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馆
四川会馆封面图

四川会馆

王雪梅,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09

定价:10.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历史、文化、民俗的视角对四川会馆作了全面的论述,分析了其历史演变、建筑特色、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是一部学术性和普及性结合得较好的读物。

书籍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明清会馆概述

第二章 清代四川会馆

第三章 四川会馆的建筑艺术特色

第四章 会馆的集体象征与神灵崇拜

第五章 地域文化融合之地——会馆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何谓“会馆”?按《辞海》之解释,为“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会”是聚会的意思,“馆”是宾客聚居的房舍,就是聚会和聚居之场所。会馆在中国出现,最初与商业有关。距今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京城长安就有外地人的邸舍,类似一种只接纳同乡人的“旅馆”,用以联络感情。东晋以后,中国黄河流域的汉人大批流徙江南,在建康等较大城市中,外地同郡同乡官员士绅,也常有聚会的固定场所。南宋时的杭州,除官绅外,还有同郡同乡商贾也参加有组织的活动。
  而真正被称为“会馆”的组织,是明清时同籍人在客地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这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一种民间的自发性社会组织。会馆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与社会生活背景。它兴起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衰微于民国。会馆的发达同科举制度和商业经济的繁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明清以来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和人口的流动,促成了会馆的诞生和勃兴,先是绅士会馆在明初产生,到明中叶以后,商业性会馆纷纷建立。明清流动性阶层除了行商之外,移民风潮几乎席卷农、工、儒等各阶层。随着移民的经常化出现,移民性会馆到清康乾时呈现出兴盛的景象。
  清代四川地区,在全国区域移民和区域贸易浪潮激发之下,各式会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以徙居新乡务农移民为主体的移民会馆,勃兴于集市场镇,穷乡僻壤。以离乡经商旅居客民为主体的工商会馆,迭兴于省府州县,大邑通都。积两个多世纪的运转,铸就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四川会馆文化。其匠心之笔,神来之功,演化生成厚重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至今。
  毋庸置疑,四川会馆文化已成为全国会馆文化和巴蜀区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的四川会馆,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建筑之密集与豪华,均列全国之前茅;对今天特色鲜明的巴蜀文化的形成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是在四川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著特色。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四川会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
9787807523499
《四川会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巴蜀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四川会馆是巴蜀书社于2009.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71 的主题关于 会馆公所-简介-四川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