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0.0
本书涉及传媒现象和概念、作为传媒的计算机以及人们对真实性理解的变化。
西皮尔·克莱默尔:传媒、计算机和实在性之间有何关系?——本书导论 一、主题 二、关于本书的论文 参考文献Ⅰ.什么是传媒? 马丁·布克哈特:在电磁流中:作者和电磁书写 参考文献 西格弗里德·J.施密特:传媒:传播与认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西皮尔·克莱默尔:作为轨迹和作为装置的传媒 参考文献Ⅱ.作为传媒的计算机 艾伯哈德·莱默特:头脑和思维机器 参考文献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硬件,一个未知的本质
西皮尔·克莱默尔:传媒、计算机和实在性之间有何关系?——本书导论 一、主题 二、关于本书的论文 参考文献Ⅰ.什么是传媒? 马丁·布克哈特:在电磁流中:作者和电磁书写 参考文献 西格弗里德·J.施密特:传媒:传播与认识的结合 参考文献 西皮尔·克莱默尔:作为轨迹和作为装置的传媒 参考文献Ⅱ.作为传媒的计算机 艾伯哈德·莱默特:头脑和思维机器 参考文献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硬件,一个未知的本质 参考文献 弗罗里安·罗泽:第二个和第三个身体,或者:成为一只蝙蝠或住在另一个行星上会是什么情景?——一篇随笔Ⅲ.我们对真实性理解的变化 沃尔夫冈·韦尔施:“真实”——意义的范围、类型、真实性和虚拟性 一、“真实性”和“真实”的意义变化范围 二、真实性理解的模型 三、真实性和虚拟性 参考文献 本哈德·瓦尔登凡尔斯:真实性实验 参考文献 马丁·塞尔:实在的传媒和传媒的实在 参考文献 伊蕾娜·爱斯波西托:虚构和虚拟性 参考文献译后记
传媒不仅只是给我们传递信息。传媒作为材料基质的象征性形式使任何符号事件得以实现。由于这一性质,传媒对我们的经验、思想和交往打上了它的烙印;它渗透到我们所具有的自我图景和世界图景之中。文字、书本和计算机被当作我们的主要传媒,它们的广泛使用使我们的感觉、认知和记忆等文化实践行为发生了划时代的转折,同时使我们对虚构与实在性的区分,使我们的真实性观念也发生转折。这本集子探讨了计算机传媒使用的前提和后果,并且不只是从技术科学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作者们主要是从新传媒的人文和文化科学的解释来看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