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

刘君德, 范今朝,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9.0

书籍简介: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地方的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民主政治、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核心,就是“市制”(即设置“城镇型政区”建制的模式和制度)的改革。本书全面论述现有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和县辖镇等所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既可在理论上探索和认识“城镇型政区”的发展规律,也可在实践中为中国的“市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案。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计12章。重点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思辨:对城市核心涵义与“城镇型政区”的本质进行分析,对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并对“行政区经济”理论及其对“城镇型政区”空间格局和政府治理的影响展开说明;(2)比较眼光:将中国“城镇型政区”的发展放在东亚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的背景下展开说明和评析;(3)历史角度:对中国“城镇型政区”的古代、近代与现代、当代的发展进行概括,并重点分析近代以来“市制”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4)现实关切:对中国当代各类“城镇型政区”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其的改革提出思路,尤其是论证基层政区的中心镇、特大镇改革问题和创新“县下辖市”体制的必要性;(5)政策实施:提出对“城镇型政区”全面改革的总体思路。本书可供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研究、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和大学师生学习和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

0 引言

0.1 本书选题的动因与意义

0.1.1 选题的动因

0.1.2 选题的意义

0.2 国内外“市制”研究现状的简要评述

0.3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0.3.1 写作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全书的结构和内容

上篇 概念·理论·比较

1 “市制”及其相关概念与中国当代的“市”、“镇”建制

1.1 “市制”及其相关概念

1.1.1 行政区划(政区)的概念与类型

1.1.2 “市制”(城镇型政区)的概念与现实含义

1.2 中国当代的“市”、“镇”建制

1.2.1 行政区域的划分及其市、镇建制的设置状况

1.2.2 目前的市、镇类型概述

1.2.3 关于“较大的市”

2 “市制”模式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其中国表现

2.1 新时期“市制”模式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城乡统筹发展

2.1.1 城市(城镇)的本质及其类型

2.1.2 城市化(城镇化)的本质和道路

2.1.3 城乡统筹发展之含义与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要求

2.2 “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论

2.2.1 政区与城市、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同源关系

2.2.2 政区体系与城市体系的互动关系——“同构”与“异构”

2.2.3 中国当代行政区划改革的必要性、可能性与重点所在

2.3 “行政区经济”理论及其对中国当代政区治理结构的影响

2.3.1 “行政区经济”的理论要点

2.3.2 “行政区经济”对政区治理结构的影响和中国当代“城镇型政区”的空间结构模式

3 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市制”及经验借鉴

3.1 世界各国“市制”的一般状况

3.2 韩国:三级体制,模式转换

3.2.1 现当代行政区划体制的形成、变迁与格局

3.2.2 当代建制市的设置标准及设置概况

3.3 日本:两层管理,“县”下辖“市”

3.3.1 现行行政区划的基本情况

3.3.2 当代“城镇型政区”的类型与状况

3.4 台湾地区:分属三层,多为狭域

3.4.1 行政区划体系的演变

3.4.2 市、镇设置状况

3.5 中国和东亚国家(地区)“市制”的异同比较——以韩国为例

3.5.1 中韩行政区划及其调整、改革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3.5.2 中韩两国“市制”改革绩效差异的深层原因

中篇 演变·路径·格局

4 中国传统的城镇化道路与古代的“市制”

4.1 中国与西方国家城镇化的不同道路

4.2 中国古代的“市制”及城镇型政区的建置情况

4.2.1 古代“市制”的一般状况:实体层面的“郡县治所城市”及自发性的“市镇”

4.2.2 古代严格意义上的“城镇型政区”:宋辽金元的准制度层面的“建制城市”

4.2.3 古代时期“城镇型政区”的特例:双屿港与澳门的制度层面的“自治市”

5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的发展、变革

5.1 外来影响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城镇型政区)的出现(1840—1949年)

5.1.1 二元权力体制制约下的近代城镇化进程

5.1.2 市制的变迁:从“自治市”到“(准)行政市”

5.2 现代一元权力制约下的城镇化进程与“市制”的变异(1949年至今)

5.2.1 一元权力体制制约下的现代城镇化进程

5.2.2 市制的变迁:“行政市”的确立及从“城乡分治”到“城乡合治”

6 中国现当代“城镇型政区”设置的标准、模式与类型

6.1 1949年以来设置市、镇建制的标准与模式的演变

6.1.1 “设市”、“设镇”标准

6.1.2 设市模式

6.2 1949年以来“城镇型政区”的演变与类型

6.2.1 “市”、“镇”设置的演变过程

6.2.2 现有“城镇型政区”的类型

下篇 探索·改革·展望

7 中央“直辖市”:适度增设。空间优化

7.1 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7.1.1 对中央直辖市行政区划体制的研究综述

7.1.2 我国当代四大直辖市的演变与发展状况

7.1.3 现行中央直辖市政区空间组织存在的问题

7.2 直辖市宏观层面改革的战略思考

7.3 直辖市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7.3.1 “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的形成过程

7.3.2 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下区级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

7.3.3 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区级政区职能转变利弊分析

7.3.4 新时期“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7.3.5 中心城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与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8 省(自治区)和自治州辖“市”:直管分等,区域治理

8.1 一般“建制市”的研究概况与存在问题

8.1.1 对一般“建制市”行政区划体制的研究综述

8.1.2 一般“建制市”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8.2 当代各类“市制”的发展与演变

8.2.1 较大的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的设置与行政体制

8.2.2 地级市与市领导县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8.2.3 当代县级市的设置与“省直管县(市)”、“撤县(市)设区”的改革

8.3 “较大的市”的模糊与“市管县(市)”体制的争议——关于“市领导县”体制的分析

8.3.1 市领导县的设置模式考察

8.3.2 由地区行署到市领导县体制引发的论争

8.3.3 对市领导县体制的深入剖析

8.4 从“切块设市”到“整县改市”——关于县的意义与县级市体制的分析

8.4.1 “县”在中国政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与“合法性”意义

8.4.2 县级市现状评价及改革设想

8.4.3 基于县制保护的“撤县设市”方案和设市标准研究

8.5 市辖区的演变、现状与改革

8.5.1 市辖区制度沿革与问题

8.5.2 市辖区制度的改革方向

9 县辖“镇”:县下辖“市”,城乡统筹

9.1 基层“城镇型政区”的发展概况与存在问题

9.1.1 乡镇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研究综述

9.1.2 县辖“城镇型政区”的发展与演变

9.1.3 当代县辖“城镇型政区”的存在问题

9.2 东部地区“中心镇”、“特大镇”设市探索

9.2.1 概念梳理与基本情况

9.2.2 中心镇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设市的必要性

9.2.3 中心镇设市的模式分析:三种可能方式及其比较

9.2.4 不同模式下的设市标准讨论

9.3 县辖“市”、镇制度的改革思路

9.3.1 新形势下对我国县辖政区的重新定位

9.3.2 对县辖政区体制改革方向的思考

10 各类“经济开发型”的“准政区”的发展及特殊类型“城镇型政区”的设置

10.1 各类“经济开发型”的“准政区”的发展及其向正式政区的转化

10.1.1 各类“开发区”管理体制研究的概述

10.1.2 城市地区各类“开发区”的发展

10.1.3 “开发区”类型的“准政区”的管理体制及其变化

10.1.4 城市的扩张模式与一般“开发区’’向“城镇型政区”的转化

10.2 1949年后中国的特殊类型“建制市”

10.2.1 特殊类型建制市的含义与界定

10.2.2 近年来关于“特殊建制市”的研究概述

10.2.3 1949年以来“特殊建制市”的设立和类型

11 余论与思考

11.1 中国“市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有新思路

11.1.1 中国的“市制”仍然面临的矛盾

11.1.2 全面认识“市制”改革的作用,把握好改革的原则

11.1.3 新时期中国“市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11.2 新时期中国“市制”需要实施多模式发展与渐进式转换战略

11.2.1 中国“市制”模式的曲折演进

11.2.2 “撤县设市”模式需要控制发展

11.2.3 新型城镇化需要重点推行“撤镇设市”

11.2.4 中国“市制”体系建设需要实践“县下辖市”

11.2.5 中国“市制”模式改革的战略走向:多模式共存,渐进式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后记

内容摘要: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及地方的经济增长、社会和谐、民主政治、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分上中下三篇,共计12章。重点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核心涵义与“城镇型政区”的本质进行分析,对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并对“行政区经济”理论及其对“城镇型政区”空间格局和政府治理的影响展开说明;将中国“城镇型政区”的发展放在东亚各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的背景下展开说明和评析;对中国“城镇型政区”的古代、近代与现代、当代的发展进行概括,并重点分析近代以来“市制”的产生背景和发展状况;对中国当代各类“城镇型政区”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改革提出思路,尤其是论证基层政区的中心镇、特大镇改革问题和创新“县下辖市”体制的必要性;提出对“城镇型政区”全面改革的总体思路。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可供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研究、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相关专业人士和大学师生学习与参考。

编辑推荐: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从政区地理学的视角出发,试图揭示制约城乡统筹发展中,包括行政区划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明“城镇型政区”设置的必要性与适宜的空间模式及改革举措。其中的一些理论概括,如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解,城市发展与政区演变的互动关系的分析,“行政区经济”在当代中国城镇型政区空间形态演变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城市制度模式及其渐进式转换战略的论述等,为著者提出的较新的观点;也是著者较长时期予以关注,并经不断思考、补充修正、逐步完善而在《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中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论述。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在对中国“城镇型政区”发展历史的概括以及对中国与东亚诸国和地区(尤其是韩国)的比较方面亦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此外,《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对中国当代各级各类“城镇型政区”的实证研究也多是著者长期研究成果的积累,其中所提出的改革方向与措施等,亦有助于较为深入地认识中国“市制”改革的过程及其得失、问题、困惑与解决之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当代中国城市-区域 : 权力·空间·制度研究丛书
9787564156046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8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市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改革是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15.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2 的主题关于 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