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58.0
本书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洲和其他作者的一个合作著作。书稿以一个代表性的电影公司、一次怀旧片浪潮、四种电影类型、一个导演分析和一个演员代表的电影影像为对象,以其所表现出来的一幕幕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为经线,以城市、性别、身份三种元素为维线,勾勒出一幅流动的香港图像。其理论分析涉及精神分析、观众学、民族性、本土化等理论问题,以一种跨学科的视野来达成一种对香港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变迁的审视和解读。
前言/1
第一章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1
20世纪60年代的“邵氏”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确实值得重视和重估。在内地、台湾的电影制作处于低潮的时期,“邵氏”电影是当时华语电影的一个奇迹,是华语电影处于困境时的一片绿洲。全盛时期的“邵氏”电影不仅造就了香港电影的一段辉煌,更为华语电影在巨大断裂的鸿沟中架起了一道走向未来的桥梁。
第二章 电懋公司国语都市片中的都市想象/17
“电懋”国语都市电影反映了一个发展中的城市逐渐兴起的都市文化,但在西化、现代的都市外表下是对传统的婚姻与家庭的推崇与颂扬。“电懋”所拍摄的国语都市片将探讨的议题延伸至都市的方方面面,用大众娱乐的形式展示了都市带来的便捷、休闲、享受、现代、新奇感和国际化,是建立新都市文化的一次尝试,是立足香港本土对都市的一次乌托邦式的建构,并没有花大力气怀念过去,而是尽情地展望未来。
第三章 香港怀旧片浪潮:一次激活文化记忆的仪式/57
与美国学者杰姆逊等学者所强调的“历史感的消失”、“历史平面化”的后现代特征不同的是,香港怀旧片对于“历史意识”和“历史感”的追寻非常突出,在民间文化的游戏冲动之下,逐渐上升为民间文化仪式,激活了香港的文化记忆,缓解着由“九七”问题所带来的不安与焦虑,鼓舞并团结着香港这个“家国之外”的社群,使香港文化建构成为一种可能。
第四章 前“九七”香港电影中的身份问题/91
前“九七”时期的香港身份是含混、复杂的,它身份上的这种特性是由三种“在场”——英国的在场、中国内地的在场、中国香港的在场——决定的。因此处于前“九七”特定语境中的香港社会,如何在特定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诉求下,在同化、变更、抵抗的状态中,完成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建构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香港电影空间的后现代特征/133
电影空间作为反映真实空间的“摹本”或“类像”,在真实的经验世界里常被错误或是虚假的表象所遮蔽。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香港影像中呈现出平面化的城市空间、零散化的边缘空间、断裂的历史空间以及不确定的文化空间等。种种五光十色的影像空间作为一种影像的消费而被大量复制、拼贴,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香港影坛一道独具特色的后现代式的影像图景。
第六章 “英雄”的传承与颠覆——《古惑仔》系列电影研究/173
《古惑仔》系列电影是香港电影中独有的影片类型,也是香港社会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古惑仔》系列电影的实质是从香港黑帮片和香港英雄片中发展而成,作为香港影片的特例之一,《古惑仔》系列电影传承了香港英雄片的某些模式,但是也颠覆了英雄片的很多重要的元素值得研究和探讨。
第七章 周星驰喜剧电影的叙事和意识形态/209
周星驰电影以其独特的搞笑风格,为香港大众生产了无数的快感,同时也铸就了一个香港商业电影的神话。“无厘头”不过是对意识形态压抑的一种短暂逃避,是主导体制内的一次弱化的狂欢宣泄过程,实际上这是弱势者在强势者的场所内部开创属于自己的空间,最终想象性地满足了大众的原始欲望,使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得到了暂时的释放,它以其独特的修辞手段使意识形态在宣泄中得到重塑。观众所产生的快感,不过是一种包裹意识形态的糖衣,“无厘头”担当的是现代社会“安全阀”的功能。
第八章 城市与人——陈果电影城市形象与人物形象研究/245
陈果电影颠覆了人们对香港这个都市的固有认识,它揭开城市肌肤上温情脉脉的面纱,着眼于香港社会底层与边缘人群,露出城市被遮蔽的伤口和血腥。这里没有富豪、没有大厦,有的只是挤满杂货店和旧楼的街道。这里的香港显得肮脏而拥挤、灰暗而堕落。从某种角度说,陈果电影成为香港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香港不为人知的另一番景象,形成全新的影像风格和形象设置。
第九章 1997-2003香港喜剧电影的类型嬗变/281
就回归后香港喜剧电影的文化形态而言,它既具有“渴望从种种压抑中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原动力,又因为时代语境的变化淡化了“否定”、“讽刺”等颠覆性因素而进入意识形态体系内部承担主体意识“再次询唤”的功能。因此,回归后香港喜剧电影是狂欢体系的一次异化,是一种“想象的狂欢”。
后记/325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两地合拍影片的增多和内地电影工作者试图拍出高质量娱乐影片的愿望的驱使,内地开始对香港电影重视起来,但这种重视基本上是创作人员针对拍摄实务而进行的学习和借鉴,对香港电影的理论研讨仍然没有得到深人和系统地展开。产生这样一个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内地研究人员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是内地方面所能观摩到的经典香港电影数量有限,二是内地学者所能掌握和使用的有关香港电影的历史文献资料并不多,在这两个问题上内地学者同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的同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在香港回归前后,内地对香港电影的研究投以足够的重视,由中国台港电影学会联同香港华南影联,在广州举行了香港电影回顾展并同时召开了香港电影学术研讨会,该会议汇集了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的电影研究人员,由于内地方面对香港电影研究的起步较晚,所能使用的影像与文字资料又很局限,所以在学术水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显示出尚需努力的巨大空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城市、历史、身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06032395 《城市、历史、身份》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