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成长封面图

成长

凌志军,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通过讲述“微软小子”从普通孩子成长为大师的故事,批判了我们当前教育体制中的某些弊端,指出了当前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培养不出大批世界顶级科研人才的原因。

书籍目录:

前言/001

第一章“起跑线”

“E学生”/001

如果回到五岁以前/006

自由的天地/009

回忆/013

你上哪个年级都可以/016

流放地/020

新“开复定理”/021

我也有一种恐惧感/023

怎样对付小时候的发育不良/024

天才是教育出来的/027

新发现/030

第二章相信你自己最聪明

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031

灾难发生之后/033

不要小看自己/036

亚勤话题/037

一句话影响一生/040

历史性的时刻/041

你的潜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043

消极的图像离他远去,积极的图像回来了/044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047

自信的力量/051

自信是什么?/052

新发现/054

第三章我到底要什么

“深蓝”是怎样炼成的/056

开窍/061

做最好的‘你自己”/063

在美国读书很辛苦,但是不痛苦/068

因为不喜欢才烦恼,不是因为烦恼而不喜欢/070

美国孩子按照意愿读书,中国孩子把读书当志愿/074

排队的文化/076

我凭什么进入麻省理工/080

我不在乎总是“第二名”,但我在乎学什么专业/083

过坎的制度/085

“中国黑客”/087

新发现/093

第四章爸爸和妈妈

离家时刻/095

父亲的遗产/098

儿子的价值/101

慈父严母/103

难涫的角色/105

“期望值”/107

应当说的话和不应当说的话/108

严格好?宽松好?/108

我的孩子在想什么/111

与一位美国父亲的对话/113

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不是让孩子做你喜欢的事/115

信任的力量/117

旧式父母和新式父母/119

第五章大脑的成长

刘策学画/120

“神经树”/124

两个大脑/128

悟性/134

惊人的一致/136

课外时间我们喜欢做什么/142

用你的左手/142

让大脑冲破牢笼/144

新发现/146

第六章学习是一种态度

智力的折扣/147

大脑集中指数:提高大脑使用率的最直接的因素/149

大脑开放指数:怎样激发自己的想象力/151

大脑主动指数:主动和被动大不一样/156

为什么学习越好的孩子主动性越差/160

做一个丰动的人/163

浪子回头/164

没有什么比“态度”更重要的了/168

有时候凡人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171

姐姐和妹妹/173

把整个人生当做一次长跑/174

出国好还是不出国好/176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178

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179

第七章情商时代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两倍/180

从“D学生”到“E学生”/182

信念在前边引导着他/186

幸福是相对的/190

“出国梦”/192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第一名”/195

友谊的力量/196

高中同学的来信/197

建立目标的过程/199

“少年班”/202

情商的力量/205

“电梯演讲”/206

你为什么不说话/207

优秀的代价/209

你别看我是个好学生,其实我不快乐/213

新发现/214

第八章大师在哪里

关于“人品第几”的辩论/215

给中国副总理写封信/217

大师风范/220

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师/223

共性/224

可遇不可求/225

力量的源泉/228

我喜欢数学,因为喜欢那个老师/231

“神奇小子”的苦恼/232

“清华太老了”/234

我为什么不做院长/236

新发现/238

结束语救救我们的孩子/239

附录

我看到很多中国学生被浪费了,真可惜/242

与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的对话

改变我们的教育文化/245

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副院长张宏江和沈向洋的对话

听听孩子的呐喊/254

本书读者与作者的书信选编

前言

收在这里的文字,叙述了1978年至今我们国家的变化和冲突,牵涉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巨细交织,贵贱混杂,都是真人真事,没有虚构。我虽掺杂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但也是眼见耳闻,有感而发。原是九个单行本,陆续印行,现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没有增删,只是顺序稍有更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交锋》和《呼喊》这两本,是和我的同事马立诚合著。他设计了《交锋》全书的构架,并且撰写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这本书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写者。这两本书当时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大,这都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如果没有马立诚,就不会有这两本书。

很多人问我最喜欢自己的哪本书,这问题不好回答。每一次写作都是牵肠挂肚。作品好比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当然这是夹杂了个人情感,倘若平心而论,哪能没有高下呢!单说技巧,我想最为洒脱开放、也能代表我的写作追求的,应当是《变化》。在这之前,《沉浮》属于典型的时政文字,《交锋》和《呼喊》也是。我对塞满主流报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话连篇、完全没有独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辟新途,所以这些文字的品格与流行的时政文章截然不同。在这之后的《追随智慧》、《联想风云》、《成长》、《中国的新革命》,是在试图开拓当代中国商业史的写作空间,从政治和文化的立场来叙述经济技术,又以大历史的眼光来衡量瞬间。可是要说在写作方面更进一步,自《变化》之后,便觉得非常困难。

《历史不再徘徊》有些特别。有人认为它是我的“巅峰之作”,其实说它是我的“处女作”更接近事实。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我现在仍很怀念二十年前写这本书的情形,尽管精神上备觉沉重,可是心境特别纯粹,因之能够淋漓挥洒,话也说得痛快。我为这本书耗时七年,终于完成的那个下午,我离开都市的喧嚣,来到城郊一处荒野的山坡,盘腿坐在一棵老松树下,品味着摆脱压抑的喜悦,心里有某种激情沸腾起来。那一天天空特别清澈,阳光渐渐柔和,从背后照过来,经过我面前的草地伸向远方。我能够看到天地之间的那条线,一条金色的地平线,发出迷人的光彩。我感觉到未来之路清晰可见,伸出手去可以触摸。我对自己说:“你知道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了。”那时候我已年过四十,觉悟得太晚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对我来说,《历史不再徘徊》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把我引向一片新大陆。

这些年公开的舆论总说我是作家,但我更愿意别人当我是记者。不是因为记者比作家好,而是因为记者只不过是一个职业,进了这圈子的人,不论贤愚优劣,都叫记者。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这是事实,无关好恶。

我从1978年开始做记者,迄今三十年。这一过程刚好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重合在一起。当初立志于斯,满腔热血,信奉秉笔直书,言无不尽。好像新闻学的教科书也是这样教我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左冲右突,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既奋勇,又盲目。后来经历种种希望和失望、欢乐与悲伤,这才知道,这个圈子里充满了名利的诱惑,也有绵绵不绝的压力、磨难和寂寞。想要守住自己崇奉的信念和品格,不可稍有更动,实在不易。我对那些冠冕堂皇的褒贬并不介意,但是来自民间的喜怒哀乐却能激起我的写作冲动。我想告诉读者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我相信历史上一切民族的重大进步都有一个共同处,就是这些国家的人民能够认真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我一页一页地写,一本一本地出版。我想用自己的写作证明,记者是可以不拘一格的,记者是可以拥有独立精神的,记者是可以不用追随权贵的,记者是可以说真话的,记者是对公众负有责任负有同情心的,记者这个行当是可以受人尊重的。记者不仅是瞬间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在我可以说,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做的事。我在写作中感受着无穷的激情、智慧和快乐,也因为尽了力而稍觉心安。

然则回想多年的写作体验,并不能让我满足。它给我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有太多的故事留在腹中,不能吐出;有太多的话已经吐出来,又不得不咽回去。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今生是否还能拿起笔来。有时候我设想,如果有来世,我是不是还会做记者?回答是:会!我祈祷,到那时候,能够弥补今生的遗憾!

我要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愿意把这些文字汇集起来再行出版。我要感谢在过去岁月里为印行我的书而殚精竭虑、甚至遭遇巨大压力的所有编者、出版社和经销商。我要感谢我在人民日报社的同事们,我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富有激情和灵感的一段时光。我要感谢那些对我持有强烈批判立场的人,他们让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宽容。我要感谢我的妻子赵晓东,她始终都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和不留姓名的编校者。在我深陷压力之日,是她让我坚强;在我面对赞美之时,是她让我从容。我要感谢所有那些支持我、喜欢我、接受我和批评我的读者们。在过去这些年里,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命才变得更精彩、向上、充满阳光。他们是我能够坚持到今天的力量源泉。现在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向读者送上我的真诚和我的书,诚惶诚恐地等待读者的评判。对我来说,我的上帝不是任何一个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我的上帝是读者。永远都是!

内容摘要:

  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普通,有的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本书为我们讲述了这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  世上真有神童和天才吗?也许有。但是本书要告诉你:不是神童也一样可以成为天才。  畅销书作家凌志军为我们讲述了一群普通的孩子成长为天才和大师的故事。微软亚洲研究院聚集着计算机领域许多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每一个人都被称为天才,但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天才确确实实,他们都普通,有的在学习上甚至都没有得过第一,然而他们的父母、老师与他们自己共同选择了一条智慧之路。  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天才们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作者简介】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成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凌志军文集
9787216055314
《成长》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成长是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522 的主题关于 教育制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