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5.0
作为西方一门古老的学科,博物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洞见、分析世间万物的传统手段,而这种探究万物的思想源头则来自于自然神学——从存在物的构造中理解上帝的智慧。古典博物学家虽然大多信仰“上帝创世说”,但却通过科学性地、系统性地研究生物的习性、构造,并用理性与经验来解读上帝的教义。本书是美国著名博物学家查德伯恩的一部关于自然神学的教学书籍。全书12章,每章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循序渐进地探讨了自然神学与博物学在学科融合过程中所引发的哲学思考。
序言
第一讲 导言
第二讲 信仰的本原;身体对于人类欲望和外部世界的适应性
第三讲 动物通过结构、功能和本能对世界的适应
第四讲 特殊的构造——特种的保持
第五讲 植物对世界的适应性
第六讲 变异的产生及其目的因
第七讲 化学元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八讲 矿物结构和化学合成定律中对人类理智的关照
第九讲 有机生物和地壳中对人类理智的关照
第十讲 人类情感本质以及理智上不同品味与能力所受到的关照
第十一讲 人的道德本质,以及圣经作为对人的一种自然关照
第十二讲 摩西记录与地质记录
《博物学文化丛书:自然神学十二讲》是19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博物学家查德伯恩于洛威尔学院发表的系列演讲汇编,也是他在“博物学纵览”主题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层的思考。查德伯恩从“人的起源和命运”等终极命题入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类自身及外部世界中形形色色的“适应性特征”,并作出不同于当时盛行的“发育论”阐述的另一种解释。
博物学(Namral History)是人类在宏观尺度上与大自然打交道、求得可持续生存的一门学问和技艺,涉及对大自然的观察、描述、分类、系统感知和利用。作为一种古老知识形态、认知方式的博物学在十九世纪迎来辉煌时代,随着各门学科的逐渐专门化而走向衰落,并退出各级课程体系。如今,恢复、传承博物学,有着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修习博物学能丰富人生体验,便于个体洞悉进化之奥妙、发现自然之美,进而有助于提升环境伦理。基于博物学编史纲领的史学研究,也将重写人类文明进程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