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本书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
一、治好病的智慧
同病异治,辨证为纲
异病同治,各得其所
小病为何被治成了大病
有病不治不对,治错了更不对
教你如何取舍中西医
二、病同体不同不同体质人群的“同病不同医”
了解你的体质
有些体质易得病
阳虚质当壮阳
阳虚当防老年耳聋
水肿多因阳气不足
黎明前的五更泻
阴虚质应滋阴
阴虚让他夜间大汗淋漓
测测你“阴虚”的程度
口腔溃疡偏爱阴虚之人
气血两虚辨证补
气血不畅导致脱发
气血双补治贫血
闭经源自气血虚空
痰湿质化痰祛湿为主
痰湿质,糖尿病的常见体质
祛痰化浊降脂治高血脂
瘀血质需活血化瘀
乳腺增生多是生闷气的后果
瘀血质当防脑中风
三、病同岁不同不同年龄人群的“同病不同医”
治病需因人而异
人生七十古来稀
慢支皆因一个“老”字
老年人用上了“尿不湿”
男人当养肾精
男性的难堪
女子以补养气血为本
月经不调不容忽视
保养卵巢,预防早衰
儿童致病有特点
当心小儿感冒变肺炎
青睐儿童的风疹
四、病同因不同不同发病原因的“同病不用医”
传统养生强调:审因论治
外因刺激癫痫更易发作
失眠,不仅是睡不着觉的烦恼
不孕不育有原因
老感冒?小心肾虚捣的鬼
现代人被颈椎病盯上
便秘不能随便泻
五、病同症不同不同病症状的“同病不同医”
先来讲讲“病”和“症”
感冒可不是寻常小病
腹泻对症才能止
对症止头痛,其实很简单
高血压不仅仅要降压
冠心病需对症调养
糖尿病已成为慢性病
六、病同时不同不同季节的“同病不同医”
中医养生智慧:因时制宜
四季变迁,疾病当因时而治
春季多发病的防治养生
当心春季患麻疹
春季小心出水痘
惹人烦的春季花粉症
夏季气候与高发病
中暑多因感染暑邪
夏季谨防痢疾
别让脚在夏季生“气”
秋季气候与高发病
秋季哮喘发病多
秋高气爽当防慢性咽炎
干燥脱水导致脱发
冬季气候与高发病
气滞血凝生冻疮
冬季皮肤瘙痒,中医有良方
气温低谨防中风
七、病同地不同不同地域的“同病不用医”
传统医学重要治病理念因地制宜
地域不同体质各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病”人
地域不同药量需加减
吃火锅亦要“因地制宜”
天南地北,学会照顾自己
八、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肾虚是怎么虚的
脾胃不和百病生
谈上火:火从何来?
谈阴阳失衡:何时补阴,何时补阳
谈进补:同样是补,该如何补
同病同药不同效
用药的三种心理误区
身体虚弱慢慢补
前言
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提出“同病异治”(《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从而开辟了辨证论治的新领域。
俗话说得好:“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啊?”
是的,每个人从出生到老经常会遇到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今天头疼脑热,明天腰酸背痛。过去,老百姓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有了病自己扛着的多。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意识增强了,有病尽快治也慢慢成了习惯。所以,病人为了排队挂个号,往往得起个大早,甚至还有头天晚上就来到医院门口、大厅,还有的为了能治上病不惜从号贩子手里多花钱买个号。各种专治疑难杂症的专科医院也让很多人趋之若鹜,有没有人受骗上当,只有当事人知道。另外,大街小巷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林立着大大小小的药店,人们再有个小病小痛的,为了免去医院求医的麻烦,自己便到了附近药店,自行解决了。尽管国家出台了处方药不能私自购买的政策,可老百姓自行购药的行为依然如故。为什么,不就是图个方便么?可是,又一种奇怪的现象也跟着出现了,好像上医院的次数与生病的次数成了正比,去的越多,生的病越多;很多人甚至久病成医,到了药店跟店员一张口要什么什么药,是给自己治什么什么病的,俨然一个地道的“医生”,可是吃的药越多,需要吃的药也就越来越多,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看病的学问。你会看病吗?
打个比方,一个患有肾病的病人到了医院,医生告之,“一旦进入肾衰竭就无法逆转,尿毒症是不治之症”。其实,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结论不准确,科学的医学结论应该是:肾衰竭、尿毒症绝不是不治之症,如果治疗得当,是完全有治愈希望的,最起码是能够控制病情恶化和进展的。临床研究证明:只要肾还没有完全丧失功能,就说明还有治愈的希望,上述的问题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即便是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要放弃治疗,不能眼睁睁等待死神的降临。你可能听说某人可以“妙手回春”,某人有“灵丹妙药”时,也请您不要轻信这些说法和广告宣传,因为肾病作为一种疑难病症,其治疗过程是非常复杂微妙的,仅凭一味药、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做到准确无误、药到病除的。况且,确有疗效的专家和“卖野药”的骗子脸上都没有写着字。
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请相信“辨证论治”这四个字吧。
由于中医、西医的理论不同,在诊断治疗上两者也是不同的。西医通常根据病人的临床特征,理化检查诊断为某一疾病,诊断一旦确诊,则治疗原则和方法,药物基本是一致的。而中医则根据病人具体的表现,得出一个“证”,与西医的病是不同的,一个西医的病,中医可以有多个证,证不同,治疗就不同,即“同病异治”;不同的病,也可以有相同的证,即“异病同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方药是一致的,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病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病人具体用药的“个性”。总的来讲,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
这个“辨证论治”才是治好病的关键,也是“对人治病”的精髓所在。中医讲究,病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那么在治疗上就用不同的方子。我们把他叫做同病异治,也就是说同病不同医。
治病不要搞错大方向!大方向一错,什么都错了。
所以,当你每次看着大大小小、貌似眼熟的药丸时,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如果治好了病,是因为你吃对了药,而没治好则是因为你服了未对症的药。
我想告诉求医心切的人们,天下没有治不愈的疾病,只有被贻误的疾病。而尽早找到病因,才是治好病的根本。也只有治好了病,治对了病,我们才有健康幸福的人生。
最后,我要给大家提个醒,要能做到“同病异治”,就必须先做到“知己知彼”,所以病人在医生面前应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医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同病异治”。这就是治病既要求医生也要求己的缘故。
杨力
2008年11月于北京
为什么一些病久治不愈?为什么不同的药能治好同一种病?为什么一些病越治越重?为什么同一种药又能治疗不同的病?中国首席中医养生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杨力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给读者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 为什么不同的药能治好同一种病?为什么同一种药又能治疗不同的病? 中医治病的过程总是让人觉得很神秘,就让老中医来帮您揭开谜底吧! 著名中医专家杨力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经常提出的问题,给读者介绍了中医诊病的精髓所在。将深奥的医理寓于各个常见的病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书中还有中医养生、常见病防治等知识,内容丰富,方法实用。适合所有对中医药感兴趣的人阅读。【作者简介】 国学大家、著名易学家、中医学家、作家、历史文化学者、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从十二岁就开始研究《易经》,至今已逾五十多年,对《易经》有着深刻的感悟。20世纪80年代末,杨力教授就以一部《周易与中医学》而蜚声海内外,目前累计印数达十四万册,现已有中、英、日、韩、汉繁体字等多种版本在全世界畅销,并屡获海内外大奖。本着对《易经》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杨力教授将《易经》中的治国谋略、处世智慧、人生哲理、思辨智谋、管理方法、策划权宜、兵家谋略、艺术智慧、科学思想等融入书本,向广大读者倾情奉献了一系列《易经》智慧书。本系列丛书不但会给读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启示,更能体现出杨力教授研究《易经》的高超水平,其思想境界的创新和突破,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