,论讲课艺术的水平和认真的态度,当以附中的老师们为第一。

说来惭愧,我们的初中班比较乱,老师在上面讲得很努力,但下面常是吵成一团。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直到开了生物课。朱正威老师第一次进我们课堂时身穿蓝绿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几样动植物标本。几个“闹将”仍然在旁若无人地吵闹,朱老师没有开口,锐利的目光从眼镜的上方射向他们,他们感到无声的压力,静了下来,于是朱老师开始讲生命的起源。朱老师在黑板上用漂亮的行书写了一个“海”字,说海字由“水”、“人”、“母”三个部分组成。

他说:“我想用这个字来帮助你们记忆水对生命的意义:‘水’是‘人’的‘母亲’。”同学们发出轻声的赞叹。后来,只要朱老师进了课堂,课堂里就会顿时安静下来。

接着,朱老师又开始讲太阳能对生命的意义。他说:“当拿破仑逃出莫斯科的时候,他和他的将领们赶着马车拼命地向西逃跑。在他们后面,饥饿的狼群在拼命地追赶。当一匹马累得倒毙的时候,狼群就猛扑上去。马奔跑的能量从哪里来?来自太阳!狼猛扑的能量从哪里来?也是来自太阳。草通过光合作用集中了太阳的能量,马在吃草时就把太阳能摄取进来。当狼吃马肉的时候,它又把太阳能摄取到自己的身体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使用太阳的能量。”朱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朗诵优美的散文,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而且调动排比、对偶、比喻等各种修辞手段。我们出神地听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忘记自己张着嘴现出一副滑稽的表情。“闹将”们也变成了如饥似渴的学生。

随着对朱老师的逐渐熟悉,我们班同学对朱老师越来越崇拜。在办公室看到他写的不同字体的条幅,佩服他的书法;在别的老师那里看到他画的栩栩如生、空游无所依的鲤鱼,佩服他的绘画。后来物理老师生病,朱老师给代课,同样讲得精彩,同学们就更佩服了,原来他不仅会生物,他什么都会!朱老师还特别会掌握时间,他每堂课讲完的最后一句话常常跟下课铃同步,真棒!朱老师的生物课不仅精彩,而且见解深刻。当时的课本上有相互对立的遗传学两大学派:米丘林一李森科学派和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课本把重点放在介绍米丘林一李森科学派上,可是朱老师对它只是一带而过,却详细介绍了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时至今日,孟德尔一摩尔根学派已发展成基因工程,在科学、经济、生活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朱老师当时逆潮流而拥护真理的心性和勇气,永远是我们治学的榜样。

在这个集子里,我常常引用动物的形象,比如凶狠张狂的蚂蚁、单纯忙碌的果蝇、模样奇特的海马、求知心切的小白鼠等,其初始的模型皆是来自朱老师讲述的拿破仑的马和狼,那些太阳能驱动的生灵。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吴鸿迈老师。吴老师讲课从不带教具,也不带教案,甚至当他讲圆的时候,也没有带圆规。上课前我们很好奇,问他为什么不带,他说待会儿你们看。原来他徒手就能画圆,画得完美得很,线也画得笔直。他爱说的一句话是:“先生要一根粉笔教遍天下,学生要一根钢笔考遍天下。”他不用教案,所有的东西都记在脑子里。他鼓励我们要敢于和善于发挥自己的潜力,现在学的这点东西,实在不在话下。在讲几何代数时,他经常跳过一章不讲,说这章很容易,自己看吧,下星期我出卷子考。于是同学们努力自学,掌握得比老师讲的更扎实。不过我出过一次纰漏,吴老师布置自学的一节,我贪玩儿给忘了,结果考试就不及格。这个不及格是我惟一的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总之,吴老师培养了我们自学的习惯和藐视困难的精神。我开始写作的第一篇故事是《红手》,红手是一个印第安图腾的红色手指,象征着学子的钻研精神和功名心,那形象的原型,就来自吴老师的“先生要一根粉笔教遍天下,学生要一根钢笔考遍天下”。

在高中阶段我印象最深的是时雁行老师,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造诣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学生。经过他的讲解,《琵琶行》里的江州司马和琵琶女好像成了我们的朋友。读着美丽的诗句,大家跟时老师一起“沉浸浓郁,含英咀华”。讲完了,时老师感慨地说:“自居易要是生活在今天,那还不是文化部长啊;琵琶女要是生活在今天,那还不得是音乐学院院长啊!”我不仅清楚记得这两句话,而且记得时老师当时的音容笑貌。我今天能够在搞科技工作之余纵笔为文,完全是时老师教导培养的结果。

后来我也曾教过中学,教得比较自如,因为我有那么多附中老师的杰出榜样。我知道在讲课中调动各种修辞手段使语言优美,知道阐述一个问题要用几种不同的表述以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理解。也曾发生过有的班因为我没有教到他们而要罢课的情况。我明白,我只学到和应用了一些附中的传统,可能只是一点点,但效果已经很显著了。

我要感谢附中所有的老师们,你们付出了心血和年华的代价,教育了我们,丰富了我们,使我们为人生的奋斗做好了准备。从附中出来的人,知识基础比较宽厚,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有较多的能力去克服。在博士资格考试的考场上,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在接到困难的课题的时候,我从未怯场过。我的想法是,如果附中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不行,那谁还行呢?附中的老师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永远感谢你们!谨将这本小书献给北京师大一附中的老师和校友。

2007年春节于美国休斯敦

内容摘要:

  本书为“海外华人文库”之一,以美国为舞台背景,讲述了约二十个小故事,以及少量随笔,其中许多都描写了华人生活。海外华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从本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生活与国人一样,他们不仅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会为秃顶和肥胖烦恼;他们和我们一样,工作中有时要拼命,有时偷点儿懒;面对上司,他们也会一边点头,一边腹诽。  本书以美国为舞台背景,讲述了约二十个小故事,以及少量随笔,其中许多都描写了华人生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生活与国人一样,他们不仅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会为秃顶和肥胖烦恼;他们和我们一样,工作中有时要拼命,有时偷点儿懒;面对上司,他们也会一边点头,一边腹诽。在这些故事中,海外华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电视屏幕上华人外表的包装被剥去,我们甚至可以透过他们的美国House的窗户,看到他们“壁橱里的骷髅”。作者简介:  张天润,地球物理博士,现在美国休斯敦从事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工作,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特别关注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身份盗窃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932267
《身份盗窃案》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文化艺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身份盗窃案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7 的主题关于 短篇小说-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