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风云
联想风云封面图

联想风云

凌志军, 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记录联想集团在柳传志,杨元庆等的带领下,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发展之路,反映民族企业在国家改革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成长探索。

书籍目录:

前言/001

引子中国故事/001

第一部分叛逆者(1984-1989)

第一章脚踩两只船

1984年10月17日/018

物质匮乏的国度/021

名正言顺地追求新生活/024

义无反顾,但不分道扬镳/027

到哪里去寻找“第一桶金”/029

第二章忍辱负重

柳传志、倪光南的共同梦想/034

李勤出场/038

通往个人电脑的道路/040

初战告捷/043

80年代中期的联想人/047

被损害与被欺骗的痛苦经历/050

“汉卡之喜”与“汉卡之忧”/054

工程化/057

你得明白自个儿是谁/059

被遗漏的历史记录/061

第三章远见

80年代中国的世界主义潮流/063

香港联想/064

人穷志不穷/066

加入我们,一起创业/069

两代人/071

把AST控制在自己手里了/073

“紧日子”/075

“联想式汉卡”得其美名/077

新闻媒体的狂轰滥炸/079

联想式汉卡的发明权之争/08l

无名英雄竺延刚/082

市场的“微笑曲线”与公司的“曲线救国”/085

危机/088

“技术至上主义”带来的麻烦/093

奖金税/096

80年代结束了/098

第二部分领袖的时代(1990-1994)

第四章“斯巴达克方阵”

用联想微机取代AST/102

办公司就是办人/104

孙宏斌事件/108

在矛盾旋涡中整顿分公司/113

“天条”和“人模子”/114

开放“牢骚市场”/117

1991年春:成了官方格外关注的对象/119

大规模生产带来的质量问题/120

90年代初期的浪漫广告/123

席卷全球的“黑色风暴”/125

柳暗花明/128

第五章曾是西风漫卷时

1992年春天/130

狼来了/132

务虚会/134

“七十二家房客”轰动京城/136

结束了“有钱不能发”的局面/138

再次启动“新人战略”/140

分销:中国的“销售新概念”/142

倪光南的鼎盛时期与汉卡的衰落/145

“1+1”/149

买方市场/152

电脑广告漫天飞舞/154

分红权/156

事倍功半/158

第六章1994:转折点

内忧外患/160

旧病新痛/163

相逢一笑泯恩仇/165

拼命“赌一把”/168

杨元庆其人/169

E系列:中国第一款“经济型电脑”/171

柳传志和倪光南分道扬镳/175

“中国芯”:一次战略抉择如何演变成个人纠纷/177

震动中国的“知识产权第一案”/182

90年代中期的“民族主义大旗”/187

复制“惠普模式”/189

南方战场/192

一场大仗终于打完了/194

第三部分笑在百花前(1995-1999)

第七章联想高于一切

西部传奇/198

和政府联手/202

把“联想电脑快车”开到全国去/205

柳传志:“不把我打入监狱他绝不罢手”/209

倪光南:“将我免职,他应该高兴才是。”/216

技术的力量与推动技术的力量/218

1995年秋:公司历史上难得的平稳期/220

让杨元庆学会妥协/222

一场“生死之战”的前奏曲/228

第八章两线作战

决战时刻/232

1996:民族工业年/235

北线战场一鼓作气/236

南线战场依然吃紧/239

“全民电脑”/242

改变竞争方向的电脑设计部/243

“渠道为王”/246

企业规划办公室/247

圣诞晚会/249

京港整合/250

调查组又来了/253

“专利侵权案”峰回路转/255

柳传志再次渡过危机/256

戴尔的革命/258

总结90年代的薪酬制度/260

职工持股会/263

全球认可/266

第九章起跳

新财年/269

台湾之行与公司的战略转变/271

第一百万台联想电脑/273

全球商界领袖/278

“ERP工程”/279

“维纳斯计划”与“爱国主义者”的批评/284

杨元庆会不会掉队/289

进军网络世界/292

“柳倪冲突”的最后结局/294

天禧“因特网电脑”/296

满腔豪迈进入21世纪/300

第四部分变革或死亡(2000-2004)

第十章巅峰时刻

新世纪的评估/304

接班人/308

杨元庆和郭为/310

公司一分为二/312

神州数码/314

2000年4月18日/315

“网络年”/319

交班和接班/320

急速转弯的公司战略/323

高歌猛进/326

第十一章冬天

形势比人强/332

联想控股/334

风险投资/337

为“多元化”而战/339

共享的时代/341

昂贵的教训/342

微机主战场面临困境/344

从电子商务到信息服务/346

历史上最严重的营销失误/349

“Lenovo”和新的广告策略/352

戴尔的威胁/354

直销与分销:谁的流程更卓越/357

2003年冬天/358

第十二章急流勇进

大有大的难处/361

裁员/363

“公司不是家”/366

国际奥委会的“预级赞助商”/372

专注微机/376

国际化/378

在“五一黄金周”遭遇顽强阻击/380

高端市场的压力/381

“强龙”与“地头蛇”之争/382

是进攻还是防守/384

尾声新联想/389

附录联想之路:四十五条成功法则/393

前言

收在这里的文字,叙述了1978年至今我们国家的变化和冲突,牵涉到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巨细交织,贵贱混杂,都是真人真事,没有虚构。我虽掺杂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但也是眼见耳闻,有感而发。原是九个单行本,陆续印行,现在依原版集中重排,共九卷,没有增删,只是顺序稍有更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交锋》和《呼喊》这两本,是和我的同事马立诚合著。他设计了《交锋》全书的构架,并且撰写了其中第一、第二部分,因此他是这本书的第一作者。他也是《呼喊》卷三和卷四的撰写者。这两本书当时影响很大,争议也很大,这都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如果没有马立诚,就不会有这两本书。

很多人问我最喜欢自己的哪本书,这问题不好回答。每一次写作都是牵肠挂肚。作品好比儿女,手心手背都是肉。当然这是夹杂了个人情感,倘若平心而论,哪能没有高下呢!单说技巧,我想最为洒脱开放、也能代表我的写作追求的,应当是《变化》。在这之前,《沉浮》属于典型的时政文字,《交锋》和《呼喊》也是。我对塞满主流报刊上的、人云亦云、套话连篇、完全没有独立精神的文章,不能接受,想要另辟新途,所以这些文字的品格与流行的时政文章截然不同。在这之后的《追随智慧》、《联想风云》、《成长》、《中国的新革命》,是在试图开拓当代中国商业史的写作空间,从政治和文化的立场来叙述经济技术,又以大历史的眼光来衡量瞬间。可是要说在写作方面更进一步,自《变化》之后,便觉得非常困难。

《历史不再徘徊》有些特别。有人认为它是我的“巅峰之作”,其实说它是我的“处女作”更接近事实。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我现在仍很怀念二十年前写这本书的情形,尽管精神上备觉沉重,可是心境特别纯粹,因之能够淋漓挥洒,话也说得痛快。我为这本书耗时七年,终于完成的那个下午,我离开都市的喧嚣,来到城郊一处荒野的山坡,盘腿坐在一棵老松树下,品味着摆脱压抑的喜悦,心里有某种激情沸腾起来。那一天天空特别清澈,阳光渐渐柔和,从背后照过来,经过我面前的草地伸向远方。我能够看到天地之间的那条线,一条金色的地平线,发出迷人的光彩。我感觉到未来之路清晰可见,伸出手去可以触摸。我对自己说:“你知道该怎样度过自己的后半生了。”那时候我已年过四十,觉悟得太晚了。不过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庆幸当时的选择。对我来说,《历史不再徘徊》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把我引向一片新大陆。

这些年公开的舆论总说我是作家,但我更愿意别人当我是记者。不是因为记者比作家好,而是因为记者只不过是一个职业,进了这圈子的人,不论贤愚优劣,都叫记者。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这是事实,无关好恶。

我从1978年开始做记者,迄今三十年。这一过程刚好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重合在一起。当初立志于斯,满腔热血,信奉秉笔直书,言无不尽。好像新闻学的教科书也是这样教我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左冲右突,像个没头苍蝇一样,既奋勇,又盲目。后来经历种种希望和失望、欢乐与悲伤,这才知道,这个圈子里充满了名利的诱惑,也有绵绵不绝的压力、磨难和寂寞。想要守住自己崇奉的信念和品格,不可稍有更动,实在不易。我对那些冠冕堂皇的褒贬并不介意,但是来自民间的喜怒哀乐却能激起我的写作冲动。我想告诉读者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我相信历史上一切民族的重大进步都有一个共同处,就是这些国家的人民能够认真了解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我一页一页地写,一本一本地出版。我想用自己的写作证明,记者是可以不拘一格的,记者是可以拥有独立精神的,记者是可以不用追随权贵的,记者是可以说真话的,记者是对公众负有责任负有同情心的,记者这个行当是可以受人尊重的。记者不仅是瞬间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在我可以说,我做了我想做的事,我做了我应做的事。我在写作中感受着无穷的激情、智慧和快乐,也因为尽了力而稍觉心安。

然则回想多年的写作体验,并不能让我满足。它给我留下太多的遗憾。我有太多的故事留在腹中,不能吐出;有太多的话已经吐出来,又不得不咽回去。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今生是否还能拿起笔来。有时候我设想,如果有来世,我是不是还会做记者?回答是:会!我祈祷,到那时候,能够弥补今生的遗憾!

我要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愿意把这些文字汇集起来再行出版。我要感谢在过去岁月里为印行我的书而殚精竭虑、甚至遭遇巨大压力的所有编者、出版社和经销商。我要感谢我在人民日报社的同事们,我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我职业生涯中最富有激情和灵感的一段时光。我要感谢那些对我持有强烈批判立场的人,他们让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宽容。我要感谢我的妻子赵晓东,她始终都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读者和不留姓名的编校者。在我深陷压力之日,是她让我坚强;在我面对赞美之时,是她让我从容。我要感谢所有那些支持我、喜欢我、接受我和批评我的读者们。在过去这些年里,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命才变得更精彩、向上、充满阳光。他们是我能够坚持到今天的力量源泉。现在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向读者送上我的真诚和我的书,诚惶诚恐地等待读者的评判。对我来说,我的上帝不是任何一个有权有钱有势力的人。我的上帝是读者。永远都是!

内容摘要:

  联想公司成立时,只有二十万元,它的第一笔生意是一次被欺骗的惨痛经历,导致十四万元血本无归。联想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混乱、90年代初期的萧条,疯狂地成长起来。当新世纪开始之时,联想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拥有一百九十八亿元资产,几百亿元市值……本书为“凌志军文集”之一,向读者展示了柳传志和他的团队及联想公司战胜严重危机的智慧及最终走向成功的经历。  联想公司是一个传奇。创造这个传奇的柳传志表现自己激情和智慧的舞台不只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国家。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说:“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为中国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是引起了中国科技界观念的彻底改变,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柳传志和他的团队及联想公司战胜严重危机的智慧及最终走向成功的经历。联想公司成立时,只有二十万元,它的第一笔生意是一次被欺骗的惨痛经历,导致十四万元血本无归。联想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混乱、90年代初期的萧条,疯狂地成长起来。当新世纪开始之时,联想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公司拥有一百九十八亿元资产,几百亿元市值。它还以十二亿五千万美元收购了IBM全球个人计算机业务。  联想的历史不仅是一个人和一个企业的历史,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历史。【作者简介】  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联想风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凌志军文集
9787216055550
如需购买下载《联想风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武汉出版单位湖北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联想风云是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F426.67 的主题关于 报告文学-中国-当代 ,电子计算机工业-工业企业管理-经验-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