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为作者散见各大报刊的随笔集、访谈录和演讲录。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生的功课。在这部分里,收录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的几篇文章。作者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没有意义,如何活着才有意义这些日久弥新的问题,另外,还对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重新思考和从头检讨了中国人为什么没有信仰的问题。第二部分为人格的建构。在这部分里,主要收录了另外三个学者和邓晓芒关于“什么是人格”和“什么是自由知识分子”论战的文章。第三部分为人性的镜子。在这部分里,收录了邓晓芒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的几篇文章。
第一部分 人生的功课
1. 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2. “成人”的哲学——邓晓芒教授访谈
3. 生命的尴尬和动力
4. 让思想贯穿人生与现实
5. 活,还是不活——评余华的《活着》
6. 我的优雅生活
7. 在哲学的入口处
8. 知青·人生
第二部分 人格的建构
9. “人格”辨义
10. 再辨“人格”之义——答徐少锦先生
[附]“人格”有道德涵义——与《人格辨义》一文商榷徐少锦
11. 论“五四”人格的自我批判
12. 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两难处境
[附]在语境中理解概念的含义——回应邓晓芒先生陶东风
13. 要有中国语境的现实感
14. 何谓自由知识分子——答胡胜华先生
[附]也谈胡适的身份意识——致邓晓芒先生胡胜华
15. 从《文化偏至论》看鲁迅早期思想的矛盾
16. 作家的根在哪里——从《如焉》的讨论谈起
17. 我的大学
第三部分 人性的镜子
18. 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邓晓芒易中天
19. 论僧肇的“有”、“无”观
20. 从西方生存论看中国古代辩证法
21.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22. 关于道家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23. 西方哲学史上的实体主义与非实体主义
24. 东西方四种神话的创世说比较邓晓芒肖书文
25. 《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序
26. 西方伦理精神探源
“人生”、“人格”和“人性”,这是我关于“人”的思考的三个主题,也是我自己在“成人”的旅途中三个重要的驿站。
首先是“人生”。
什么是人生?通常认为,人自从一生下地,便开始了他的人生。一般意义上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但在我所体会的意义上,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当人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当人意识到他的处境同其他“人”没有任何两样,他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为自己争得在社会上立足成人的资格,这时候,他的“人生”就开始了。而在此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学生生活都只不过是在为他踏入人生作准备而已。
本书不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而是多年来作者的一些比较轻松的文字的汇编,其中有随笔,有评论,有序跋,有短文,有论战,也有几篇比较长的论文,但都不算艰深。所有这些文字都围绕着一个“人”的主题,并且展示了作者上述有关“人生”、“人格”和“人性”的一些思考。
真正的人生是从一个人脱离家庭的庇护而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开始的。一个 人格的意识的人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他分得清什么是违背自己人生信条的,什么是自己应该万死而不辞的。人性的话题就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话题,它将在整个二十一世纪成为中国学术界或隐或显的核心主题。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人论三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2444671 《人论三题》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重庆 | 出版单位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4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