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7
定价:29.0
本书在2006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2005年度“列文森奖”,该奖项是为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该书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详细再现了18世纪中国最富庶的城市——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剖析了城市与腹地、土著与移民、经济与政治、商人与士人、盐政与水利,以及徽州与扬州等方面的复杂关系。该书对一些重要学术问题有新鲜的阐释和推进,比如关于盐商赞助文学活动之性质、盐商与士大夫交往之社会学意义,以及清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和士、商边界的模糊问题等,在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完善和推进了何炳棣等权威学者的观点。本书为国外明清史、城市史、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新近力作,其研究视角和方法反映了国外新文化史学的最新趋势,全书的结构和文笔又很好地体现了史学叙事的传统魅力。
序
第一部分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名字和一个地方
一城市与帝国
二城与府
三一个中心地?
第二部分从明到清
第三章商人之城
一两淮盐政与明代扬州
二西商
三徽商
四晚明扬州的一个徽人家族
第四章扬州十日
一满洲与明朝的灭亡
二“扬州十日记”:前六日
三另类历史之一:郑元勋
四另类历史之二:宗灏
五“扬州十日记”:后四日
第五章忠义之城
一重建和复兴
二重写扬州
三变迁
第三部分城市与腹地
第六章盐务管理
一君主与商人
二专卖商及其财富
三商人与制盐者
四盐务官员
五走私者
六城市、食盐与基础结构
第七章水利
一水利设施
二治水
三盐政与水利管理
四城市与腹地
第八章塑造城市
一新城的空间分化
二扬州的园林和城外的扩张
三园林与城市文化
四旅游业的黄金时代
五城市的衰落
第四部分徽城,扬城
第九章妇女之城
一妇女的形象
二消费者与生产者
三扬州及其“他者”
第十章徽州的兴盛
一徽州殖民地
二同乡组织
三慈善活动
四城与府
五社会边界的模糊?
六谁未出席马氏兄弟的聚会?
七盐商的重新界定
第十一章一座移民城市中的故乡
一商人与士人
二文字狱
三学术的谱系
四扬州学派的社会起源
五实际行为中的故乡
六家乡与世界
结语
第十二章宛如一梦
一食盐、水道与区域的衰落
二被毁灭的城市
三从上海看扬州
附录
A1733年前后扬州府市镇分布
B18世纪两淮盐务官员等级
C1645-1685年间高邮州的自然灾害
D1727-1806年间江北盐商治水支出节录
E乾隆皇帝巡视过的私家园林
F18世纪与扬州有关的个人主义画家
G与扬州学派有关的学者
征引文献
一方志缩略语
二其他缩略语
三征引方志(按拼音排序)
四其他资料
表格、地图和图片目录
表格
表6-11731-1798年间扬州地方行政系统的巡盐队伍
表10-1徽州和扬州的姓氏
表10-2清代至1806年为止扬州府进士分布
表10-3《九日行庵文讌》中所绘诸人本籍
地图
地图118世纪江北各行政中心、盐场和重要水道
地图2清代主要盐政区
地图3扬州的山陕和徽州移民的来源
地图4清代江北的水道及主要市镇
地图5新城西南部
地图6新城东南部
地图7新城西北部
图片
图1扬州新城的小巷,1980年
图2瘦西湖畔的旧园林,1980年
图3城墙被拆掉之前的一道城门和码头,大约1946年
图4普哈丁墓,1980年
图5休园图
图6郑元勋《临沈石田笔》,1631年
图7禹之鼎《王世祯放鹇图》细部,1700年
图81693年和1806年所绘煎盐图
图9运盐过扬州
图10宝应湖边的大运河,1793年
图11宋代扬州“大城”与清代扬州城的对比
图1219世纪晚期的看西洋景
图13天宁寺和行宫
图14瘦西湖沿途各场所
图15白塔,1980年
图16高咏楼
图17王云《休园》细部
图18罗聘《篠园饮酒》,1773年
图19黄慎《携琴仕女》,1724年
图2018世纪初的时尚
图21湖南会馆正面
图22马氏兄弟及其朋友,1743年
图23阮元像
图24文汇阁
图25文昌阁
前言
我首次访问扬州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该市封闭多年后第一次对外国游客重新开放不久。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灰蒙蒙的,满是尘土,但很迷人。城东小巷中的那些小瓦房,看上去似乎已经矗立了好几个世纪。
或许情况确实如此(见图1)。那些更宏伟的建筑虽已荒废,但依然暗示着遥远过去的辉煌岁月。小贩们在街头出售各种食品。
中国的新年正在临近,游客们正在城外湖边陈旧的亭台楼阁前闲逛(见图2)。他们正踏着前辈游人的足迹而行。正如我们将要发现的,在18世纪后半期,扬州以活跃的旅游业而自豪,并且在其财富源泉耗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继续吸引着众多游客。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并未得到有力的促进。当时该市最新的旅游指南出版于1954年。
我和丈夫在街上漫步时,一个人开始与我们攀谈起来,并送给我一份这种旅游指南。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那是一间昏暗的屋子,地面满是脚印。他为我们冲了两杯加糖的热水,不无嘲讽地向我们讲述他在“文革”期间的挨“斗”经历。我在那次旅行中拍了一些照片,但可惜的是没有写日记,无法想起他的姓名。他大约四十多岁,衣着寒碜,却懂一点英语。他的阶级背景肯定不好。我们离开的时候,他送给我一本破旧的小书,书页上有他随意写下的笔记和着重号。书名为《扬州名胜》,纸张很粗糙,书中那些名胜的黑白照片印得非常模糊。封面为五亭桥(也叫莲花桥)的彩照,该桥修建于1757年,以庆祝即将到来的皇帝的巡视。当时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远近各方的人都来这里共睹其辉煌盛况。我用这则封面作为本书护封的插图,谨此对多年以前那位友好的主人表示谢意。
18世纪后半期,扬州以活跃的旅游业而自豪,并且在其财富源泉耗尽之后的很长时间内继续吸引着众多游客。本书为国外明清史、城市史、社会文化史研究方面的新近力作,它以明清时期扬州的徽州盐商之兴衰及影响为核心线索,以细腻的笔触再现扬州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扬州,一座曾经富冠天下的繁华都市,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芸芸众城”。她,兴起于大运河的开挖,也随着大运河与现代交通运输手段竞争的失败而渐趋没落,她,得益于徽商的倾力打造,也随着徽商退出时代舞台而退尽铅华……该书于2006年获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1055214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4000 |
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是中华书局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5.33 的主题关于 扬州市-地方史-1550~185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