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0.0
本书通过对康有为之“群”与“独”观念的考察,来把握康有为对个人、国家乃至天下秩序的深刻思考。主要内容有:一、近代“群-独”观念的出现及其走向,二、康有为“群-独”观念产生的思想背景,三、“独人”与康有为对现代性个体生存之领会,四、“群”与国家维新,五、“群-独”关联与冲突:民权与国家观念之间的张力,六、世界范围之“独”与“群”:国家与“大同”等。
前言
第一章 近代“群”与“独”观念的出现及其走向
第一节 近代几种理解群己观念的方式及其历史性转换
一、严复的“群己权界”思想
二、梁启超的“群术”与“独术”
三、近30年来学界对个人与群体关系思考角度的转换
第二节 重新思考康有为“群一独”观念的必要性
第二章 康有为“群一独”观念产生的思想背景
第一节 传统“群己之辨”的展开及其近代的转变
一、“群己之辨”与礼乐秩序
二、“群己之辨”与义利、公私的关系及其思想转变
第二节 清代经学、制度与政治观念的演变
一、前奏:乾嘉考据学及其相关的批评
二、庄、刘之学:从“至圣之法”到”三科九旨”的重构
第三节 参照系:西方个体观念与现代性的展开
一、古希腊思想中的个体观念
二、现代性意义上的个体观念
三、个体观念与20世纪以来人类生存结构的变化
第三章 “独人”与康有为对现代性个体生存之领会
第一节 康有为对“仁”的现代性解释
一、康有为的仁学与传统观念之对比
二、康有为仁学阐释之现代性特征
第二节 基于个体性问题之破与立:康有为关于“独”的两种理解
一、“独”:孤独散漫的含义
二、“独”:独立自主的含义
第三节 “人有自主之权”
一、”公理”与权利
二、“变法”与”立公民”
第四章 “群”与国家维新
第一节 “合群”的意味
一、康有为“群”学对中西思想的吸收
二、“群”的结构与边界
第二节 “群”学更新与制度、政治观念的演化
一、康有为经学思想与政治进化论
二、古今之辨:“大义微言”新解
第三节 现代性国家政治制度的引入
一、政治理解观念的变更与立宪政治的引
二、公民自治与地方政治结构之重构
第五章 “群一独”关联与冲突:民权与国家观念之间的张力
第一节 在个人与国家之间
一、民权与维新变法
二、被国家观念挤压的民权观念
第二节 应对的策略:孔教说的提出及其困境
第六章 世界范围之“独”与“群”:国家与“大同”
第一节 对现代性国界观念的接受与友思夕
一、坍塌的“天朝上国”与国际观念
二、“破国界”:对现代性国家观念的反思
第二节 “太平大同世”天下秩序设緲
第七章 结语:“群”与“独”之再思考
第一节 “群一独”观念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呼应
第二节 “群、独俱化”的政治哲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儒学与现代社会丛书·“群”与“独”·个体性问题:康有为政治儒学研究》通过对康有为之“群—独”观念的考察,来把握康有为对个人、国家乃至天下秩序的深刻思考。康有为以“群—独”观念来理解现代生存状态,在言说方式和具体内涵上都与传统“群己之辩”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体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既包含了同时代人普遍认同的“合群”思想,也赋予了“独”以现代个体观念的色彩。“群—独”观念是康有为政治儒学的基础。康有为基于“群—独”观念重构了今文经学“三世说”,康有为认为,人类历史中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都是通过“群”与“独”结合的演变而构成的。康有为还据此论证推行君主立宪制是切合历史实际的选择。《儒学与现代社会丛书·“群”与“独”·个体性问题:康有为政治儒学研究》力图用平实的语言完整解读康有为的政治哲学思想。
“群一独”问题是近代中国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传统制度化儒学解体和之后的政治制度仓促重建都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领会。本书以康有为政治儒学中的“群一独”观念及其相应的政治主张为分析对象,以此呈现中国人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得失及智慧。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群”与“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212077709 如需购买下载《“群”与“独”》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合肥 | 出版单位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群”与“独”是安徽人民出版社于2015.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58.5 的主题关于 康有为(1858~1927)-儒家-政治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