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封面图

比较诗学

邓乔彬, 著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8.0

书籍简介:

本丛书为邓乔彬教授30多年从事古代文学与艺术研究成果的结集。《邓乔彬学术文集》按内容及篇幅分为12卷。运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尤重文化学、文艺学与文献学的三者结合,研究了诗学、词学、画学、学者研究及其他。所收的12种著作中,有7种获政府奖或学会奖,其中《中国绘画思想史》于2002年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学术领域广,研究有深度,是该方面领域的权威。第二卷为比较诗学。著作《有声画与无声诗》为中国古代诗、画的全面比较,论二者表现对象、思想基础、社会功能、主体风格,以及美学特征、形象营建、艺术表现的异同。另有论文10篇。

书籍目录:

有声画与无声诗序小引人生与自然——诗画表现对象的分流儒学与道释——诗画思想基础的界定言志与畅神——诗画社会功能的演变实与虚——诗画主体风格的确立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美学特征的融合言意之辨与形神之鉴——诗画形象营造的趋同诗情与画意——诗画艺术表现的互补南宗画与神韵诗——诗画后期创作的相通后记比较诗学论文诗画与虚实——论我国诗画批评标准的成因从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谈中西文学荷马史诗与西周史诗酒中有深味——陶渊明《饮酒》和莪默·伽亚谟《鲁拜集》龚自珍与雪莱王国维“境界”与叔本华“理念”谈片阳刚、阴柔与崇高、优美现代新诗与古典诗词意象与意境声韵与体式语言与修辞论文存目

内容摘要:

《邓乔彬学术文集(第2卷):比较诗学》所收为比较诗学的专著与论文。第一部分为平行比较,收诗画比较专著《有声画与无声诗》,诗画比较论文1篇,比较文学论文6篇,共论文7篇;第二部分为影响比较,收专著《现代新诗与唐宋诗词》(未刊)书稿的3章。  《有声画与无声诗》正文8章,前有小引,后有结语,由徐中玉先生作序。  前四章论述中国古代诗画之异:  第一,就表现对象而言,诗与画经历代发展,分流渐显。早期诗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绘画“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中期诗歌虽有游仙、山水之盛,但所写仍多在人世与人情,而绘画则转为以宗教题材为主;后期更呈现出表现对象的分流,可总结为:诗歌始终立足于人生(民生与民族),而绘画则走向自然(山水与花鸟)。  第二,就诗画的思想基础而言,也有儒学与道释的不同。先秦儒家倡《诗》,汉儒重《诗》,墨、道、法家不重《诗》,却有论画之见。孔孟的人道主义和人格精神,对历代诗人和诗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庄子的“无情”、“无己”、“心斋”、“坐忘”,则成为后代绘画的精神。儒家思想通向人间事业,而庄子和禅宗却向往幽深清远的林下风流。  第三,对诗画社会功能的认识,也经由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而导致不同。先秦至汉,“诗言志”、“兴观群怨”以贯之;孔子论画的“明镜察形”、“往古知今”,延续在王延寿“诫世示后”,曹植“存乎鉴戒”中。陆机说“诗缘情而绮摩”,刘勰、钟嵘、裴子野、挚虞回归“言志”;“益仁智之善性”则是佛教与佛画功能的最好说明。“诗言志”经三次引申仍然屹立、坚持,而绘画经礼教化、宗教化,终至“畅神”论出现。  第四,历史最终确立了杜甫的诗圣地位,而文人画则以王维为尊。以杜甫诗风来衡诗在于“实”,以王维的画风观画却在于“虚”,“实”与“虚”成为了诗画批评的不同标准。儒家美学思想是通过“人为”而求“尽美”、“充实”、“全”、“粹”,在于“辞达而已”的“实”;道释则以“虚无为本”、“唯道集虚”、“随缘任运”而返于自然,在于“大象无形’’的“虚”。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比较诗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邓乔彬学术文集
9787567601444
如需购买下载《比较诗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芜湖出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444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比较诗学是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3.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52-53 的主题关于 比较诗学-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