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8.0
本书通过对与企业信誉相关的各类因素,如劳动分工、企业激励等对企业信誉影响的研究,探讨了企业信誉延续的机理,从而得出企业信誉延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1.2 选题的理论背景及意义
1.2 本书的分析方法和框架结构
1.2.1 分析方法
1.2.2 框架结构
1.3 本书的创新与贡献
2.信誉理论研究综述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信誉问题的论述
2.2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信用的论述
2.3 当代西方经济学界对信誉理论的研究
2.4 国内理论界对信誉问题研究的现状
2.5 对信誉理论研究现状的评价及本书研究的起点和思路
3.信誉及其相关概念
3.1 信誉的概念
3.2 信誉的分类
3.3 信誉的功能与作用
3.4 信誉与信用、声誉、商誉的关系
4.劳动分工是信誉存在的基础
4.1 社会成员完全无分工状态下的信誉2
4.2 社会成员固定性分工状态下的信誉
4.3 社会成员一般性分工状态下的信誉
5.个人信誉的延续及与企业信誉相关的因素
5.1 组织对个人信誉延续的作用
5.2与企业信誉相关的因素
5.2.1 品牌是企业信誉的载体
5.2.2 企业信誉主体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5.2.3 企业信誉传播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5.2.4 企业信誉受体与企业品牌的关系
6.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6.1 员工信誉与企业信誉
6.2 延期报酬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6.3 股票期权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6.3.1 股票期权不一定能使员工更加努力
6.3.2 股票期权能使员工在离职前不把信誉折现
6.4 企业文化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6.4.1 企业文化的概念
6.4.2 企业文化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7.社会文化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7.1 规范和习惯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7.1.1 规范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7.1.2 习惯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7.2 作为文化体系的宗教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7.3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企业信誉的影响
8.法律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8.1 企业与法律的关系
8.2 法律对企业信誉的作用
8.3 加强法律规范,促使企业信誉延续
8.3.1 以经济契约精神代替君子协定
8.3.2 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征信系统
8.3.3 完善企业信用法律制度建设
9.信息传播与企业信誉的延续
9.1 信誉中介机构的产生及功能
9.2 信誉评估对企业信誉延续的意义
9.2.1 资信评级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9.2.2 信用担保对企业信誉延续的作用
10.企业的产权模式与企业信誉
10.1 纯公有制产权模式下的企业信誉
10.1.1 各企业是国家总工厂的一个“车间”模式时的企业信誉
10.1.2 各企业是独立法人实体时的企业信誉
10.1.3 公有制产权体制下的经营者信誉与企业信誉的关系
10.2 混合产权体制下的企业信誉
10.2.1 买者和卖者都为私有财产主体时的企业信誉
10.2.2 买者和卖者都为公有财产主体时的企业信誉
10.2.3 买者和卖者既有公有产权主体也有私有产权主体时的企业信誉
10.2.4 混合产权体制下如何提高企业信誉
11.政府与企业信誉
11.1 政府信誉与权力体制
11.1.1 政府信誉与权力体制相关
11.1.2 政府不顾信誉直接导致政府干预
11.2 政府干预与企业信誉
11.2.1 管制和政府干预
11.2.2 经典管制理论所分析的管制成因
11.2.3 管制在中国演变成政府干预
11.2.4 政府干预对企业信誉形成的影响
11.3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信誉
11.3.1 谁是诚信杀手
11.3.2 政府信用最受关注
12.我国企业信誉的培育
12.1 当前我国企业信誉方面存在的问题
12.2 对培育我国企业信誉的建议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于资本等有形生产要素,企业信誉等无形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提升我国的企业信誉,它将有可能成为后改革时代 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企业信誉研究》通过对劳动分工、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法律、社会文化、信息传播、企业产权模式、中介组织、政府等对企业信誉影响的研究,探讨了企业信誉延续的机理,从而得出企业信誉延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企业信誉培育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企业信誉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3611602 《企业信誉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100 | 印数 |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