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本书以百年新诗理论批评为逻辑起点,以“嬗变”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口,以“文学整体观”为统摄;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段落,依次考察从晚清至21世纪初的新诗理论批评;着重研究它们的基本状况、嬗变理路、经验反思、价值评估,概括、提炼出不同时段新诗理论批评的思想资源、主要观点与历史经验;弥补、充实新诗研究的薄弱环节,推进新诗理论批评的理论研究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回应并适应新诗新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拓展新诗理论批评的新视野。
绪论流动的现代性/1
第一章诗学谱系的现代转型/11
第一节诗文革新/13
第二节诗界革命/15
第三节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关节点/21
第四节表层的政治性与深层的工具性/30
第二章纠缠于新的审美原则的合法性/32
第一节为新诗合法性而争斗/32
第二节为新诗主流走向而论辩/37
第三节为新诗美学原则而审思/43
第三章历史合力促成的现代性/47
第一节力倡“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47
第二节纯诗论的洋场狐步舞/52
第三节无产阶级诗论的左冲右突/55
第四节前卫诗论的纵横编织/57
第四章从偏至到综合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67
第一节激进型现实主义诗论摇旗呐喊/68
第二节传统型现实主义诗论沉稳掘进/75
第三节体验型现实主义诗论在夹缝中生长/80
第四节现代主义诗论从偏至走向综合/84
第五章政治革命对思想异质化的排除/88
第一节党和国家对诗人、诗评家的管理/88
第二节公共传播空间的拓展,/90
第三节健康的舆论引导/92
第四节政治权力的恶性运作/97
第五节新诗民族话语的重构/112
第六章政治文化革命对思想同质化的实现/122
第一节迷津里的博弈/123
第二节渐入同质化/130
第三节“拨乱反正”举步维艰/136
第四节新诗要现代化/139
第五节台湾新诗理论批评进一步现代化/145
第七章新启蒙精神鼓舞下的断裂与倾斜/150
第一节破除新诗现代化的坚冰/150
第二节朦胧诗论的崛起及其论争/174
第三节镜像写作中的“第三代”诗论/194
第四节纷争外的诗艺盛宴/225
第八章疏离后新人本主义的焦虑/244
第一节由“共名”向“无名”的语境转换/246
第二节“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之争/253
第三节先锋成了“问题”/261
第四节书写新诗史的努力/267
第五节对新诗本体的探讨/279
第九章喜剧氛围下的差异与生成/285
第一节新一轮“新文化运动”的冲击/288
第二节文学权力场上的突围与表演/294
第三节诗歌写作的伦理困境/303
第四节“代际写作”的伸展性/310
结语解不开的新诗“斯芬克司之谜”/319
本书以百年新诗理论批评为逻辑起点,以“嬗变”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口,以“文学整体观”为统摄;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段落,依次考察从晚清至21世纪初的新诗理论批评;着重研究它们的基本状况、嬗变理路、经验反思、价值评估,概括、提炼出不同时段新诗理论批评的思想资源、主要观点与历史经验。 本书以百年新诗理论批评为逻辑起点,以“嬗变”为中心,以“问题”为切口,以“文学整体观”为统摄;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段落,依次考察从晚清至21世纪初的新诗理论批评;着重研究它们的基本状况、嬗变理路、经验反思、价值评估,概括、提炼出不同时段新诗理论批评的思想资源、主要观点与历史经验;弥补、充实新诗研究的薄弱环节,推进新诗理论批评的理论研究与批评方法的发展,回应并适应新诗新变的历史文化语境,拓展新诗理论批评的新视野。【作者简介】 杨四平,又名柱曦,1968年8月生于安徽宿松,现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发表新诗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世纪中国新诗主流》、《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等12部,主编《中国当代诗歌》、《大学语文》等4部。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33649227 《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合肥 | 出版单位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中国新诗理论批评史论是安徽教育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5 的主题关于 新诗-文学批评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