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
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封面图

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

(英) 卡斯特罗 (Castro,J.P.) , 编著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69.5

书籍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UMTS网络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成果等知识。

书籍目录:

译者序

原书前言

第1章 演进中的移动网络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宽带无线多媒体的发展路线图

1.2.1 固定与移动网络的融合

1.2.2 UMTS未来十年的发展

1.3 UMTS性能增强技术

1.3.1 提升输出的驱动因素

1.3.2 在UMTS网络演进过程中应用新技术

1.3.3 扩容天线

1.3.4 多用户检测技术

1.3.5 软件无线电应用

1.3.6 面向分组的体系结构

1.3.7 实现与集成方面

1.4 UMTS网络需求

1.4.1 UMTS业务方面

1.4.2 UMTS地面无线接入方面

1.4.3 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需求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系统分析原理

2.1 系统分析原理:

2.1.1 多种接入选择

2.1.2 信号处理方面

2.2 3G通信环境

2.2.1 高级需求与测试环境之间的映射

2.2.2 信道类型

2.2.3 室内办公环境

2.2.4 室内.室外与徒步环境

2.2.5 机动环境

2.2.6 混合环境

2.2.7 信道冲激响应

2.2.8 流量类型与传播模型

2.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UMTS业务构件

3.1 业务生成环境

3.1.1 UMTS业务特性

3.1.2 应用开发原理

3.1.3 UMTS业务特征

3.2 UMTS承载业务体系结构

3.2.1 无线接入网一核心网一骨干网承载业务与Iu承载业务的关系

3.2.2 Qos功能的管理与分配

3.3 UMTS承载业务中的QoS属性

3.3.1 属性源

3.3.2 UMTS与无线接入承载业务属性

3.4 UMTS服务质量类与属性

3.4.1 会话类

3.4.2 流类

3.4.3 交互类

3.4.4 背景类

3.4.5 UMTS与RAB业务属性总结

3.4.6 Iu与核心网承载业务属性

3.4.7 UMTS承载与RAB业务属性值范围

3.5 QoS属性映射

3.5.1 从UMTS承载业务到RAB业务属性的映射

3.6 端到端QoS

3.6.1 端到端QoS协商与策略要求

3.6.2 Qos端到端功能结构

3.6.3 主要端到端QoS功能要素的能力

3.6.4 Go接口的功能需求

3.6.5 实现端到端Qos

3.7 互通场景中的QOS

3.7.1 UMTS-GSMCS

3.7.2 UMTS-GSMGPRS

3.7.3 UMTS-PSTN

3.7.4 UMTS-ISDN

3.7.5 UMTS-Internet

3.7.6 实时分组多媒体载荷中的差错

3.7.7 区分QoS配置文件

3.8 应用与业务提供

3.8.1 对IP传输损耗的敏感性

3.8.2 UMTS通用业务

3.8.3 UMTS用户族

3.8.4 成本与业务

3.8.5 UMTS业务技术

3.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UTRA物理层设计

4.1 主要特征

4.2 专用与通用传输信道

4.2.1 专用传输信道

4.2.2 通用传输信道

4.3 FDD物理信道配置

4.3.1 上行和下行调制

4.3.2 专用上行物理信道

4.3.3 通用上行物理信道

4.3.4 上行信道化码

4.3.5 上行扰码

4.3.6 上行功率控制流程

4.3.7 下行物理信道

4.3.8 专用下行物理信道

4.3.9 通用下行物理信道

4.3.10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4.3.11 物理信道之间的定时关系

4.3.12 下行扩展

4.3.13 下行功率控制流程

4.3.14 压缩模式流程

4.3.15 切换流程

4.3.16 其他FDD模式物理层流程

4.4 TDD物理信道配置

4.4.1 帧结构

4.4.2 专用物理信道

4.4.3 突发类型

4.4.4 通用物理信道

4.4.5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4.4.6 同步信道

4.4.7 物理上行/下行共享信道

4.4.8 寻呼指示信道

4.4.9 物理信道中的信标功能

4.4.10 为物理信道分配训练序列

4.4.11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4.4.12 公共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4.5 TDD中的扩展与调制

4.5.1 调制与符号速率

4.5.2 信号点星座的位映射

4.5.3 扩展参数和信道码

4.5.4 扰码

4.5.5 扩展数据符号与数据块

4.5.6 同步码

4.6 复用与信道编码

4.6.1 检错与CRC计算

4.6.2 传输块级联和码块分割

4.6.3 信道编码

4.6.4 无线帧均衡

4.6.5 第一次交织

4.6.6 无线帧分割

4.6.7 速率匹配

4.6.8 TrCH复用

4.6.9 插入非连续传输位

4.6.10 物理信道分割

4.6.11 第二次交织

4.6.12 物理信道映射

4.6.13 传输格式检测

4.6.14 TFCI位映射

4.6.15 信道编码与复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4.ADPDCH与DPCCH域

附录4.B压缩模式与Npilot=4时的位表示

附录4.C辅同步码的分配

第5章 UMTS开发平台

5.1 体系结构与部署场景

5.1.1 UMTS高级系统结构

5.1.2 当前网络与未来网络的共存

5.2 核心网域

5.2.1 网络向UMTS的演进

5.2.2 R99版本的关键体系结构需求

5.2.3 互操作问题的共存

5.3 R99后的UMTS网络配置

5.3.1 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子域的公共实体

5.3.2 电路交换子域的实体

5.3.3 分组交换域的实体

5.3.4 其他特殊核心移动系统实体

5.3.5 IP多媒体子系统实体

5.3.6 接人网实体

5.3.7 公用陆地移动网配置

5.4 接入网域

5.4.1 UTRAN体系结构

5.5 UTRAN标识符与功能

5.5.1 标识符

5.5.2 系统接入控制

5.5.3 无线信道加密与解密

5.5.4 移动性功能

5.5.5 无线资源管理与控制功能

5.6 移动性管理

5.6.1 信令连接

5.6.2 移动性处理的影响

5.7 UTRAN同步与运行维护要求

5.7.1 同步模型

5.7.2 NodeB运行与维护

5.8 UTRAN接口

5.8.1 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

5.8.2 水平各层

5.8.3 垂直平面

5.9 UTRAN接口之间的互通

5.9.1 ATM工作原理

5.9.2 ATM网络资源管理

5.9.3 ATM层与UTRAN接口之间的映射

5.1 0无线接口协议体系

5.1 0.1 协议结构

5.1 0.2 第1层中的业务与功能

5.1 0.3 第2层中的业务与功能

5.1 0.4 PDCP业务与功能

5.1 0.5 广播和组播控制业务与功能

5.1 0.6 第3层中的Uu子层业务与功能

5.1 0.7 无线资源控制功能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5AUMTS中的功能域

第6章 IP多媒体子系统

6.1 背景

6.1.1 UMTSR99版本与中期体系结构

6.1.2 远期体系结构展望

6.1.3 全IP与业务演进

6.1.4 划分R4与R5业务

6.2 IP多媒体子系统框架

6.2.1 IMSR00参考体系结构概述

6.3 IP多媒体子系统配置

6.3.1 主要的IMS实体

6.3.2 IMS接口与参考点

6.3.3 Cx参考点——HSS-CSCF

6.3.4 Dx参考点——CSCF-SLF

6.3.5 Gf参考点——SGSN-EIR

6.3.6 Gi——GGSN-多媒体IP网络

6.3.7 Gm参考点——CSCF-UE

6.3.8 Gn参考点——GGSN-SGSN

6.3.9 Go参考点——GGSN-PDF

6.3.1 0Iu参考点

6.3.1 1Mb参考点——指向IPv6网络业务

6.3.1 2Mc参考点——MGCF-MGW

6.3.1 3Mg参考点——MGCF-CSCF

6.3.1 4Mh参考点——HSS-R-SGW

6.3.1 5Mi参考点——CSCF-BGCF

6.3.1 6Mj参考点——BGCF-MGCF

6.3.1 7Mk参考点——BGCF-BGCF

6.3.1 8Mm参考点——CSCF-多媒体IP网络

6.3.1 9Mn参考点——MGCF-IMS-MGW

6.3.2 0Mp参考点——MRFC-MRFP

6.3.2 1Mr参考点——CSCF-MRF

6.3.2 2Ms参考点——CSCF-R-SGW

6.3.2 3Mw参考点——CSCF-CSCF

6.3.2 4Nb参考点——MGW-MGW

6.3.2 5Nc参考点——MSC服务器-GMSC服务器

6.3.2 6基于CAP的接口

6.3.2 7IMS业务控制接口——ISC

6.3.2 8呼叫状态控制功能及其基本功能

6.3.2 9IMS业务提供体系结构

6.3.3 0S-CSCF功能模型与运行模式

6.3.3 1IP多媒体SIP注册处理

6.3.3 2MO与MTIMS会话处理

6.3.3 3IMS会话释放处理

6.3.3 4定制与通知处理

6.3.3 5IMS计费

6.3.3 6传输信令网关功能

6.3.3 7漫游信令网关功能

6.3.3 8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6.3.3 9媒体网关功能

6.3.4 0多媒体资源功能

6.3.4 1移动交换中心与网关移动交换中心服务器

6.4 移动性管理

6.4.1 地址管理

6.4.2 用于访问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的寻址与路由

6.4.3 环境激活与注册

6.4.4 位置管理

6.4.5 切换

6.5 多媒体信令

6.5.1 对漫游用户的支持

6.5.2 服务CSCF的分配

6.6 IMS流程与会话流

6.6.1 由CSCF为IMS信令建立PDP环境

6.6.2 本地CSCF发现流程

6.6.3 服务CSCF的分配流程

6.6.4 查询CSCF与代理CSCF流程

6.6.5 订单更新流程

6.6.6 应用级注册流程

6.6.7 应用级注销流程

6.6.8 承载互通原理

6.6.9 与Internet的互通

6.6.1 0与PSTN的互通

6.6.1 1IMS会话控制要求

6.6.1 2会话路径信息存储

6.6.1 3终端能力——终端用户优先级

6.6.1 4QoS与会话信令之间的交互

6.6.1 5QoS保证的前提条件

6.6.1 6事件与信息分发

6.6.1 7会话流过程简介

6.6.1 8信令传输互通

6.7 IMS传输问题

6.7.1 移动IPv4作原理

6.7.2 IPv4与IPv6的区别

6.7.3 IPv4与IPv6的互操作

6.7.4 关于IPv4与IPv6互操作的结论

6.7.5 葛级IPv6移动性特征

6.7.6 IMS中的IPv4-IPv6互操作场景

6.7.7 对互操作场景的分析

6.8 IMS部署方案

6.8.1 IMS商业实现问题

6.8.2 接入早期启动IMS的解决方案

6.8.3 向全能IMS的无缝升级

6.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部署3G网络

7.1 背景

7.2 网络规划原理

7.2.1 FDD模式下覆盖范围与容量的折中

7.3 多业务流参数

7.3.1 电路交换业务与分组交换业务

7.4 建立业务模型

7.5 设计容量需求

7.6 蜂窝覆盖范围规划问题

7.6.1 覆盖范围的概念

7.6.2 无线网络参数设定

7.6.3 电路交换数据呼叫假设

7.6.4 分组交换应用

7.6.5 CDMA蜂窝特性

7.6.6 链路预算

7.6.7 覆盖范围分析

7.6.8 容量分析

7.7 RNC接口规划

7.7.1 Iu规划

7.7.2 RNC容量

7.8 无线网络规划域研究

7.8.1 下界结果

7.8.2 上界结果

7.9 核心网设计

7.9.1 核心网分析假设

7.9.2 核心网规划的参考输出

7.1 0传输网络评估

7.1 0.1 构建3G传输系统

7.1 0.2 传输参考网络

7.1 0.3 传输规划结果

7.1 l同址与共享站点

7.1 1.1 干扰水平与去耦合

7.1 2同址天线系统

7.1 2.1 共址GSM1800与UMTS

7.1 3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

8.1 背景

8.1.1 HSDPA原理

8.1.2 HSDPA支撑技术概述

8.2 HSDPA与无线接入网体系结构

8.3 HSDPA物理层结构

8.3.1 高速下行共享信道

8.3.2 HS-DSCH调制

8.4 HS-DSCH信道编码

8.4.1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8.4.2 第一次速率匹配阶段参数

8.4.3 第二次速率匹配阶段参数

8.5 HSDPA的相关信令

8.5.1 HS-DSCH下行的主要特性

8.5.2 HS-DPCCH上行的主要特性

8.6 HSDPA技术评估与UE特征

8.6.1 UE的主要特性

8.6.2 HSDPA技术评估

8.7 终端接收机方面

8.7.1 频谱效率、代码效率与动态范围

8.7.2 蜂窝吞吐量与覆盖范围

8.7.3 延迟与QoS

8.8 结论

8.8.1 多用户接收机与发送天线技术

8.8.2 快速蜂窝选择

参考文献

第9章 UTRA传输系统

9.1 UMTS频谱分配

9.1.1 UTRA频段

9.2 无线发送与接收特征

9.2.1 发送/接收频率分割

9.2.2 信道配置

9.3 发射机特性

9.3.1 最大输出功率

9.3.2 频率稳定性

9.3.3 输出功率的动态范围

9.3.4 非同步输出功率处理

9.3.5 发射开/关功率

9.3.6 输出RF频谱辐射

9.4 接收机特性

9.4.1 分集

9.4.2 参考与最大灵敏度级别

9.4.3 邻信道选择性

9.4.4 阻塞

9.4.5 杂散响应

9.4.6 互调

9.4.7 杂散发射功率

9.5 UTRARF性能实例

9.5.1 共存FDD/FDD:ACIR

9.5.2 传播模型描述

9.5.3 仿真过程

9.5.4 对切换与功率控制的建模

9.5.5 系统加载

9.5.6 BTS接收机阻塞与仿真假设

9.5.7 实例结果FDD/FDD

9.5.8 BTS接收机阻塞

9.5.9 为用户设备发送互调信息

9.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0章 3G业务引擎

10.1 引言

10.2 内容分发平台

10.2.1 流媒体解决方案

10.2.2 内容下载解决方案

10.3 推动实时IP业务

10.3.1 支持蜂窝PoC的无线一键通功能

10.4 支持位置通信业务

lO.4.1 UTRAN用户设备定位体系结构

10.4.2 LCS种类与UE定位方法

lO.4.3 基于蜂窝标识的定位方法

10.4.4 观测到达时间差定位方法

lO.4.5 网络辅助GPS定位方法

10.4.6 位置通信业务体系结构

10.5 VHE/OSA

10.5.1 OSA的主要特性

10.5.2 VHE/OSA的实现选择

10.5.3 SIM应用工具包

10.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资源与网络管理

11.1 引言

11.2 无线资源管理与信令

11.2.1 功率管理

11.3 网络管理

11.3.1 引言

11.3.2 网络管理特性

11.3.3 3GNMS系统的通用功能视图

11.3.4 主要的3G管理网元

11.4 UMTS网络优化

11.4.1 多运营商环境中的ACIR效应

11.4.2 提高并管理容量

参考文献

第12章 UMTS辅助技术

12.1 WLAN与3G网络

12.1.1 背景

12.1.2 目前需要WLAN

12.2 WLAN部署场景

12.2.1 WLAN业务环境

12.3 营造WLAN与其他部署场景

12.3.1 传播特征与容量

12.3.2 蓝牙-WLAN混合部署选择

12.4 MO-WLAN构建模块的描述

12.4.1 最大限度地使用传输网络

12.5 安全与认证

12.5.1 SIM认证

12.5.2 受控VPN与端到端安全

12.6 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

12.6.1 EDGE调制与编码

12.6.2 增强型电路交换数据

12.6.3 增强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12.6.4 EDGE网络先决条件

12.6.5 EDGE网络部署问题

12.7 全IP无线接入网特性

12.7.1 IP无线体系结构

12.8 WiMAX——增强型宽带热点

12.8.1 WiMAX技术概述

12.8.2 提高互操作性

12.8.3 WiMAX应用环境

12.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内容摘要:

本书涵盖了UMTS所有关键内容.并分别从工程设计人员、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的角度分析了UMTS的实现。《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 CDMA网络》研究了如何在新区域和当前的2G/2.5G网络中部署UMTS网络的有关问题。
  通过提供UMTS及其演进过程的完整资料,《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 CDMA网络》对工程设计人员、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样,无线通信和相关领域中的技术、业务主管(或经理),以及商界(或营销领域)代表,也将从这本3G网络和业务引擎简明教程中受益。电信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级(或研究生)水平的学术研究人员,也可在《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 CDMA网络》中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了2G和3G系统集成与共存的解决方案,并对GsM和uMTs之间的无缝互操作功能进行了重点介绍;鸯作为向全IP蜂窝网络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全IP的3G CDMA网络》研究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和分组优化无线接入网(包括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通过UMTS,对宽带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并详细描述了能够增强用户体验的应用引擎平台和3G业务标准。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国际信息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9787111253068
如需购买下载《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9.5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522 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未来UMTS的体系结构与业务平台是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8.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929.5 的主题关于 移动通信-通信网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