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冥想
生与死的冥想封面图

生与死的冥想

(印) 克里希那穆提, 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印度著名思想大师克里希那穆提关于“生命与死亡”的专题论著。

书籍目录:

编者的话

撒宁.1964年7月28日

奥嘉义.1932年6月7日

孟买.1948年3月14日

瓦拉纳西.1964年1月17目

在拉吉特与学生交谈.1964年1月22日

对死亡的恐惧.摘自《生命的注释》第二集

西雅图.1950年8月3日

巴黎.摘自《欧洲谈话》1968年4月28日

阿姆斯特丹.摘自《欧洲谈话》1968年5月19目

片断.摘自《鹰之翱翔》

伦敦.1969年3月20日

撒宁.1972年7月27曰

撒宁.1963年7月21目

布洛伍德公园.1974年9月7日

撒宁.1976年7月30日

马德拉斯.1959年12月9日

生、死及复生.摘自《生命的注释》第三集

孟买.1960年1月10日

孟买.1962年3月7日

伦敦.1962年6月12日

新德里.1963年11月6日

生命的整体.摘自《鹰之翱翔》.阿姆斯特丹.1969年5月11日

孟买.1965年2月24日

格斯塔特.摘自《克氏手记》.1961年8月

8月23日

8月24日

8月31日

撒宁.1964年7月28日

前言

克里希那穆提于1895年出生在印度,曾被认定为一位精力充沛、性格坚定的导师,他的论述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宣布:真理是“无路可达之国”,无论哪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国度”。

他始终不接受别人强加给他的导师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但他却宣布自己不是权威,而且也没什么戒律。他的宣讲始终就如与人面对面的讲话。他所传播的主要思想是:只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引发社会的根本变动。他始终强调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由宗教和国家而来的制约性或分离性影响。克里希那穆提一直强调:我们所急需的是“开放”,即“有着难以想像的能量的大脑里的巨大空间”。这一“开放”的“巨大空间”,正是他自己的原创性的丰富源泉,也是他对世界范围各式人等产生巨大震撼的关键所在。

他一直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宣讲,直到1986年才停止呼吸,享年九十。由他的讲话、日记、书信结集而成的著作超过六十本(一说四十本)。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就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内容摘要:

  克里希那穆提他被认定为“世界导师”,却始终不接受这一身份;世界各地的听众着迷于他的演讲,他去宣布自己不是权威……正是他思想的源源泉水,对世界各式人等产生着震撼人心的影响……他的宣讲始终就如与人面对面的讲话。他所传播的主要思想是:只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引发社会的根本变动。他始终强调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由宗教和国家而来的制约性或分离性影响。他的演讲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在本书中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的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曾被认定为一位精力充沛、性格坚定的导师,他的论述既非东方也非西方。他宣布:真理是“无路可达之国”,无论哪一种形式化的宗教、哲学、宗派都没有办法进入这个“国度”。  他的宣讲始终就如与人面对面的讲话。他所传播的主要思想是:只有个人意识的转变,才能引发社会的根本变动。他始终强调要有自知之明,要理解由宗教和国家而来的制约性或分离性影响。克里希那穆提一直强调:我们所急需的是“开放”,即“有着难以想像的能量的大脑里的巨大空间”。  本套克里希那穆提著述系列就是从他大量的讲义中撷取出来的。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而又极为重要的主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生与死的冥想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304791
如需购买下载《生与死的冥想》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学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生与死的冥想是学林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83 ,B086 的主题关于 生命哲学-研究 ,死亡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