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45.0
本书是《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的第三卷,本卷上册论述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其观念表达的理论与实践,对老庄道论的异同进行了系统区分。中册论述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观念表达,对孔孟思想的异同进行了系统区分。下册论述了先秦名学从邓析、孔子、墨子到惠施、公孙龙的演变历程,并重点论述了惠施与公孙龙的名学思想体系及其区别与联系。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地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考古学既有成果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既揭示先秦思想文化演变路径,又描述先秦散文发展过程。
第三编 士人文化与士人散文上册 第十六章 庄子:咀嚼生命本真出离人生苦难的贫士 第一节 《汉志》所录先秦道家著作考辨 第二节 庄子其人:名氏·里籍·交游 ——庄子的学术渊源及其生存状态 第三节 天籁:认知·言论·是非 ——生命的自然本质:庄子的生存焦虑之一 第四节 天弢:父子·君臣·时命 ——生命的社会属性:庄子的生存焦虑之二 第五节 道·气·化:宇宙年轮与生命定位 ——庄子超脱人生困境的理论依据 第六节 外·齐·通:离形去知与物我两忘 ——庄子超脱人生困境的修养方法 第七节 达·安·和:心灵超越与混迹黎田亡 ——庄子的人生境界及其处世原则 第八节 应帝王:应有之帝王与应付已有之帝王 ——庄子的生存理念及其文化批判 第九节 卮言曼衍,和以天倪 ——庄子的表达焦虑及其叙述方式 本章结语中册 第十七章 孟子:践行君子人格高扬主体才性的志士 第一节 知人论世:孟子游仕履历考 ——孟子生平事略及其人格特征 第二节 人兽之辨:人性·善端·良知 ——人性的意识自觉:孟子思想述评之一 第三节 成德之学:尽性·知天·立命 ——人性的精神升华:孟子思想述评之二 第四节 治平之道:仁政·王道·教化 ——人性的社会透显:孟子思想述评之三 第五节 理懿而气伟,雄辩以多智 ——孟子的思维方式及其文章风格 本章结语下册 第十八章 公孙龙的学术前缘:众壑分流与墨惠承衍 第一节 名家的学术特征及其学派归属 ——《汉书·艺文志》“名家”的划分依据 第二节 名以制义与名实相乖 ——先秦名学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刑名从商与邓析的刑名之学 ——先秦名学论域之一 第四节 文名从礼与孔子的正名之论 ——先秦名学论域之二 第五节 爵名从周与墨子的官人之法 ——先秦名学论域之三 第六节 散名曲期与惠施的麻物之意 ——先秦名学论域之四 第七节 从麻物之意到语言反省 ——“辩者二十一事”论旨探微 本章结语 第十九章 公孙龙子:推寻天下名理维护多元定格的辩士 第一节 公孙龙其人其名考论 ——《史记》公孙龙传记资料质疑 第二节 实与位:存在的具体性 ——《名实论》析:公孙龙思想体系论之一 第三节 离与藏:存想的分割性 ——《坚白论》析:公孙龙思想体系论之二 第四节 形与色:名称的类别性 ——《白马论》析:公孙龙思想体系论之三 第五节 物与指:概念的虚拟性 ——《指物论》析:公孙龙思想体系论之四 第六节 通与变:语词的流动性 ——《通变论》析:公孙龙思想体系论之五 第七节 位其所位与多元定格 ——《迹府篇》析:公孙龙名学理论之现实价值拟测 第八节 饰人之心与易人之意 ——公孙龙的论辩技巧及其文章风格 本章结语本卷主要参考书目本卷后记
本书是《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先秦散文发展线索探寻》的第三卷,由程水金所著。本卷上册论述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其观念表达的理论与实践,对老庄道论的异同进行了系统区分。中册论述孟子的思想体系及其观念表达,对孔孟思想的异同进行了系统区分。下册论述了先秦名学从邓析、孔子、墨子到惠施、公孙龙的演变历程,并重点论述了惠施与公孙龙的名学思想体系及其区别与联系。研究方法上,尽可能地广泛吸收20世纪以来文学、史学、哲学、文献学、考古学既有成果基础,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既揭示先秦思想文化演变路径,又描述先秦散文发展过程。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
9787307121003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武汉 | 出版单位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164 | 印数 | 800 |
中国早期文化意识的嬗变是武汉大学出版社于2014.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62 的主题关于 古典散文-古典文学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