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缘缘情愫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丰子恺的缘缘情愫

刘英, 编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8.0

书籍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是落到凡间的高人,他的境界很高,深得大众喜爱。他是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却也是“一团和气”的普通人。他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的杰出代表。本书讲述了丰子恺丰富多彩的一生,他的书香门第出身,他的诸多家庭变故,他与李叔同的师生情缘,他怎么与书画结缘,他在“文革”中的经历。可读性很强。

书籍目录:

绪论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一、求学之路

二、漫画鼻祖

三、散文大家

四、闲云野鹤

五、“洗心革面”

六、凄凉晚景

第一章人杰地灵

一、石门湾

二、举人老爷

三、童真稚趣

四、小画家

五、文心天成

六、在小学堂

第二章求学之路

一、杭州投考

二、学校生活

三、感伤与乡愁

四、春光沐浴

五、恩师李叔同

六、倾心艺术

七、创办学校

八、游学东京

九、彷徨与抉择

第三章翰墨情怀

一、执教春晖

二、创办立达学园

三、开明书店编辑

四、艺苑耕勤

五、缘缘堂主人

六、子恺漫画

七、缘缘堂随笔

第四章国破家亡

一、追随马一浮

二、还我缘缘堂

三、艺术的逃难

四、客居重庆

五、南国萍踪

六、佛性悲怀

第五章躬逢盛世

一、进入新社会

二、“洗心革面”

三、扭曲与升华

四、丹心斥妄

第六章人间晚晴

一、“牛鬼蛇神”

二、本我回归

三、潇洒风神永忆渠

丰子恺年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我写的是一部丰子恺评传,记录了丰子恺77年的人生历程,也写出了我阅读和研究丰子恺的心得和体会。写作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深入学习和理解丰子恺的过程,我觉得在研究和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我的思想情感完全融进了丰子恺的生命历程中,可以说,几乎跟随他走过了他生命的每一步。他乐,我也乐;他忧,我也忧;他哭,我也哭,我觉得我已经“了解”了丰子恺,我与他的心灵是相通的。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丰子恺的人生也走进了我的人生中,他的人生态度、情感爱好和人生追求,无不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感召。我也曾无数次地向往能有一处“缘缘堂”一样的去处,像丰子恺一样能拥有那朴静、悠闲、祥和的人生。然而这只是一种奢望而已。丰子恺的缘缘堂尚且被毁,何况我辈小子。人的心灵,不论是谁,总会有所寄托,但世相和人心的矛盾,常常使善良而困惑烦恼的人心受到伤害,世间的乐园其实是难以寻找到的,真正的超脱,还在自己的心中。我的这些感受相信和丰子恺是相通的。

当然,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丰子恺是何等杰出的人物,他是参透人生真意的无上智者,他以其超乎寻常的艺术贡献,卓尔不凡的艺术人生,彪炳于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史上。他的艺术,他的思想,他的人生,永远是后人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而且,更使人感动和钦佩的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和人生理想,都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坦诚,又那么的亲切;然而从他的纯朴坦诚和亲切中我们读出的却是他的洞悉人心的智慧、慈悲为怀的心灵和意味深长的艺术,他的人生一如他的艺术,看似平常的寥寥数笔,却蕴含着无穷的深意,有谁敢说完全了解了丰子恺?我相信我没有,我只能高山仰之,岂敢谬托知己!

丰子恺的传记在市面上已有多种,主要的几种,如丰一吟的《我的父亲丰子恺》和陈星的《丰子恺新传》等,我曾认真地阅读过,可以肯定地说,它们在史实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广度上各有其独到之处,确实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参考价值,我在写作过程中也作过较多的参考。但我一直有一个很顽固的看法,我觉得记录细致、生动,而且极富情感和感染力的,仍是丰子恺自己写的有关他的文字,甚至可以说,正是丰子恺自己写的这些文字,为后来给他作传的人。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平资料。可遗憾的是,丰子恺几乎没有对其后半生写过多少自述性的文字,而后来的作传者似乎也就失去了依傍,没有办法详细描述他的后半生了,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几种丰子恺传记,有关丰子恺晚年的叙述,几乎都是短短的几页,而且所写的内容也非常平面化,有时甚至连事件的原委和过程也没有。但我不相信,一代文艺大家因为没有留下有关自己后半生的自述性文字,后人对他后半生的记录也就只能几笔带过,我以为根本的原因并不在这里,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我们传记作者仍然缺少对丰子恺全面的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或者还有其他种种的顾虑,因而未能对丰子恺晚年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详尽的记录。丰子恺一生享年七十有七,从1949年进入新社会到1975年被迫害致死,其间整整26年,这26年,在丰子恺的艺术生涯中不可谓不长;这26年,在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又是天翻地覆空前绝后的历史时期。在这26年,新中国诞生了,各种名目的批判运动此起彼伏,社会政治波谲云诡,一代知识分子经历了难以回首的坎坷命运,丰子恺也从一个几乎隐居的“陶渊明”,一下子被提升到身份显赫的高级官员,又一下子被打入“人间地狱”。他这后半生的26年所经历的如此复杂多变的社会人生,完全应该写成一本厚重的大书。

然而让我们遗憾的是,丰子恺去世虽然仅仅30来年,可我们所能见到的已经披露的有关丰子恺晚年的资料,实在是少之又少。七卷本的《丰子恺文集》可谓皇皇巨著,但丰子恺写的那些《检查我的思想》之类的文章却一字未收;不少丰子恺传记中,对丰子恺在进入新社会后所作的诚惶诚恐的忏悔事实,也是只字不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巴金的《随想录》,把自己赤裸裸的灵魂展示给大家,得到的是更广泛的理解、同情和爱戴。《郭小川全集》的出版,同样引起学界极大的反响,让我们在感叹全集不全的现实的郁闷中,终于欣喜地看到了真正的全集,也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诗人真诚的革命意志、不断挣扎的灵魂和坎坷的命运。丰子恺的一生,无论在其现实的生存状态中。还是人生的理想追求中,包括他写的文字书画中,都有一颗赤诚的心灵展现在世人面前,也正是这一点才使得他的艺术、他的人格具有更加非凡的魅力和感召力。我相信,如果丰子恺能像巴金一样,在九死一生中逃过劫难,以他的敏感、细腻、深沉和擅写身边事的笔,一定会把他晚年经历的那些是是非非记录下来,他一定还像过去一样把自己坦诚地展示给大家。但这已经不可能了,他带着他的故事,带着他的愿望。一并而去了,他后来的故事,只能留给后来的人给他补写了。我们后来的人为他补写的故事,一定是真实的他,这才能让九泉之下的他含笑认可。郭晓惠等人编的《检查书》一书的后记中说:,“这些文字是极为珍贵的史料。其珍贵之处,一是它们毫无遮掩的真实,二是它们角度的另类它们冲破了为尊者讳的戒律,从另一角度记录了历史,应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确实,当年发生在丰子恺身上的那些改造、忏悔、认罪、表态、敷衍、批斗、迫害、挣扎等等事件,在他的生命历程中一定是非常刻骨铭心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曾经触及当事人灵魂的事件和文字忽略不记,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丰子恺晚年的生命历程及其心灵碰撞的轨迹来。如果我们的研究者,比如把陈垣、罗隆基、冯友兰、巴金、曹禺等人的洗心革面的经历和忏悔文字等,出于种种考虑而回避不记录的话,那么,中国社会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与之相关的历史又如何反映,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又从何谈起?其实,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中,自我检查,低头认罪,批判与被批判,几乎是知识分子的家常便饭,他们用手中曾经是谱写文学艺术乐章的如椽巨笔,写下了数不清的批人整人和自虐的文字。作家邵燕祥在他的《人生败笔》的开篇写道:“我说我写的检讨,字数远超过我写的文学作品,盈筐充笆,几乎‘等身’了。我说我的经历告诉我,号召自我批评已经沦为指供和诱供,因为有人是专司批评别人的,有人就只得专作自我批评,也就是整人与挨整之别了。整人与挨整,平时亦有之;一到运动来时,对错误和缺点的自我批评即检讨,升级为‘认罪’和‘谢罪’,而操批评权以至批判权者,自然相应升级为对‘犯罪者’的声讨。声讨者拿帽子找头;检讨者拿头找帽子。声讨与检讨,都是帽子越大越好。一反不如两反,两反不如三反。要么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要么是反党反人民反革命。声讨者的帽子大,‘上纲’高,才过瘾,才显得革命立场坚定,水平高;检讨者的帽子大,‘上纲’高,才显得有认识,态度好,好过关。声讨别人的也难免要做检讨,常做检讨的有时也声讨别人,自动或被迫揭发别人。不言而喻,都要竞相‘上纲”’。邵燕祥的《人生败笔》,收录的就是他在那段历史中写下的批人和自批的文字,读到这些文章,我们才能原原本本地感受当年的那段真实的历史。丰子恺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并且还是处在风口浪尖的名人,对自己的“上纲”和对别人的“上纲”,应当说是无所逃避的必经的关口。丰子恺对自己的“上纲”,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些,比如我费了不少辛苦在报纸上发现的《检查我的思想》等文。但可以肯定这只是丰子恺写的这类文章的冰山一角,我相信丰子恺写的这类文章,即使没有像邵燕祥那样“等身”,但一定也是连篇累牍的。还有,丰子恺有没有写过对别人“上纲”的文字呢?这个问题。我在研究中曾想寻找到答案,但我发现的只有他对自己和别人对他“上纲”的文字,却没有发现他对别人的“恶毒攻击”。在汪家明写的《佛心与文心丰子恺》一书中,曾提到丰子恺写过《严惩怙恶不悛的胡风反革命分子》一文,但我没找到原文。在丰子恺的书信中,他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也写过一篇大字报,贴在画院,但我也没找到原文。总之,我相信丰子恺也写过批判别人的文章。因为正如他写自虐的忏悔书和交代材料一样,那也是身当其时的人们难以回避的一道关口。对于像丰子恺一样善良、纯朴、慈爱的人们来说,写自我悔过书是一种心灵的磨难,写对别人的批判和攻击,又何尝不在其心灵深处经受一种磨难呢?这类文字只有原样保留下来,我们后人才能真切地了解那段历史,才能了解那代人的真实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才能真实地感受丰子恺等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历史和坎坷命运。我在写作中竭力想逼真、生动地再现丰子恺辉煌的艺术人生,试图深入探究丰子恺晚年的心路历程,然而恐怕这也是一种奢望而已,笔者的才疏学浅当然是主要的原因,但资料的短缺也常常让我徒唤奈何。虽然我较多地关注和研究丰子恺晚年的心路历程,我也用了较多的笔墨,甚至还不避罗列之嫌,摘引了不少稀见的材料,想在本书中逼真地写出那段真实的历史和丰子恺真实的生存状况,然而我的这些努力恐怕还只是一个开始,以后随着丰子恺研究的深入,我写的这本书一定少不了修订或者重写。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的序言中曾说“历史”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客观的历史,二是指写的历史,客观的历史当然只有一种,而写的历史却有多种。同理,真实的丰子恺在历史上只有他一个,而丰子恺的传记已有很多种,写传记的人也无不声称写的是真实的丰子恺,那么,究竟哪本传记才是真实的丰子恺的记录?或许任何一本传记都未能写出历史上唯一真实存在的丰子恺,或许,他们在某些方面记录的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而已。我也是抱着真实反映丰子恺人生经历的愿望努力写作本书的,虽然我的写作没有任何一段的虚构,我的记录也是认真严格地忠守着“无一字无来历”的原则,但我的内心仍然非常的不安,甚至恐惧,我害怕我所认真书写的任何一段文字,给我非常敬仰的人造成任何的不实和不敬。因而,我在这里很理性也很坦白地说,我写的这本书。不可能完整复述丰子恺全部真实的历史,我所写的是我通过阅读和研究有关文献记录所了解到的丰子恺,我在记录丰子恺伟大的艺术人生的同时,也记录了我和丰子恺的心灵和情感交流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如此而已。当然,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非常虚心地参考了不少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如丰一吟等人的论著,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很多地方没有一一指明罢了,说一句套话,我的成就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这话虽是套话,但用在我身上是真实的,所以在此我也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我的敬意和谢意。我希望我所写的这本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刘英2009年1月

内容摘要: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艺术家,他的名字是和《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除了断断续续的几年教书外,几乎就是读书、写文和作画的一生。他对绘画、音乐、文学、书法、金石、工艺等均有研究,而且卓然成家,自成一派,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以画家、散文家、书法家、文艺评论家、艺术教育家和翻译家闻名于世,当时很多的名流大家,如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都曾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和赞誉。他为人淳朴善良,淡泊名利,倾心于艺术,皈依于佛教,远离“主义”扰攘,轻视政治纷争。他不满虚伪、倾轧、贪婪、凡庸的成人社会,仰慕率真、热情、好奇、纯洁的儿童世界,在他自己营造的宁静祥和的世界里,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享受着恬淡、闲适、超脱和自由的乐趣。他被世人称为“20世纪的陶渊明”,“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1898.11.9-1975.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名仁,又名婴行。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解放后,曾任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一九七五年不治而逝,终年七十八岁。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丰子恺的缘缘情愫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6034340
《丰子恺的缘缘情愫》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308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丰子恺的缘缘情愫是东方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72 的主题关于 丰子恺(1898~1975)-传记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