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结与解
自我  结与解封面图

自我 结与解

陆小娅,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选编“青春热线”咨询案例中涉及自我的部分,围绕自我信念冲突、自我认同、自我定位等问题列举了典型案例,并在案例后附上专家的精彩点评。

书籍目录:

自序:自我探索永无止境

我眼中的我对决别人眼中的我

自我暴露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用“别人”的魔镜照出自己的丑

开上车,为什么变了一个人?

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该喜还是该忧?

“老慢”的磨蹭人生

渴望做一只从容的“八爪鱼”

谎言瘾君子是怎样炼成的?

给表现欲搭一个理性的平台

被成瘾打乱的生活秩序

我为什么不敢当众发言?

追求卓越与追求完美相距多远?

在乡下我们是城里人,在城里我们是乡下人

如何处理我的情绪垃圾?

排行排出的序性格

拖着童年尾巴的成人孤独症

童年磨难在成年“情景再现”

你拥有多少社会支持系统?

天使为什么一夜之间变成妖魔?

当“简单人”遇到了“复杂人”

现实与非现实的被人妒忌

有时善意是一只扎手的刺猬

过度抱怨是一种腐蚀

受伤的熔岩VS暴力的火山

在情感版图上求证化干戈为玉帛

听自己的还是听别人的?

短信回合验证人际疏密度

当我过上了“群”生活

丢失爱好的退化生活

在哪种情况下我们认不出自己?

自我知觉帮你做最好的自己

在归因的三条跑道上追自己

后记

前言

特别喜欢畿米的《布瓜的世界》(“布瓜”是法文,意思是“为什么”),美丽图画上那些或温馨或伤感,或奇特或平实,或幽默或尖锐的“为什么”,一句句直问得人眼眶发热,心里慌慌!最慌的,就是为什么人长大了,就问不出“为什么”来了!’不过,当你遇到了心理学,学着用心理学促进自己成长、帮助他人成长,就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了:为什么你那么在乎别人的评价?为什么你那么害怕分离?为什么你一碰到某种情况就感到无比焦虑?为什么你总是怕给别人添麻烦?为什么你不想长大?为什么你们曾爱得昏天黑地,现在却觉得爱是那么辛苦,那么累?为什么你考上名牌大学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为什么你总担心孩子会学坏?为什么成功对你那么重要?为什么你那么渴望友谊,却形单影只?为什么……无数的“为什么”就像百川归海一样,引向一个核心概念“自我”。

在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孟平博士学习心理辅导时,她曾经说,生活中每一个具体的挫折、困苦后面,无不是“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生命意义何在”这些哲学性的大问题。

比如一个人失恋了,痛苦得想自杀。对他来说,恋爱可能不仅仅是恋爱,更是一种对自我的肯定。恋人的离去,让他失去了爱的对象,也失去了靠爱情支撑的自我,所以“活着还是死去”,就成为了一个问题。

再比如一个迷恋网络的少年,进入普通班让他失去了原来的优势地位和老师的宠爱,他失落、沮丧、孤独,却没有人理解和帮助。他去打CS,发誓要打过进入重点班的好友,在游戏中他找到了现实中找不到的“高手”感觉。

我认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影响着我们和他人的互动,影响着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影响着我们发挥生命的潜能,也就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所以,哲人们说:“认识你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认识自己不是简单地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而是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了解自己的内心冲突,了解身体痛苦所表达的意义,了解自己的过去怎样影响着现在,了解自己是如何被塑造的,总之,是要看见“看不见的自己”你的行为仅仅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你要清楚水面下是什么,是怎样一种情况。只有进入到自己内心深处,甚至是潜意识的层面,你才能找到自己的痛苦之源,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才能产生积极的改变,才能有生命的成长。

从古至今,人们想出很多认识自己的办法,比如“吾日三省吾身”,比如退隐静修,比如寻找诤友,比如读书学习,比如接受心理辅导,等等。在生命中一些特别的时候,也会让我们对自己产生新的觉察和领悟,当然,这需要你有较多的心理学知识和较强的自我觉察能力。

将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面上的一些文章汇集起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这几年来,“青春热线”版刊发的许多文章,都与如何认识自我有关。我想,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紧迫的需求,而“青春热线”版的编辑汪文和郭韶明,敏锐地回应了这些需求。

后记

这是“青春热线”的第三套丛书。

编完这套丛书,正迎来“青春热线”创办15周年。

15年来,作为一条公益热线和《中国青年报》上的一块专版共有的名字,“青春热线”走进了很多青少年朋友的生活,成为他们成长的伙伴。

很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听到有人说“我是伴着‘青春热线’长大的”,我都会对“青春热线”的影响力感到吃惊。他们当中,有名牌大学的学子,有大都市里的白领一族,有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有面临考试压力的中学生,还有监狱中的少年犯……可以说,是青少年朋友给予“青春热线”的信任,使得它能够坚持到今天。所以,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他们那些《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读者们,那些愿意通过电话和我们共同探索成长困境的不知名青年朋友们。

其实,15年来,很多次我们都想放弃,毕竟作为一条公益热线,大家都是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但是最终我们没有放弃,一天天地坚持下来,一年365天,整整15年!我已经记不清15年来在热线服务过的所有志愿者的名字,也许“青春热线”就是他们共同的名字。我也无法历数志愿者们所做的工作,除了接热线电话和撰写稿件,他们还参与校园危机干预、学校团体辅导、在网络上创建和维护咨询员论坛、编辑内部刊物,以及在紧急情况下救助轻生者。在SARS危机中,虽然“青春热线”被迫暂停服务,但是几乎每一个志愿者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成为自己学生、同事、病人、朋友最好的心理支持者,并用人性的光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我为“青春热线”拥有这样一批志愿者而感到自豪,也为“青春热线”志愿者团队在北京首次优秀志愿者评选中获得“北京十大志愿者(团体)”称号而欣慰。谢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也谢谢所有志愿者的家人,感谢你们给予志愿者的理解与支持。

15年来,《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版的编辑已经换了四代,但“青春热线”始终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版面之一。年轻编辑的进入,总能给版面带来新的活力。特别是近几年,“青春热线”版在汪文和郭韶明的操持下,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青年需要。这套丛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她们创造性的劳动。

对于“青春热线”来说,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可以说是它的父母。2000年,“青春热线”电话迁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实验室后,一直得到社工系师生的大力支持。社工系的几位老师,成为了热线的督导,他们作为志愿者,为提升“青春热线”的服务质量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青春热线”另一个支持力量是心理学界、心理治疗界和社工专业的专家学者,包括许多来自香港、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外的专家学者,他们或者为“青春热线”提供稿件,或者为热线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很多培训都是无偿的。至此丛书出版之际,也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陆小娅2006年10月8日

内容摘要:

  本书选编了“青春热线”咨询案例中涉及自我的部分,围绕自我信念冲突、自我认同、自我定位等问题列举了典型案例,并在案例后附上专家的精彩点评。本书主编陆小娅女士系“青春热线”督导,是“青春热线”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和实践中建树颇丰。全书案例十分具有代表性,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青春热线精选丛书是中国青年报著名栏目“青春热线”16年来的经典案例结集。本书选编了“青春热线”咨询案例中涉及自我的部分,围绕自我信念冲突、自我认同、自我定位等问题列举了典型案例,并在案例后附上专家的精彩点评。本书主编陆小娅女士系“青春热线”督导,是“青春热线”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和实践中建树颇丰。全书案例十分具有代表性,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作者简介:  陆小娅,一个不能吃辣的四川人,一个喜欢游走和阅读的人。一个对人的内心世界充满好奇的人。15岁到陕北上山下乡,22岁成为中学教师,27岁当了报纸编辑,36岁成为母亲,37岁创办青春热线,41岁用漂流和田河的方式横穿塔克拉玛干,45岁开始跟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孟平和诸多国内外专家学习心理辅导,现为青春热线总督导,现正在思考如何度过晚年……曾获得首届邹韬奋新闻奖,并被评为全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和全国先进工作者,但最自豪的是被“贫下中农”评为“五好社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自我 结与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夏书系
9787561752166
《自我 结与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自我 结与解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1-49 的主题关于 人生哲学-青年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