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
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封面图

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

张冰, 李建刚, 编著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4.0

书籍简介:

本书对俄罗斯20世纪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进行梳理,介绍了俄国文艺学的沿革脉络及其对中小学文学教学的影响,其中较详细地介绍苏联教育学家和教学法专家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验,对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白银时代1(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一节 教育概况

第二节 教育界革命思潮的萌动

第三节 1905年革命期间的教育

第四节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

第五节 教育理论、教育家及教育思想

第二章 白银时代2(1917—1930)即十月革命后阶段

第一节 对学校的革命改造

第二节 决议、大纲和学校网络

第三节 人民教育体制的改变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和卫国战争时期(1930-1945)

第一节 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文艺学和文学发展

第三节 中小学文学教学概况

第四节 文艺学与文学教学法思想的发展

第五节 雷勃尼科娃在中小学文学教学法研究领域的贡献

第四章 战后时期(1945-1963)

第一节 教育文化状况

第二节 赫鲁晓夫对思想文化政策进行的调整

第三节 赫鲁晓夫在教育领域的改革

第四节 中小学文学教学概况

第五章 勃列日涅夫时期(1964-1982)

第一节 “停滞”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文化背景中的文学和文艺学发展

第三节 1964-1977年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文艺学的发展变化对中小学文学教学的影响

第五节 文学教学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第六章 戈尔巴乔夫时期(1982-1991)

第一节 改革前后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改革背景中的文学和文艺学发展

第三节 80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四节 改革时期苏联中小学文学教学的基本情况

第五节 文艺学发展对中小学文学教学的影响

第七章 苏联教育学家和教学法专家的理论探索和实验

第一节 赞科夫

第二节 苏霍姆林斯基

第八章 苏联中小学文学课的实际教学

第一节 文学课的年龄段特点

第二节 文学课教学过程分析

第三节 十年级《战争与和平》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第九章 当代俄罗斯文学教学法研究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俄罗斯文学是一种富于精神性的文学。俄罗斯文学中渗透了深刻的哲理,哲学文学化和文学哲学化是俄罗斯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19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俄罗斯知识分子史,都和俄国解放运动有着紧密联系。和俄国解放运动息息相关、相互呼应是俄国19世纪文学走向世纪辉煌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如此,整个19世纪以普希金的名字为标志的俄国文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同样灿烂辉煌的文化高峰之一。19世纪俄国经典文学,不但是俄罗斯,而且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还将持久地对全人类发挥其影响。 文艺学对中小学文学教学的影响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因为文艺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文艺学首先是艺术哲学,在苏联史上,列宁的艺术反映论无疑对中小学校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作品与其创作环境、文学中如何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对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驿站长》等经典作品的阐释,二三十年代和今天就有很大差异。过去文学教科书里选《驿站长》主要着重其阶级斗争意识,这和当时庸俗社会学文论占据统治地位无疑有很大关系。如今.人们在对这样的经典进行阐释时,恐怕正如茨维塔耶娃所说的那样,更多着眼于小说的超阶级的博爱精神。在对果戈理的态度上,以前人们根据别林斯基的著名论断,强调果戈理艺术上的成功和政治上的退步(《死魂灵》第二部的失败)。如今,果戈理与斯拉夫派的思想渊源。果戈理的宗教哲学思想,果戈理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思考,果戈理作品中的宗教哲学内涵等的揭示,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传统文学史的果戈理形象。经典重读就是在全新的意识观照下对经典进行重新阐释,从而在发展中发掘传统经典作品的强大的生命力。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丛书
9787540666354
如需购买下载《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广州出版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20世纪俄罗斯文艺学与中小学文学教育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633.302 的主题关于 文艺学-俄罗斯-关系-中小学-语文课-教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