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
上册
绪论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册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四十五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四十六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四十七章 明朝的盛衰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
第四十九章 清代的盛衰
第五十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五十一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五十二章 清朝的衰乱
第五十三章 清朝的覆亡
第五十四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作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吕思勉先生著作宏富,一生著有两部通史,分别为《白话本国史》和吕著《中国通史》,均有开启通史写作新纪元的成就。
吕著《中国通史》吸收了西方社会史学的新思想,又继承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以“典章制度”和“理乱兴亡”两个板块构筑了其通史的大框架,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特点和重大成就所在。谭其骧称吕思勉“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是“通贯各时代,周赡各领域”。顾颉刚在《当代中国史学》中称本书“纯从社会科学的立场,批评中国的文化和制度,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
吕著《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讲“典章制度”,以文化现象为专题,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十八章,范围广博,取精用宏,多独到之见,这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内容,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下册讲“理乱兴亡”,以时间顺序讲述从三皇五帝到民国时期的中国政治史,叙述简明扼要,脉络流畅,议论风发,极多石破天惊之新理论。上下两册合起来构成了对中国历史文化全貌的一个完整而精练的描述。
《中国通史》的新版,将原书直排繁体改为横排简体,并将注释形式统一为文中夹注,其他如习惯用词、行文遣句、概念术语,除了一些明显的讹误和不规范用法,基本未动。本次出版保留原书采用的民国纪元,只是在其后增加相应的公元纪元。另外,在本次出版中,我们有选择性地增加了若干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希望能对读者的阅读有所助益。《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经典读物。《中国通史》分为上下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备注:以购买实物版权页上的出版信息批次等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