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
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封面图

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

韩流,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被害人权利保障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简要梳理,分析了刑事诉讼当事人问题的特殊性,提出了研究被害人诉权问题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关于被害人诉权基础理论的讨论,不仅论证了被害人诉权的正当性与相对独立性,分析了被害人诉权与公诉权、被告人诉权的关系,而且还基于对刑事诉讼主体理论的重释而提出了刑事诉讼“四极构造”的新命题及其理论模型。第三部分主要面向刑事司法实践,以被害人诉权作为理论工具,分析了审前程序、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中的被害人权利保障,并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门研究。本书申请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

作者介绍:

韩流,江苏大丰人。1995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1999年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1年起为北京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师从陈瑞华教授,2007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长期关注被害人学研究,在《中外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曾参与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组

书籍目录:

导言 从“罪犯的公正”到“所有人的正义” 第一章 被害人及其相对方 第一节 犯罪人、被追诉人、被定罪人及其关系  一、犯罪人与被追诉人  二、犯罪人与被定罪人  三、犯罪人、被追诉人、被定罪人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被害人的双重意义及与相对方的关系   一、被害人的双重意义  二、区分被害人双重意义的必要性  三、被害人与其相对方的关系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三阶段论第二章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及重构 第一节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世界潮流   一、被害人学与被害人保护运动  二、联合国受害者保护机制

导言 从“罪犯的公正”到“所有人的正义” 第一章 被害人及其相对方 第一节 犯罪人、被追诉人、被定罪人及其关系  一、犯罪人与被追诉人  二、犯罪人与被定罪人  三、犯罪人、被追诉人、被定罪人的关系分析 第二节 被害人的双重意义及与相对方的关系   一、被害人的双重意义  二、区分被害人双重意义的必要性  三、被害人与其相对方的关系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三阶段论第二章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基本问题及重构 第一节 被害人权利保障的世界潮流   一、被害人学与被害人保护运动  二、联合国受害者保护机制  三、恢复性司法  四、被害人保护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被害人当事人化的理想与现实   一、被害人的当事人化:1996年刑事司法改革   二、被害人当事人化的现实困境  三、有关被害人当事人化的理论争鸣 第三节 “以民释刑”的局限性   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概述  二、法定诉讼担当:“以民释刑”尝试之一  三、诉讼信托:“以民释刑”尝试之二  四、检察官是当事人吗?  第四节 被害人诉权问题的提出  一、被害人当事人化“路在何方”  二、被害人当事人化的限度  三、被害人保护问题重构  第三章 被害人诉权的正当性与相对独立性 第一节 刑事诉讼中诉权理论的导入   一、诉权在刑事诉讼中的客观存在  二、诉权的宪法化与国际化  三、刑事诉讼中诉权的特殊性 第二节 诉权的内涵与被害人诉权的特点   一、民事诉权学说述要  二、关于诉权内涵的基本认识  三、程序基本权  四、被害人诉权的特点 第三节 被害人诉权的正当性  一、诉的利益:被害人诉权的正当性基础  二、国家主义犯罪观的历史考察  三、国家主义犯罪观之反思 第四节 被害人诉权的相对独立性  一、何为“国家利益”   二、被害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必然一致吗   三、公权力对保护被害人必然有效吗第四章 被害人诉权与刑事诉讼构造 第一节 被害人的诉讼主体资格  一、被害人主体性之缺失  二、诉讼主体理论之辨析与重释  三、被害人诉讼主体资格之恢复 第二节 “第三人”:被害人诉讼地位的一种解释  一、民事诉讼第三人理论之引入与重构   二、被害人:“辅助性第三人”   三、被害人:“原告型第三人”  四、被害人:何种意义上的第三人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四极构造  一、刑事诉讼四方构造之反思  二、基于诉讼主体理论的四极构造  三、四极构造的理论模型  四、我国刑事诉讼构造中的被害人第五章 被害人诉权与被告人诉权的平衡 第一节 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利益的关系  一、走出“零和博弈”的误区  二、“同向损益”与“逆向损益”之辨  三、被害人与被告人利益关系的三种模式 第二节 控辩平衡对被害人诉权的合理限制  一、三方构造下的控辩平衡  二、四极构造下的三面平衡  三、对被害人诉权的合理限制 第三节 被告人特殊保障对被害人诉权的影响  一、“公诉失灵”与被害人诉权  二、被告人特殊保障对被害人诉权的影响  三、刑讯逼供:一个放大的分析第六章 公诉程序中被害人诉权的保障问题 第一节 审前程序中被害人诉权保障  一、犯罪发生、犯罪发现与刑事程序的启动  二、刑事审前程序中被害人诉权之行使及限制  三、被害人诉权与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改造  四、被害人诉权与我国刑事审前程序的诉讼化 第二节 审判程序中被害人诉权保障  一、定罪与量刑程序合一的潜在问题  二、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英美法系的经验   三、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分离:被害人的视角   四、我国刑事审判中的问题 第三节 执行程序中被害人诉权保障   一、刑罚目的论对被害人参与刑罚执行的影响  二、刑罚的变更与被害人诉权保障  三、我国被害人参与执行变更程序的实证分析第七章 刑事和解中的被害人及诉权  第一节 刑事和解: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   一、国际视野中的刑事和解  二、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  三、刑事和解的程序特征 第二节 刑事和解对传统刑事司法的巨大冲击  一、刑事和解对刑事实体法的冲击  二、刑事和解对刑事程序法的冲击  三、刑事和解与正式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解析 第三节 诉权视野下的刑事和解  一、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合意缺失  二、准审判过程:刑事和解的一种解释  三、诉权与刑事和解 第四节 刑事诉讼中的诉权处分与诉权交易  一、刑事诉讼中的诉权处分  二、刑事诉讼中的诉权交易  三、辩诉交易与被害人诉权保障 第五节 刑事和解对被害人诉权理论的发展  结语 有关“正义”的几点反思  一、反思刑事司法的“国家垄断主义”  二、通过法律实现正义的局限性  三、社会正义观的中国语境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为破解“被害人应不应当成为公诉程序当事人”的理论难题提供一种新思路。通过将诉权理论导入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揭示了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的正当性来自于其享有的诉权;而由于刑事诉讼结构的先天性失衡,法律赋予被告人一系列特殊保障以达到“平等武装”,被害人诉权的行使方式及法律效果不得不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有着不同于民事原告或刑事被告的特殊性。被害人诉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对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传统的“控、辩、裁”三角结构是以诉讼职能为基础的,而由裁判权、公诉权、被害人诉权、被告人诉权组合而成的则是以诉讼主体为基础的“四极构造”;由于被害人诉讼利益的不确定性,“四极构造”的理论模型不是一个规则的四方形,而是一个由控辩裁三角结构演化而成的扇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1166802
如需购买下载《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230 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根据与限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7.9 的主题关于 被害者-刑事诉讼-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