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本书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等问题。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恐惧局面和安妮受到的双重压力,一是来于战争的迫害,二是来于密室生活中缺少朋友,以及与母亲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困惑。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妮也是始终保持美好的人性,以及对生活的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
前言
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开始写日记。1944年,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博克斯坦大臣宣布,希望战后收集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以此见证荷兰人民在德国占领之下饱受的折磨。他特别提到了信件和日记。听到这个消息后,安妮决定战后以日记为基础,出版一本书。于是她开始重写、修改日记,润色文字,删除不够有趣的段落,凭记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她也保留了原始日记。在具有学术价值的《安妮日记:评注版》(1989年)中,就将安妮第一次写下的、未经编辑的日记称作A版,以此区分她第二次写成的、经过修改的日记(B版)。
安妮最后一篇日记写于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密室中的八人被捕。两个秘书发现了散落一地的安妮的日记,她们将日记藏在一个抽屉之中。安妮的死讯被确认后,她们把日记交给了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
经过再三考虑,奥托.弗兰克决定完成女儿的心愿,出版她的日记。他从A、B两个版本中选取材料,重新编辑成较短的版本(C版),这也就是后来全世界读者熟悉的《安妮日记》。
日记出版后,有人质疑其真实性。于是荷兰战争文献资料所下令彻底调查。一旦证实属实,将日记的全部内容连同详细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就有了前面提到的《安妮日记:评注版》,它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包括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他们被捕与押解的情况,对安妮笔迹的研究以及研究时使用的资料文件。
位于巴塞尔(瑞士)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拥有安妮日记的版权。该基金会决定为广大读者出版一种全新的增补版本。新版本包括了奥托.弗兰克修订的旧版的所有内容。作家兼翻译家米杰.帕斯勒担任新版本的编辑修订工作,对奥托.弗兰克的原版进行补充,同时选取A、B两版的内容。米杰.帕斯勒的最终版本经安妮.弗兰克基金会同意,增加了大约百分之三十的内容,使读者更加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在安妮写下第二版(B版)时,她为日记中的人物冠以了假名。后来奥托.弗兰克在整理时,决定将家人的名字改为真名,其他人则沿用安妮起的假名。可是这么多年来,人们早已熟知帮助密室成员的几个人的真实姓名,出于对他们曾经给予的无私帮助的回报,在本译著这个版本中使用他们的真名,而对于不愿暴露身份的人,则使用荷兰战争文献资料所为他们起的姓名首写字母缩写。
密室中其他人的真名:
凡.皮尔斯一家
奥古斯特.凡.皮尔斯(生于1890年9月9日)
赫尔曼.凡.皮尔斯(生于1899年3月31日)
皮特.凡.皮尔斯(生于1926年11月8日)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上三人被称为:皮特呢拉、汉斯、阿尔弗烈德.凡.丹;在本书中则是:皮特呢拉、赫尔曼、皮特.凡.丹。
弗瑞兹.佩尔(生于1889年4月30日,德国基森)
在安妮的手稿中以及本书中,被称为:阿尔福德.杜塞尔。
本书是根据安妮在大约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整理而成。在这个版本中,安妮有时会回顾过去,对之前写下的日记附加评论。这些评论在本书中以楷体表示。
还原一个最真实的安妮,呈现一场最残酷的战争。 所有认为人类在无数次大灾难与迷失中皆会有尊严地挨下去的人,皆可以以安妮的日记作为最有力的证明。 有一个女孩,她出生在德国,却被视为荷兰人的骄傲,至今仍然有无数荷兰公民要求政府追认她的荷兰国籍。 她就是以一本日记让自己虽死犹生的安妮。那本风靡全球的日记叫做《安妮日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安妮日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1128622 如需购买下载《安妮日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四川文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00 | 印数 | 3000 |
安妮日记是四川文艺出版社于2009.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16.45 的主题关于 日记体小说-德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