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75.0
本书从糖的生产发展过程看清当代中国农民、技术与世界市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社会关系。本书是外国、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农民的典范著作。
统计表、地图和插图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消费和需求:国内市场的参数
中国北部甘蔗的发现
唐:制糖业的扩展
宋:城市化和糖的消费
元:朝廷支持下的制糖业
帝国晚期:糖消费的扩张
结论:中国和英国的国内市场
第二章 世界市场:贸易方式的改变
欧洲糖市场和欧洲在亚洲贸易的开始
16世纪东亚贸易
伊比利亚对东亚贸易的影响
糖和丝绸在日本市场的出现
荷兰人出现在亚洲
郑氏集团挑战荷兰东亚贸易的扩张
清朝太平时期与中国海贸
广州糖贸孟买棉:英中贸易的扩张
结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亚洲的贸易
第三章 从蔗到糖:制糖的技术
生产糖的后勤工作
唐宋榨蔗的技巧
元和明初甘蔗加工的技术
中国和美洲:革新与同化
明清炼糖技术的发展
社会参数和技术的发展
结论:小生产者的技术选择
第四章 中华帝国晚期的社会结构
卑贱的佃户和精英的地主:清以前的广东
17世纪的危机:明清广东的过渡
明清台湾的变迁
清代中国南部的重构:小自耕农的巩固
土地所有权:宗族、家族和村社
土地权和小农所有权的社会影响
政府、地主、士绅和商人:赋税和地租
结论:农民地产变化的限制
第五章 小农经济中的商品化
中国南部的新大陆农作物
清代以前农业商品化的强化
甘蔗栽培的技术
甘蔗的产量
农作物轮作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商品化农业对资本的需要
地租、赋税和商品化农业
结论:商品化而无专业化
第六章 市场和买方垄断:商业资本、策略和结构
贸易路线和商品
商人等级:公行商人、坐商、经纪人和客商
没有市场经济的市场
商人资本和农业商品化
结论:商业资本和小农产品
第七章 差异的结果:广东和台湾的糖工业
工业革命和蔗糖制造业
鸦片战争后东亚贸易的重建
农民和炼糖厂:19世纪末的广东和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和台湾制糖工业的改革
结论:小自耕农经济及其危机
结论
清代变化的多个维度
农民经济和市场
技术与社会
人口和社会生产结构
“内卷化”理论的变异
附录
征引书目
词汇
索引
校后记
Sugar and Society in Chlna,Peasants,Technology,and the World Market(《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穆素洁(suchetaMazumdar)著,哈佛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这本内容广泛的著作中,穆素洁就为何在18世纪中叶尚被认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到了19世纪停滞不前这个基本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答案。《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集中探讨了蔗糖产业、国内及国际贸易、生产技术以及千年间的消费历史,以此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她指出,中华帝国晚期的经济发展不是停滞不前的,也没有抑商;事实上,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融入到了世界市场里面。但显然,发展的轨道没有改变社会生产组织,也没有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穆素洁将地方史和区域史的研究置于全球的视野下进行,探讨了广东与台湾之间的资产与生产的联系,以及国家在这当中发挥的作用。她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晚期中华帝国的历史置于全球史的框架下,提出地方史与全球史的结合,以重塑我们对清朝史的认识。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18061535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广州 | 出版单位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7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753 | 印数 |
中国是广东人民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426.82 的主题关于 制糖工业-工业史-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