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8.0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香港左派电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机构制作的电影)著作,具有一定的历史补缺意义。作为香港电影另类样貌的历史存在,香港左派电影不仅承载了浓郁的进步意识,而且建构了独特的家国理想和国族认同,具有突出的社会文化意义。但迄今为止,在两岸三地的香港电影研究范畴中,香港左派电影尚处于被遮蔽、被忽视的状态。本书旨在全面观照和深度研究香港左派电影,以纵向梳理和横向剖析有机结合作为显著特色,不仅系统描述其从“长城”、“凤凰”、“新联”到“银都”的历时性演变脉络,总结思辩历史经验、研究当下现状和探讨未来发展,而且理性剖析其艺术建构和美学风格,重点聚焦李萍倩、朱石麟、卢敦等重要影人及其代表作品,并深度探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表达和意识承载。
序ⅰ 周星 序ⅱ 李道新 绪论 第一章 香港社会、政治、文化与电影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香港政治生态 第二节 殖民地境遇下的香港社会文化空间 第三节 意识形态对抗下的香港电影格局 第二章 冷战时期香港左派电影创作格局 第一节 香港左派电影的历史积淀 第二节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第三节 凤凰影业公司 第四节 新联影业公司 第三章 香港左派电影的艺术建构与商业运作 第一节 艺术建构 第二节 商业运作
序ⅰ 周星 序ⅱ 李道新 绪论 第一章 香港社会、政治、文化与电影 第一节 冷战时期的香港政治生态 第二节 殖民地境遇下的香港社会文化空间 第三节 意识形态对抗下的香港电影格局 第二章 冷战时期香港左派电影创作格局 第一节 香港左派电影的历史积淀 第二节 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 第三节 凤凰影业公司 第四节 新联影业公司 第三章 香港左派电影的艺术建构与商业运作 第一节 艺术建构 第二节 商业运作 第四章 “文革”时期香港左派电影遭遇重创 第一节 香港左派电影方针的极左倾向 第二节 香港左派电影遭遇重创 第三节 “文革”结束初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努力 第五章 新时期香港左派电影的发展转型 第一节 银都机构有限公司成立 第二节 “银都”的发展策略 第六章 回归以后香港中资电影机构的新拓展 第一节 cepa协议的签署与实施 第二节 “银都”创作新发展 第三节 宣传发行资源整合:“南方”并入“银都” 结语 附录 附录1 “长城”片目 附录2 “凤凰”片目 附录3 “新联”片目 附录4 “银都”片目 附录5 “南方”发行片目、历次影展片目 附录6 李萍倩电影片目 附录7 朱石麟电影片目 附录8 卢敦电影片目 参考文献 后记 补记
作为香港电影另类样貌的历史存在,香港左派电影承载了浓郁的进步意识和独特的家国想象、文化认同。但在目前两岸三地香港电影研究范畴中,却尚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香港左派电影的著作,旨在全面观照香港左派电影,聚焦“长城”、“凤凰”、“新联”、“银都”等公司,既有纵向的历史脉络梳理,也有横向的影人佳作分析,既有艺术美学研究,也有市场运作剖析,以扎实的史料发掘、公司调研、影人采访为基础,注重深度理论研究和史论分析,注重文图搭配,建构起真实厚重的文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