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86.0
本书作者自己就是和田玉鉴赏和收藏的行家,在和田玉的流通及玉器雕琢的圈子里游走多年,对于与和田玉有关的一切了如指掌,对于玉器的鉴赏和玩味见解独到。作者以优美灵动的文笔将几千年来中国人赏玉、尚玉、雕玉的历史置入美学的语境来探讨:对玉的审美究竟是否构成一种美学?如果成立,那“玉美学”又是否有标准可言?
序言 缘起与题说
第一章 从艺术史看“昙花”
第二章 黑眼睛与蓝眼睛
第三章 君子温其如玉
第四章 美玉之奥
第五章 持久的纠结
第六章 循质以求华
第七章 灵光乍现
第八章 爱琴海与黄河滨
第九章 比德与畅情
第十章 百年缺失
第十一章 师物师心与师师
第十二章 妙在异质同构
第十三章 游艺于离即之间
第十四章 玉雕艺术的意境与意趣
第十五章 关于赝品的美学批判
后记
艺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质。雕塑对于希腊,绘画对于法国,音乐对于奥地利,都是审视那个国家精神风采的窗口。而且,巴黎和维也纳至今仍被当之无愧地称作画家之都、音乐之都。希腊则有所不同,它的伟大艺术连同哲人理念滋养了整个西方世界,而自身气质却消融在欧洲文明的雾霭之中。 那,什么艺术足以代表中国气质呢?答案当然有,而且离我们很近,却在美学界很少被讨论,似乎真的印证了一个奇怪的美学原理,即人们对一项事物见识的愈多,所知觉的也就愈少,所谓熟视而无睹。寻找上述问题答案十分有趣,对认识我们自己,认识我们民族,了解中西方审美差异都意味深长。
玉质天然,然而有了人投射其上情感和感受,才有了玉之美。中国人对玉有着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视角。怎样一块玉可称之为“美玉”?形成这种美感的因素从何而来?《八千年之恋:玉美学》从美学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而有趣的探讨。在作者之前还从未有人从这一角度进行切入,因而这样的探讨也具有先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