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
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封面图

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

姜耀东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0.0

书籍简介:

煤岩冲击动力失稳(俗称“冲击地压”)作为一种复杂的矿井煤岩动力失稳灾害,从孕育到产生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耗散结构,从而使得对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的研究非常复杂和困难。本书在大量灾害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煤岩冲击动力失稳的诱发因素、破坏特征及失稳类型等;并结合非线性动力学、非平衡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煤岩学、煤田地质学、岩石损伤力学、动态断裂力学、岩石分形力学和弹塑性力学等有关理论,初步建立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的煤岩体非线性失稳机理的分析模型,并在H.Lippmann关于煤岩体整体失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煤岩体整体失稳三维模型、考虑煤岩体损伤的动力失稳模型和结合Hoek-Brown强度理论的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模型。同时,利用所构建的力学模型,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高倍电子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多火花高速摄像及冲击加载系统、红外热像监测、声发射监测等宏、细观实验手段,研究了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岩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微观裂纹扩展、分叉和失稳扩展的动态演化过程,煤、岩组合体在不同组合条件下的破坏前兆及能量集聚、转移、耗散和释放过程,对比分析了冲击动力失稳前后煤岩细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值模拟计算,对不同诱发因素引起煤岩冲击动力失稳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和估测。本书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三方面,较全面的阐述了煤岩冲击动力失稳发生过程,初步弄清了煤岩冲击动力失稳的机理,给出了煤岩稳定性的评价判定方法,介绍了基于不同非接触式监测手段的煤岩冲击动力失稳多参量监测技术,提出了煤岩冲击动力失稳的防治方法选取的依据准则。

作者介绍:

姜耀东: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博士学位,1994~1997年应邀赴澳大利亚从事采矿科学和岩石力学研究,先后在Western Australian School of Mines(西澳矿业学院)任客座研究员,Mount Isa Mines Ltd.(MIM矿山公司)任岩石力学技术专家。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 主要从事煤炭深部开采的岩石力学、采矿工程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完成了包括澳大利亚重点自然科学基金(LARC)、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纵向、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6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冲击倾向性煤岩体非线性动力失稳机理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煤岩冲击失稳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岩冲击失稳现有理论及研究方法

1.2.2 煤岩冲击失稳研究目前的问题及研究趋势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煤岩冲击失稳灾害分布、发生特征及诱因分析

2.1 煤岩冲击失稳灾害的分布规律

2.1.1 煤岩冲击失稳平面分布规律

2.1.2 煤岩冲击失稳深度分布规律

2.2 煤岩冲击失稳灾害的破坏特征

2.3 煤岩冲击失稳灾害的分类

2.4 煤岩冲击失稳诱发因素分析

2.5 放炮震动诱发冲击失稳机理分析

2.5.1 震动诱发冲击失稳的机理分析

2.5.2 一维震动波诱发煤层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

第3章 煤岩冲击失稳机理的非平衡热力学分析

3.1 煤岩冲击失稳孕育过程的耗散结构及熵的变化

3.1.1 煤岩冲击失稳孕育过程的耗散结构

3.1.2 煤岩冲击失稳孕育过程中有序结构及熵的产生

3.2 基于非平衡热力学及耗散结构的煤岩冲击失稳过程分析

第4章 煤岩冲击失稳孕育、产生模型分析及实验

4.1 引言

4.2 Lippmann煤岩冲击失稳基本理论

4.3 煤岩冲击失稳孕育过程二维力学模型分析

4.3.1 模型的建立

4.3.2 扰动区长度和巷道两侧的应力分布

4.4 发生冲击的临界荷载、临界深度及其应用

4.4.1 发生冲击的临界荷载

4.4.2 发生冲击的临界深度

4.4.3 赵各庄矿12#煤层冲击倾向性理论分析

4.5 二维模型与Lippmann基本理论“冲击失稳”模型的比较

4.6 基于稳定性理论的冲击三维临界状态分析

4.6.1 煤层巷道平动式冲击失稳三维模型构建

4.6.2 参与冲击煤层长度及冲击失稳临界状态下煤层应力分布

4.6.3 模型参数分析及算例

4.7 煤岩冲击失稳机理的损伤力学模型分析

4.7.1 损伤变量的建立

4.7.2 基本方程

4.7.3 考虑损伤的煤层冲击失稳的扰动区长度和巷道两侧的应力分布

4.7.4 考虑煤层损伤的临界荷载和临界深度

4.7.5 有损伤冲击失稳模型和无损伤冲击失稳模型的比较

4.8 煤层冲击失稳的结构失稳实验研究

4.8.1 煤岩组合体结构失稳实验设计

4.8.2 煤岩组合体结构失稳特征分析

第5章 冲击倾向性煤体的细观结构特征

5.1 冲击倾向性煤体的细观结构特征的X射线衍射分析

5.1.1 样品采集及实验设备

5.1.2 实验结果和讨论

5.2 煤体显微组分对冲击倾向性影响分析

5.2.1 实验方法及数据

5.2.2 冲击倾向性与煤体微观组分含量的关系

5.2.3 煤体冲击倾向性与显微组分结构及分布的关系

5.3 煤体细观结构对冲击倾向性影响的SEM分析

5.3.1 不同冲击倾向性煤体表面微观形貌特征分析

5.3.2 冲击倾向性煤体内微裂隙特征及冲击能量对煤体中微结构的影响

5.4 所研究煤层的冲击倾向性测定

5.4.1 赵各庄矿煤岩体力学参数实验

5.4.2 冲击倾向性实验方法

第6章 冲击倾向性煤体内裂纹非稳定扩展宏细观实验研究

6.1 冲击倾向性煤层煤样三点弯曲冲击加载动态断裂实验

6.1.1 试样规格及制备

6.1.2 实验设备及实验方法

6.1.3 煤样三点弯曲冲击断裂实验结果分析

6.2 煤样中波速的测量

6.3 冲击倾向性煤层煤样准静态三点弯曲细观破坏实验

6.3.1 实验样品及设备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冲击倾向性煤层煤样准静态三点弯曲宏观破坏实验

6.4.1 采样和试件制备

6.4.2 实验设备及方法

6.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6.5 冲击倾向性煤体不同加载条件断裂断口形貌分析

6.6 断口分形维数分析

6.6.1 扫描仪器及其方法

6.6.2 基于改进立方体覆盖法的计算结果

6.7 煤岩冲击失稳机理的断裂动力学分析

第7章 基于能量释放的煤、岩体失稳前兆信息研究

7.1 实验样品、设备及方法

7.1.1 样品规格及实验设备

7.1.2 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

7.1.3 实验数据处理方式

7.2 冲击倾向性煤体冲击失稳破坏前兆信息的实验研究

7.2.1 冲击倾向性煤层煤样单向受压破坏过程及前兆信息监测实验

7.2.2 冲击倾向性煤层煤样循环加载破坏过程及前兆现象监测实验

7.3 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特征及前兆信息研究

7.3.1 “砂岩-煤”组合体冲击失稳破坏特征及前兆信息研究

7.3.2 “砂岩-煤泥岩”组合体冲击失稳破坏特征及前兆信息研究

7.3.3 组合体接触面性质分析

7.3.4 组合体受压破坏特征及前兆信息总结分析

7.4 煤岩组合体冲击失稳判据分析

第8章 深部煤岩冲击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8.1 不同地质条件下采场应力场及能量场分布规律

8.1.1 采场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

8.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8.2 基于FLAC3D模拟的围岩能量积聚特征与突出危险性能量判据

8.2.1 几何建模

8.2.2 深部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诱发突出灾害模拟

8.2.3 采动诱发煤体突出(位移)特征分析

8.2.4 冲击倾向性的能量密度判据

8.3 地质因素诱发煤层巷道失稳的数值模拟

8.3.1 数值建模

8.3.2 模拟方法及结果分析

8.4 震动诱发煤层巷道失稳及合理支护方式选取的数值模拟分析

8.4.1 不同架型的U型钢支架动力性能的动力分析

8.4.2 柔性支护抗冲击失稳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8.4.3 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第9章 煤岩冲击失稳现象的现场实例调查

9.1 开滦赵各庄矿煤岩冲击失稳现场调查

9.1.1 赵各庄矿煤岩冲击失稳事故及生产地质条件

9.1.2 赵各庄矿煤岩冲击失稳诱发因素分析

9.2 开滦唐山矿煤岩冲击失稳现场调查

9.2.1 唐山矿煤岩冲击失稳事故及生产地质条件

9.2.2 唐山矿煤岩冲击失稳诱发因素分析

9.3 抚顺老虎台矿煤岩冲击失稳现场调查

9.3.1 老虎台矿煤岩冲击失稳事故及生产地质条件

9.3.2 老虎台矿冲击失稳事故及原因分析

9.3.3 老虎台矿煤岩冲击失稳诱发因素

9.4 忻州窑矿煤岩冲击失稳现场调查

9.4.1 忻州窑矿的地质条件与灾害概述

9.4.2 忻州窑矿煤岩体冲击失稳诱发因素分析

第10章 煤岩冲击失稳的多参量预警技术与综合防治

10.1 煤岩冲击失稳发生的诱发条件及防治对策

10.1.1 煤岩冲击失稳发生的诱发条件及预防的基本思路

10.1.2 煤岩冲击失稳发生的预警和防治对策

10.2 以复合型能量转化为中心的煤岩冲击失稳控制理论

10.2.1 煤岩冲击失稳的能量转化型分类

10.2.2 煤岩冲击失稳发生的能量分析

10.3 煤岩冲击失稳灾害的多参量监测预警技术

10.3.1 现场概况

10.3.2 T2193下工作面概况及生产技术条件

10.3.3 煤岩冲击失稳的多参量预警技术及其应用

10.3.4 T2193T工作面煤岩冲击失稳灾害预警技术总结

10.4 煤岩冲击失稳的综合治理

10.4.1 冲击失稳区域性防范措施

10.4.2 老虎台矿冲击失稳局部解危措施

10.4.3 冲击失稳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煤岩冲击失稳的机理和实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煤岩冲击失稳的诱发因素、破坏特征及失稳类型。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煤岩冲击失稳灾害分布、发生特征及诱因分析,煤岩冲击失稳机理的非平衡热力学分析,煤岩冲击失稳孕育、产生模型分析及实验,冲击倾向性煤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冲击倾向性煤体内裂纹非稳定扩展宏细观实验研究,基于能量释放的煤、岩体失稳前兆信息研究,深部煤岩冲击失稳主要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煤岩冲击失稳现象的现场实例调查,煤岩冲击失稳的多参量预警技术与综合防治。《煤岩冲击失稳的机理和实验研究》可供矿业工程、力学、岩土工程、铁路交通、水利建设、地质学等专业的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使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231697
如需购买下载《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煤岩冲击动力失稳机理及宏、细观实验是科学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618.110.4 的主题关于 煤岩-冲击动力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