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0.0
储泽祥教授多年来一直集中从事汉语名词短语的研究,在汉语空间范畴的研究领域很有影响,本书是其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心得。本书在类型学视野下运用形式语义互证与历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汉语的空间短语,在分析、解释过程中强调倾向性与穷尽性的辩证统一。将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课题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YY03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742)资助。
内容提要第一章 汉语空间范畴的语义内涵及其表述形式 第一节 空间范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汉语空间范畴及其表述形式 第三节 参照与基准第二章 汉语空间短语的类型和共性 第一节 汉语空间短语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 第三节 从空间性看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第三章 空间短语里后置方位词的选择及其作用机制 第一节 空间实体的可居点与后置方位词的选择 附录:后置方位词选择情况调查表 第二节 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 第三节 套式方位短语“X·方+的+Y·方”里方位词的类别选择第四章 前置介词的形成、隐现及其类型和共性表现
内容提要第一章 汉语空间范畴的语义内涵及其表述形式 第一节 空间范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 汉语空间范畴及其表述形式 第三节 参照与基准第二章 汉语空间短语的类型和共性 第一节 汉语空间短语的结构类型 第二节 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 第三节 从空间性看指示代词的类型和共性第三章 空间短语里后置方位词的选择及其作用机制 第一节 空间实体的可居点与后置方位词的选择 附录:后置方位词选择情况调查表 第二节 汉语“在+方位短语”里方位词的隐现机制 第三节 套式方位短语“X·方+的+Y·方”里方位词的类别选择第四章 前置介词的形成、隐现及其类型和共性表现 第一节 “对着”的虚化过程及其语法地位 第二节 “单音动词+往”里“往”的语法化 第三节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 第四节 汉语方位短语前介词“在”的隐现机制第五章 动词后的空间成分及其标记类型 第一节 处所角色宾语的判定及其典型性问题 第二节 处所角色宾语及其属性标记的隐现情况第六章 空间短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表现 第一节 汉语后置方位词的范围、性质和历时变化情况 第二节 汉语空间短语不同结构式在更替时期的共现情况 第三节 《老乞大》、《朴通事》里方位短语作状语的异常情况分析 第四节 近代汉语里方位短语能否充当受事成分 第五节 “底”由方位词向结构助词的转化 第六节 “在”字句里的“SVO在L”式 第七节 “V往+O”的语义约束 第八节 里外关系变化的四种表达式及其标记模式参考文献
本书在类型学视野下运用形式语义互证与历时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汉语的空间短语,在分析、解释过程中强调倾向性与多样性的辩证统一。汉语空间短语是汉语空间范畴最基本的表述形式,包括方位词、处所词、空间介词和普通名词四大要素,构成“普通名词+方位词”、“空间介词+普通名词+方位词”和“空间介词+处所词”等三种主要形式。汉语空间短语的类型表现主要包括:a.同时使用介词和方位词.b.处所词自成一类;c.前置空间介词可隐可现。 世界语言里,介词和方位词的使用情况有三种类型:一是介词、方位词形式上分立(如汉语),二是介词和方位词合并成一项(如芬兰语),三是方位词完全被介词吞并(如英语)。 汉语的后置方位词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只能后置的“之上、之下、之中、之间、以内”等方位词,第二种是常常后置的“上、下、前、后、里、外、东、南”等高频率的单音方位词。海内外学者们关注的是第二种情况,但第二种情况只能是一个动态的聚合,还不能说是后置介词。后置方位词与名词构成方位短语,是有选择的。实体名词的物理可居点影响着后置方位词的选择范围,主体与客体的位置关系影响着后置方位词的选择值,实体名词的功能可居点影响着后置方位词的选择倾向。在“介词+普通名词+方位词”结构里,语义上起转化作用、句法上有强制作用的方位词是不能隐去不用的。运用认知心理分析后置方位词,虽然推动了空间范畴的研究,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主要是容易产生以倾向代替全面、多样的问题,如“汽车”被认为是“图解为一个平面”,常说“汽车上”而很少说“汽车里”,但我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进行定量分析表明,“汽车上”与“汽车里”的出现比例约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