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战争与正义
人性、战争与正义封面图

人性、战争与正义

陈玉聃,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的主题是从国际关系思想史的角度对古希腊思想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解读,阐发出修昔底德的国际关系思想。书稿大体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际关系学界对修昔底德的思想已有的解读;第二部分,作者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从人类本性、战争起始、国际正义三个角度,对修昔底德的国际关系思想做出自己的考察和解释,并与当代国际关系思想进行比较;第三部分,作者对修昔底德的思想对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可能具有的启示做出思考,并讨论国际关系学者如何阅读经典以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如何借鉴、应用中国经典思想的问题。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国际关系理论史”或“思想史”的正名

第二节 当代理论与经典思想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结构

第一章 国际关系学界对修昔底德思想已有的解读

第一节 修昔底德著作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

第二节 从当代现实主义角度对修昔底德思想的解读

第三节 从其他角度对修昔底德思想的解读

第二章 修昔底德关于人类本性的观念

第一节 人性与国家

第二节 人性的同异

第三节 人性的内容

第四节 与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比较

第三章 修昔底德关于战争的描述

第一节 对《战争史》I.23.5和I.23.6的分析

第二节 对I.24至I.146的考察

第三节 与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比较

第四章 修昔底德关于国际正义的洞察

第一节 条约与神律

第二节 正义的内涵

第三节 权力和正义

第四节 与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比较

第五章 修昔底德的国际关系思想:历史与现实之间

第一节 修昔底德的思想及其时代背景

第二节 修昔底德思想与当代研究的相通性

第三节 修昔底德思想对当代研究的启示

余论

第一节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经典阅读

第二节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与中华经典思想

第三节 结语

附论 为什么没有古代的多边主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这一领域中,理论史的研究和教学是相对薄弱的,同时也缺少学科的理论经典和解读经典的传统;然而,国际关系学者有时又倾向于从古代经典中寻找当代国际关系学说的思想依据和理论起源,其中古希腊思想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得到了最多的关注,他被称为“国际关系学科之父”,他的著作则被视作“国际关系研究中唯一得到认可的经典之作”。为此,陈玉聃编著的《人性、战争与正义:从国际关系思想史角度对修昔底德的研究》试图对修昔底德的国际思想进行研究,借此考察国际关系研究与经典之间的问题:经典是如何被阅读的?经典应当被如何阅读?经典如何对理论作出启迪? 《人性、战争与正义:从国际关系思想史角度对修昔底德的研究》的第一部分(即第一章),梳理了国际关系学界对修昔底德思想已有的解读。作者首先从历史角度考察了修昔底德的著作与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渊源,即这部作品是如何从古希腊时代开始流传、在文艺复兴时期“重现”并通过近代思想家的传递进入20世纪国际关系研究者的视野的;其次从现实主义和非现实主义两个角度,整理了国际关系学者对修昔底德的理解。从现实主义角度解释修昔底德的思想虽然是主流和传统的观点,但其中存在着诸多不够准确的理解;而从其他角度对修昔底德作出的解释则相当庞杂,虽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仍嫌不足。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即第二至第四章)中,作者通过仔细的文本分析,从人类本性、战争起始和国际正义三个角度,对修昔底德的国际思想作出了自己的考察和解释,并与当代国际关系思想分别进行了比较。在修昔底德看来,城邦(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具有和人一样的本性。这种本性的不变之处在于:它总是由理性、欲望和易于脱离理性的激情所组成的;而它的变化之处在于:随着个体的不同和环境的变异(尤其是剧变),其组成部分彼此的相对力量会发生改变,从而使人性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修昔底德并未简单地抽象出某个单一而普遍的人性,并由此证明国际关系的一般法则;他所着力描写的,是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体现,即激情脱离理性、与欲望结盟而主导城邦和个人行为的状态。 关于战争的爆发,修昔底德并没有片面强调“权力”的作用,相反,他描绘了三个相互交织的重要因素:环境、动机和必然性。雅典面对着波斯战争结束时的环境,在“恐惧、荣誉和利益”三个动机的相继驱使下,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形成帝国、扩大势力的过程;斯巴达面对的环境是:雅典势力逐步扩张至自己的传统根基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恐惧这个动机的影响下,斯巴达不可避免地发动了战争。结合前文对修昔底德人性观的研究,我们当可体会到,在修昔底德的笔下,雅典、斯巴达和其他城邦都在各自的环境内丧失了本性中理性对激情和欲望的控制,恐惧、荣誉或利益变成了主导自己行为的首要因素,从而战争的爆发也成为了必然。此外,修昔底德也并没有寻找现代意义上战争爆发的“原因”,以期“预防”一切战争,而是试图通过记叙这一场重大战争“始于何处”,让人们可以“预见”未来的真相。 在国际正义问题上,修昔底德并不属于“反道德主义”或“非道德主义”者,他相当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他认为,城邦——尤其是具有实力的大邦——应当奉行节制这一德性,始终尊重维系着共同体的法律、习俗和神律,如此,即使在战争这样极端的环境中,正义仍然可以在国家之间得以实现;反之,如果城邦陷入狂暴、傲慢,变得漠视传统准则,对其他城邦以僭主自居,那么不仅无法维持正义,最终也将毁灭自身。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即第五章和余论)中,作者对修昔底德思想对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可能具有的启示作出了思考,并进而讨论了国际关系学者如何阅读经典以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如何借鉴、应用中华经典思想的问题。通过对修昔底德思想的了解,其是通过对他的论述与当代思想相异之处的思考,国际关系学者可以在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政策、无政府状态假设和方法论等诸方面获得启发。国际关系学者在阅读经典时,似应兼顾普遍性和特殊性、兼顾文字与内容、兼顾专业性和全面性。而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华经典时,也需要在思想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中国经典思想的真正独特之处,从中找到推动国际关系思想变革的力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人性、战争与正义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110366
如需购买下载《人性、战争与正义》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人性、战争与正义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819 的主题关于 修昔的底斯(前460~前400)-国际关系-政治思想史-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