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5.0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时期浙江省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7CGJY001ZQ)的最终研究成果。本研究首先通过实证调查,揭示了浙江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现状的关键性民意,诸如八成以上家长认为教育公平,民众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高,教师和家长对教育公平的理解趋于理性、合理,多数民众认为教育公平问题更为复杂,家长更关注与自身利益更贴近的教育公平,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判断怀有矛盾心理等。其次,本研究还通过对“创建教育强县”、“四大工程项目”、“教育券计划”、“两为主政策”、“名校集团化”等五个典型性政策的个案研究,比较系统地论证并提炼出了浙江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的新近特点,如以“走在前列”的姿态开拓创新,以高层精英的理性决策为导向,以缩小差距、统筹发展为旨向,以提高质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主题,以强烈的关怀意识来扶持弱势群体,以系列相互支撑的政策为抓手等。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概括出新时期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公平观念转型的新特点: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转变,从基本权利到选择权利转变,从局部公平向整体公平转变,从价值单一向需求多元的转变等。
1 教育公平问题新际遇—一从“上学难”到“上好学难”
1.1 研究新时期教育公平问题的时代意义
1.1.1 教育公平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民生风向标
1.1.2 教育公平事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方面面
1.1.3 教育公平是公共教育内在属性的本质诉求
1.1.4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诉求
1.2 研究浙江新近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特殊性意义
1.2.1 教育公平问题的时空差异性
1.2.2 浙江基础教育所处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1.2.3 地方性教育政策的特殊意义与研究价值
1.3 从“上学难”到“上好学难”的浙江基础教育
1.3.1 从浙江现象到浙江教育现象
1.3.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
1.3.3 新时期浙江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转型
2 新时期发达地区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探究
2.1 教育公平及相关概念的一般理解
2.1.1 教育公平及相近概念:内涵与相互关系
2.1.2 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
2.1.3 教育公平并非是一个线性的概念
2.1.4 教育公平并不必然与教育效率相悖
2.2 教育公平的分类及其内涵的进一步解读
2.2.1 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
2.2.2 教育的自然公平与社会公平
2.2.3 教育的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
2.2.4 教育的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2.2.5 教育的内部公平与外部公平
2.2.6 教育的水平公平、垂直公平与代际公平
2.2.7 教育的差异性公平与无差异性公平
2.3 从教育公平到教育均衡发展
2.3.1 教育均衡发展何以成为时代性话语
2.3.2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2.3.3 教育不公与教育均衡发展之策
2.4 新时期教育发达地区教育公平观念的几大转型
2.4.1 从量的公平向质的公平转变
2.4.2 从形式公平向实质公平转变
2.4.3 从基本权利到选择权利转变
2.4.4 从局部公平向整体公平转变
2.4.5 从价值单一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
3 新时期浙江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新难题
3.1 公共教育中的市场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形塑
3.1.1 导致公共教育权力的式微与教育公益性的受损
3.1.2 促使学校之间的办学竞争日益步入恶性循环
3.2 家长优质教育资源追逐热与择校新难题
3.2.1 择校需求火爆与家长教育消费观的日渐成熟
3.2.2 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判断标准心态矛盾
3.2.3 择校热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有增无减
3.2.4 学区房热方兴未艾且日益复杂化
3.3 教师中的精英思想与功利主义取向比较严重
3.3.1 重点学校、分班思想仍有市场
3.3.2 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与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3.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
3.4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入地受教育需求增长迅猛
3.4.1 农民工子女进城受教育在浙江迅猛增长的情况
3.4.2 农民工子女进城受教育增长的原因分析
4 浙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典型政策分析
4.1 “创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协调发展的强抓手
4.1.1 “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制定过程
4.1.2 “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执行过程
4.1.3 “创建教育强县”的政策实施实效
4.2 “四大工程”:城乡基础教育共和谐的助推器
4.2.1 “四大工程”项目的提出及其特色
4.2.2 “四大工程”政策的实施与实效
4.2.3 从“食宿改造工程”看中央“寄宿制工程”:个案探析
4.3 “教育券”:教育政策舶来品的本土化变通
4.3.1 教育券从浙江走向全国
4.3.2 教育券的本土化转向:长兴县个案
4.3.3 市场型教育券反思:“监利变法”的启示
4.4 “两个为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同城待遇
4.4.1 农民工子女教育从社会问题上升为政策问题
4.4.2 从中央到地方:浙江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落实
4.4.3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推进中的新难题
4.5 “名校集团化”:决策精英主导下的优质教育资源扩张
4.5.1 “名校集团化”政策的出台背景
4.5.2 “名校集团化”的政策制定过程
4.5.3 “名校集团化”的问题遭遇与政策争议
4.5.4 “名校集团化”政策的实施情况
5 若干发达国家探索基础教育公平的新近举措
5.1 世界多国转向弱势关怀的教育凭证制度
5.1.1 策源地美国教育凭证制的转向
5.1.2 澳大利亚“无纸型”教育券与公助私学
5.1.3 日本等其他国家教育凭证制度的灵活转变
5.2 美国NCLB为新世纪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导航
5.2.1 NCLB法案出台的背景与缘起
5.2.2 NCLB法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
5.2.3 NCLB法案的实施情况与评价
5.3 英国“三大计划”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5.3.1 “教育行动区”计划改造薄弱学校
5.3.2 “城市卓越计划”促进内城区教育发展
5.3.3 “教育优先区”计划对弱势群体的补偿
5.4 日、韩的学校标准化发展统一政策
5.4.1 日本的学校标准化建设与教师流动制
5.4.2 韩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之策
5.4.3 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综评
6 浙江推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进步探索
6.1 和谐理念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点:哲学视角
6.1.1 树立推进教育公平与促进均衡发展的和谐理念
6.1.2 以和谐的思想促进教育不均中的矛盾化解
6.1.3 以和谐的理念来整合素质教育与教育公平
6.2 公共政策的适切转变与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学视角
6.2.1 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政府公共教育政策的转变
6.2.2 政府履行公共基础教育职责“身份”的新特点
6.2.3 差异性政策取向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6.3 人口红利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新认识:人口学视角
6.3.1 人口红利期应积极为未来社会储备人力资本
6.3.2 农民工子女教育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本红利
6.3.3 农民工子女实现人口教育红利储备的外部保障
6.4 薄弱学校及其发展困境的重新审视:社会学视角
6.4.1 薄弱学校概念的社会学释义及其社会认知
6.4.2 薄弱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本之困
6.4.3 薄弱学校遭遇精英教育文化的同构
6.4.4 余论:雪中送炭一推进薄弱学校改进的政策关怀
附录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后记
《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是贺武华同志主持2007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期浙江省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的后续研究成果。教育公平一直以来是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国内外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一书的特点在于:
其一,该著作定位于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教育公平的特殊性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具有共时性、共通性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教育公平的中外著述大体上都会涉及这样一些基本的话题,诸如“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等等。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体现时空差异的重大研究领域。作者认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以及不同国度、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问题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从特殊性、个体差异性上去探究教育公平的理论变革及实践发展正是该书的特色之一。自2004年基本普及15年教育以来,浙江开始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均衡发展的新阶段,由此也引发了新的矛盾和需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该书正是从浙江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对此作了深入的探究。
其二,该著作侧重于教育公平的中观层面及公共政策方面的探索。
近年来,伴随公共教育问题的层出不穷以及公共教育研究的兴起,有关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然而,诸多在宏观上尤其是在国家层面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的或理论或实践的研究,一方面具有包容面宽、涵盖性广的长处,但另一方面在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回到具体的情境场域时往往会缺乏解释力,也难以做到对症下药。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308070454 《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杭州 | 出版单位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80 | 印数 | 2000 |
浙江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是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9.21 的主题关于 基础教育-研究-浙江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