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封面图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

徐长乐, 马学新,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8.0

书籍简介:

本报告是在当代上海研究所的主持下,由上海市相关机构的科研人员,按照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规范和风格,编写的关于长江三角洲年度发展的报告。报告以“区域发展态势和新思路”为主题,依据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发展指标,辅以精心制作的图表,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产业优化升级、都市经济圈演进、区域科技创新、区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六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态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书籍目录:

前言

表、图、专栏目录

第一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与竞争优势

1.1 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基本格局

1.1.1 产业体量大,增长速度快,发展态势好

1.1.2 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并不断向高度化转化

1.1.3 产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彰显

1.1.4 依托园区经济和块状经济,产业集聚的地域特色鲜明

1.1.5 外向型经济日益发达,成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1.1.6 科技竞争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1.2 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瓶颈制约

1.2.1 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成为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重大障碍

1.2.2 产业发展自成体系,导致产业同构和恶性竞争

1.2.3 资源短缺,环境退化,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1.2.4 核心城市能级偏低,现代化功能尚待提升

1.3 长江三角洲产业发展定位与思路

1.3.1 产业发展定位

1.3.2 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1.3.3 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1.3.4 重点产业发展与布局

1.4 长江三角洲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1.4.1 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

1.4.2 强化政府间合作,增进互信促进互动

1.4.3 构建统一市场,促进要素流动

1.4.4 推动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1.4.5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群落

1.4.6 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组建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2.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和现状

2.1.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

2.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2.2 问题及原因

2.2.1 主要问题

2.2.2 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2.3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创新

2.3.1 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三个方面重要关系

2.3.2 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2.3.3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2.3.4 促进区域公共品资源的制度化合作与共享

2.3.5 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区内城市跨界发展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演进

3.1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历史沿革

3.1.1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范围

3.1.2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历史沿革

3.2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发展现状和问题

3.2.1 城镇体系发展方面

3.2.2 城际交通网络建设方面

3.3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空间发展驱动力及演变趋势

3.3.1 空间发展驱动力

3.3.2 空间格局演进中的突出问题

3.3.3 国外都市经济圈空间开发经验借鉴

3.3.4 空间演变趋势和建议

3.4 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发展策略

3.4.1 成立长江三角洲地区规划与协调发展委员会,统筹都市经济圈发展

3.4.2 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整合发展进程

3.4.3 提升中心城市——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3.4.4 形成职能明确、分工合理的城市职能体系

3.4.5 以交通、信息网络为纽带,加强城际联系

3.4.6 实施都市经济圈的“精明增长”方式,保证竞争的永续性

3.4.7 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物联网建设,构建“智慧城市群”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科技创新

4.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创新体系概貌

4.1.1 基于横向角度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结构

4.1.2 基于纵向角度的长江三角洲她区区域创新体系结构

4.2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4.2.1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背景

4.2.2 长江三角洲地区创新体系现状分析

4.2.3 沪苏浙创新子系统的基本状况

4.3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科技创新的动因及创新模式

4.3.1 长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的动因分析

4.3.2 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合作创新模式探究

4.4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4.4.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合作成效不高

4.4.2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科技创新能力和动力缺乏

4.4.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作用仍显不足,缺位、越位现象时有发生

4.4.4 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服务中介受机制制约未能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各就其位、发挥应有的职能

4.5 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4.5.1 多渠道加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

4.5.2 引导、规范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逐步确立其主体地位

4.5.3 三地政府联合推进制度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制度化,营造科技合作创新的统一政策环境

4.5.4 推动区域科技中介联盟的迅速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5.1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现状及问题

5.1.1 资源瓶颈日益突出

5.1.2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5.1.3 区域人口稠密

5.1.4 自然灾害频率升高

5.2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与区外比较

5.2.1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各国比较

5.2.2 苏浙沪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平均水平比较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时间序列研究

5.3.1 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方法

5.3.2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可持续发展测评分析

5.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

5.4.1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5.4.2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指数

5.5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测度

5.5.1 生态足迹法简介

5.5.2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法分析

5.6 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5.6.1 资源可持续发展

5.6.2 环境可持续发展

5.6.3 人口可持续发展

5.6.4 产业可持续发展

5.6.5 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5.6.6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5.6.7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地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研究

6.1 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6.1.1 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标选取原则

6.1.2 指标体系的设计及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指标体系比较

6.2 三大经济圈区域综合竞争力分析(Ⅰ)

6.2.1 研究对象、时段及数据来源

6.2.2 数据处理

6.2.3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区域综合竞争力定量评价

6.3 三大经济圈区域综合竞争力分析(Ⅱ)

6.3.1 三大经济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6.3.2 政府管理

6.3.3 发展趋势

6.3.4 外向型经济

6.3.5 企业与科技

6.3.6 区位

6.3.7 政策环境

6.3.8 长江三角洲地区问题分析——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

6.4 提升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对策

6.4.1 加强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打造世界级的城市群

6.4.2 城市群内部互补发展,共同推进区域综合开发

6.4.3 政府改革,制度创新,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6.4.4 建设发达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

6.4.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区域科技水平

6.4.6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竞争力

6.4.7 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长江三角洲发展指标

后记

内容摘要: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2010》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两大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和总结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特征好障碍性因素,借鉴国际上区域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和理论,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实际,寻求新形势、新阶段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构建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市圈动态演进的战略框架,探索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可行方案,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101975
如需购买下载《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长江三角洲发展报告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7.5 的主题关于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1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