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本书是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文学研究者张颐武两位先生的对谈录。两位先生以学者和一般公民的视角去探究文学的情况、文化的情况等,既关注当下,又远眺未来,既是对十七年前二位对话的回应、反思,又是对当今文学、文化状况的深思、瞭望。
序言张颐武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
一缘起
接续1995年的对话--面对新的文化现象继续瞭望
二我们的文化参与
文化名嘴--《百家讲坛》上《揭秘〈红楼梦〉》系列讲座的意外轰动--大散文系列《十二幅画》《人生有信》《空间感》--种“四棵树”--曾是狂妄的文学少年--既是杂志又像报纸的《文艺报》--唐挚跟周扬叫板--“出土文物”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上开了又落了”--葉姓选民的困惑--陈梦家遗孀赵萝蕤--弗兰克管风琴曲--美术馆后街26号赵家四合院的强拆--与时佩璞的交往--《蝴蝶君》--“卧底”冯亦代
三社会的变迁
包分配与自求职--谢晋的电影《疾风劲草》--《风过耳》里的快餐厅--人际关系的横向展拓--填充物演变成支撑物--微时代来临--云储存--中篇小说《戳破》
四文学的新变
网络文学--莫言现象--干部办公室书橱标配莫言作品系列--茅盾《夜读偶记》--秦兆阳《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加洛蒂《无边的现实主义》--可贵的弹性--翻译的重要--张洁《无字》--王蒙《极限写作
与无边的现实主义》《青狐》--对同一原型的无情解构--私小说与女权写作--“季节系列”--艺术上正确与“不正确”--《狼图腾》--张戎的书--韩素音--严歌苓及虹影的回归
五文化的转型
韩寒、郭敬明--《小时代》--什么都没有?有状态--王蒙的包容--王安忆:说不定以后进文学史--刘欢近十年没出CD--消费李宇春--粉丝文化--电影的复兴--影城的扩展--田汉大剧院里的二人转--李玉刚、小沈阳、李宇春走红解密--中性造型的优势--粤语与上海话的危机--郭德纲、周立波--电视剧的繁荣--《甄嬛传》里的玄机--齐泽克在占领华尔街现场的演讲--穿越的快感--反对所有的极端--王国与共和
六当下中国的两个大背景
“钱不是问题”--“钱不是问题”,还是有问题--中产阶级、市民社会
七后会有期
期望打开死结--呼唤睿智、笃信良知--包容共存、和谐宽容
后世纪的文化瞭望
序:在和平理性中提升世界刘心武
一全球化与民族主义
(一)“冷战”后的文化思考
福山《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崔之元、昂格“制度创新”说--俄克拉荷马大爆炸与奥姆真理教
(二)“后殖民”、殖民、文化选择
赛义德的“东方主义”--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张戎《鸿》--寻找中国“本体”--“鲁迅是谁?”--“躲避崇高”与“直面俗世”
二商品化与消费化
(一)商品化社会的文化形态
张炜《古船》--“三陪”--乔姆斯基--《红楼梦》--福柯《何谓作者》--写作是否是一种职业?
(二)文人在市场中
“泡沫文学”、“大花猫文学”--田汉《十三陵水库畅想曲》--针尖与针鼻
三市民社会的成长
(一)市民阶层的兴起
《金瓶梅》--“暴发户”等于“破落户”--俗世“共享繁华”--Internet全球网络--西直门花鸟鱼虫市
(二)市民文化的特色
北京精品店的诞生--“公共空间”展拓--《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三)分层的发展与沟通的诉求
老太太扭秧歌--麻原彰晃--造桥还是筑墙?
四媒体的兴盛及其功能
(一)媒体在九十年代
《人民电影》、《大众电影》--《中流》、《真理的追求》、《当代思潮》--无处不在的广告
(二)媒体、知识分子、大众
白领丽刊--雅俗的分流--文化市场
五“位置”的再寻求
(一)“新时期”之初的“启蒙”
李泽厚《现代思想史论》--无法定位的观察者--加法与减法
(二)“新时期”启蒙的盲点及文化转变
《黄金绿叶黑墙》--“报告大文学”
(三)新的道路的展现:寻找沟通
雷蒙德·威廉斯--散文随笔热--“同心圆”与“自在圆”
六人文精神宗教情怀理想
(一)漫说“人文精神”
《旷野上的废墟》--“新神学”--丛生的植物群落--索要国外版税--薄伽丘《十日谈》
(二)神学话语兴起的反思
“平凡而伟大”--“圣战”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理想
德里达:“解放欲望”--周瘦鹃--沟通与交通
七“后国学”与中国本质
(一)国学复兴与传统的再生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章士钊《柳文指要》--马王堆--马一浮
(二)人类共有文明或创生文化
《疆界Z》--罗比·威尔森、阿尔夫·德里克--“黄皮书”、“白皮书”、“蓝皮书”--“开心果女郎”--宇文所安《全球影响的焦虑:何谓世界诗歌》--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创生文化
(三)寻觅价值的艰难:国学的意义与出路
章太炎、王国维、陈寅恪--西方汉学的文化半成品--人格资源
八雅、俗的分立与融合
(一)雅、俗之争与当代文化史
“贵族文学”、“平民文学”--“大众化”--《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三红一创”--赵树理--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阳雨《失去轰动效应以后》--“为21世纪的观众创作”
(二)雅、俗新格局的兴起
豪华笔会--《我是你爸爸》获首届上海优秀中长篇小说大奖--金庸:三联珍藏本--费斯克的妙喻
(三)心平气和看雅、俗
散文随笔集的重复出版--扫“黄”与扫“暴”--鲁迅状告北新书局--“我是流氓我怕谁”与“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女性小说”--库恩说“韧性”
九“新时期”文学的回望
(一)从“史”的眼光看
“蜜月时期”--《性格组合论》:四十万册--软性刊物崛起--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二)王蒙评说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中的“暧昧片断”--超越“少年布尔什维克”情怀--《活动变人形》:灵魂的追问--“语言瀑布”--寻找对话的“点”
(三)“夹缝”作家的历程
谌容、张洁--《三寸金莲》--“边缘化”促进“个性化”
(四)“知青作家”面面观
“红卫兵”符码的发明者:“原红旨”情结--哲合忍耶沙沟派--王安忆:职业写作者--史铁生:爱的宗教--梁晓声:平民情结--韩少功《世界》
十九十年代:写作的新发展
(一)王朔与贾平凹
王朔的调侃--“此时此地,此身此意”--《废都》的“废”--朱苏进的提问
(二)实验小说与“新写实”
马原:暂停于《中国文学梦》--苏童、叶兆言:“历史幻想小说”--余华:告别先锋--刘恒、刘震云:还原生活--纷纷推出文集:乱象还是佳境?
(三)小说诸“新”形态
“新状态”--“新体验”--“新市民”
(四)抽样分析:何顿与邱华栋
何顿:生活无罪--邱华栋:当代中国的拉斯蒂涅--为何取“后现代”的视角
附论宽容与大悲悯:后世纪的思索
这两场精湛的对话,前后跨度近二十年!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学者张颐武共同探讨新时期以来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文学与文化的推进与转变,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一系列重大文学事件、文化思潮和重要作家、作品的观察,极为深入,富有启发性。作为当代文学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的两位对话人,为今日读者提供了一份亲切、深刻、极富创见的观察。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跨世纪的文化瞭望 刘心武、张颐武对谈录(修订本)》是著名作家刘心武与著名文学研究者张颐武两位先生的对谈录的全新修订版,增添了更详尽的明细目录,使得两位先生的对话要点更一目了然。张颐武先生的序言更是将本书主旨及对谈背景交待得相当清楚,全新的封面设计则为该书锦上添花,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两位作者从多个独特视角去探究文学的情况、文化的情况、社会的情况,既关注当下,又远眺未来,既是对十七年前对话的回应、反思,又是对当今文学、文化、社会状况的深思、瞭望。两位作者的诸多看法颇有启发性,亦前后相对一致,对于当代文学研究及文艺思潮的观察均可作为鉴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