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入门
暂无封面,等待上传

《孟子》入门

徐克谦, 曾业桃,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18.0

书籍简介:

经典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托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创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之源,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当今读书界与出版界出现的“重读经典”、“回归经典”的呼唤声中,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应这个时代需求,以其丰厚的出版积累与资源,适时推出一套经过精心挑选、由专家学者撰写的一套经典入门系列丛书。每本著作由三大块组成:背景辞典;原著助读,包括基本概念与范畴解读与文本赏析;原著选编或全编,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与翻译。本丛书的特点是形式独特、新颖、阐发既有深厚的历史感,又有丰沛的现实内涵,适合各种层次的读者阅读,本书为其中一种。

书籍目录:

"经典的价值在于文化(总前言)

小辞典

孟子其人/1《孟子》其书/2孟子的时代/2仁义/3性善/3仁政/4王道/4四端/4五伦/4良知/5天爵、人爵/5思诚/5井田/5五十步笑百步/6率兽食人/6挟泰山以超北海/6明察秋毫/6缘木求鱼/7始作俑者/7出尔反尔/7顾左右而言他/7若大旱之望云霓/7解民倒悬/8事半功倍/8浩然之气/8养气/8拔苗助长/8出类拔萃/8心悦诚服/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9劳心劳力/9夷夏之辨/9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9大丈夫/10箪食壶浆/10一傅众咻/10为渊驱鱼,为丛驱雀/10自暴自弃/10授受不亲/10好为人师/11左右逢源/11由博反约/11私淑弟子/11三过其门而不人/11先知先觉/12时中/12集大成/12知人论世/12一暴十寒/12舍生取义/12杯水车薪/13距人于千里之外/13万物皆备于我/13习焉不察/13独善其身/13不言而喻/14引而不发/14尽信书不如无书/14民贵君轻/14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4再作冯妇/14大而化之/15狂狷/15乡愿/15

原著助读

基本观念与范畴解读

一、心性与天道――关于道德良心之终极依据的追问/23

天赋予人以同等的人性――人性本善的信念――问自己心中有没有善的萌芽――心性的“陷溺”和恶的由来――天道就呈现在我心性中

二、仁义与孝悌――体现在伦常日用中的道德践履/31

善性的四颗种子――“仁”是安乐窝,“义”是康庄道――“仁”和“义”都是内在于人性之中的――见利思义与舍生取义――仁义要从孝

悌开始做起

三、修身与养气――怎样成为具有理想道德人格的“君子”/41

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反求诸己”的修养方法――培养自己身上的“浩然之气”――“小体”与“大体”,“人爵”与“天爵”――走向崇高

的道德修养境界

四、人格与处世――做一个特立独行的“大丈夫”/50

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为人做事都应当有原则――与人为善,至诚动人――不要被大人物的威势吓倒――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精神

五、王道与仁政――走向符合人性的理想社会的治国方略/60

宣传王道,反对霸道――由“仁心”推出“仁政”――从经济措施人手改善民众生活――礼义教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民贵君轻”与民

主政治的理念

写作赏析

一、文体与章法/74

对《论语》语录体散文的发展――灵活的章法,高妙的行文――该简略时简略,该重复处重复

二、口才与辩术/79

不得已而辩的雄辩大师――知言察情,巧用辩术――有时也会胡扯,有时也要骂人

三、情感与气势/84

多血质、易冲动的人――充溢于字里行间的“浩然之气”――“其锋不可犯”

四、形象与比喻/90

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精彩生动的寓言和故事――形象的比喻和巧妙的比附

原著选读

一、孟子见梁惠王章(梁惠王上)/99

二、梁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章(梁惠王上)/100

三、齐桓晋文之事章(梁惠王上)/102

四、庄暴见孟子章(梁惠王下)/113

五、齐宣王问汤放桀章(梁惠王下)/116

六、问夫子加齐之卿相章(公孙丑上)/117

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章(公孙丑上)/126

八、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公孙丑下)/128

九、孟子将朝王章(公孙丑下)/129

十、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滕文公上)/133

十一、陈代日不见诸侯宜若小然章(滕文公下)/143

十二、景春日公孙衍张仪章(滕文公下)/146

十三、公都子日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滕文公下)/147

十四、离娄之明章(离娄上)/151

十五、自暴者不可与有言章(离娄上)/154

十六、君之视臣如手足章(离娄下)/155

十七、逢蒙学射于羿章(离娄下)/156

十八、君子所以异于人者章(离娄下)/158

十九、齐人有一妻一妾章(离娄下)/160

二十、尧以天下与舜有诸章(万章上)/161

二十一、伯夷目不视恶色章(万章下)/164二十二、一乡之善士章(万章下)/167

二十三、告子日性无善无不善也章(告子上)/168

二十四、富岁子弟多赖章(告子上)/170

二十五、牛山之木章(告子上)/173

二十六、鱼我所欲也章(告子上)/174

二十七、仁人心也章(告子上)/176

二十八、人皆可以为尧舜章(告子下)/177

二十九、舜发于畎亩之中章(告子下)/179

三十、尽其心者知其性章(尽心上)/180

三十一、孟子谓宋勾践章(尽心上)/181

三十二、君子有三乐章(尽心上)/182

三十三、民为贵章(尽心下)/183

三十四、口之于味也章(尽心下)/183

三十五、孔子在陈章(尽心下)/184

三十六、由尧舜至于汤章(尽心下)/188当20世纪初一股反传统风潮弥漫之时,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也被一些新潮之士视如敝屣,甚至有喊出将线装书扔进茅坑的口号。然而,历史的发展是那样地不可思议,如今,在读书界与出版界却不断有“重读经典”、“回归经典”这类声音传出;一些热心的学者还煞费苦心地(或受托于出版界)为读者开出他们各自认定的属于经典的书目。存在总是有它自己的理由,这些现象的出现,虽然原因多多,或许还搀杂着某些非“经典”的因素在,但毕竟都是以“经典”的名义提出来的,经典本身货真价实,不必怀疑――终究是经典的魅力在起作用。在知识泛滥、信息泛滥的时代,面对汪洋大海般的书市,实令人无所适从,难以度越,发出诸如“以有涯追无涯”一类的感叹。有识之士重新拾起经典作为金针,倒不乏返璞归真的味道,也确有实际的针对意义。知识之受到尊重,是人类理性的表现,而读书无疑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任谁都不会否认。但是,就像生命的意义不全在知识一样,读书的意义也不全在知识的获取。或更明确地说,读书非仅为了求知,更在于明理做人,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语),成人成己,读书活动必须围绕人生问题而展开,才能获得真正意义,套用《论语》中孔子的句式表述就是:不读书,无以言;不明理,无以立。毋庸置疑,读书有益于人生,不读书,人就会变得浅薄、空疏。然书海茫茫,不谙“书性”者往往会被知识的海洋所吞没、窒息――“殆矣”,这就需要有一番取舍、抉择功夫,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且人生有限,谁都不敢夸言能读尽天下书。因此,在有限的生命中,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就成为每个读书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主编、策划这套“经典解读”丛书的出发点。经典既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又具有文化的象征意义。因为文化,才使人与一般动物、文明与野蛮有了区别。换言之,经典所提供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价值,就像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所言,经典的意义“不在实用,而在文化”。“不在实用”,并非指经典无益于社会,而是说它超越了一时一事的功利,是“无用之用”(王国维语)的“大用”,具有相当于宋儒张载的“横渠四句”之意义,是关系到整个社会价值与人文精神之根本的“源头活水”,此即《十三经注疏.孝经注疏序》说孔子“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经典支撑起文化,充实并提升了文化的品位。经典在文化中的这种地位,如变换一下黑格尔在论及哲学重要性时的话语,可这样说,一个没有经典的文化,“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有这样一则趣闻,说的是英国某制造商,在收到了美国人赠送的一本《科学经营原理》后,不屑一顾,即回赠了一本古罗马经典作家贺拉斯的拉丁文诗集。这里所透出那种对文化的自信态度,是建立在对经典的拥有与推崇之基础上的。而正是这种对文化的信念,同时又成就了人格的自信、自尊,并使人能“言”、能“行”、能“立”――人是如此,而对民族、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前贤说,只要文化不亡,国家就不会亡。三户可亡秦,文化能托命。就此意义而论,经典的“实用”也可谓大矣!文化、文化,就是以文来化时、化俗、化人。经典,当然属于最典型的一种“文”了。文化有大小(就涉及的领域而言),经典的范畴也是很宽泛的,如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都有它相应的经典,然而学科在发展,曾经被视为经典的,随着专业的进步而有可能被后来者替代、淘汰。而每个时代都有该时代所特别推崇的经典,但时过境迁,有些一度被誉为金科玉律般的所谓经典,转眼间却被遗弃了。为此,我们这套丛书对经典的选择,立足于“大文化”的角度,以慎重和严肃的态度,设定了几则最基本的标准:一是具有典范意义的;二是开人类文化之价值源的;三是能导人以正的;四是必须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显然,这些标准也是构成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最起码的条件。经典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漫漫历史,人类文明有时会走弯路,不少经典的命运也曾遭受过曲折、坎坷,但真正的经典,毕竟有它的生命力,最终还是以它自身的价值“存活”在人世间。(这本身就说明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价值所在)经典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但又不是一堆死文字。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已被视为经典般的名言,如今受到学术界的普遍信奉。同样,今天我们重提回归经典、重读经典,其旨趣也在于找出经典所能提供的现代意义。而从经典所具的特性看,应该说是完全能承当的。文化的发生、发展乃至变化,固然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但绝不是随机的,甚或可以受人任意摆弄的。经典的文本,如不待人去阅读,则只是本无任何意义的书;通过解读,经典的内在意义才可能得到豁显(注意:豁显不是呈现)。其实,这个道理古人早就知道,如孑L子教导学生们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所以,读书有善读与不善读之分,像子贡那样“告诸往而知来者”的,孔子就认可他“始可与言《诗》已矣”。经典向我们提供多重的解读空间,而作为一个带有开放系统的经典,其意涵往往通过当代的境况及问题被激发,经典的话语也在现代语境下得到激活。这个看似后现代哲学的观念,其实乃是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固有情态,由经典的内在性格所决定。当代哲学诠释学创始人加达默尔认为,经典的真理并不是现成的自明的恒常存在,如果没有人的参与,真理就无处呈现和生成,文本的意义也就无法传承和延续。诚然,以时代的话语(思维)去理解和把握经典,经典的真理和意义之发生及展开始终是个现代性(即时代性)的问题,是一个与现实人生的生存状态密切关联的永久不息、永不封闭的进程。但这只是一个文化现象,是经典的一种存在形式,却不能定义为经典的性质,更不能作为反本质主义的理由。我们认为,即使不承认本体意义上的“道”,也不能否定文化意义上的“道”。经典如果没有“恒常存在”的价值,全得由后人去发明、赋予它意义,那又何为“经典”,或不然,什么都能成为“经典”了。存在的意义在过程中发生、显现,但任何的阐释都只能建立在“元叙事”基础上,这是不容怀疑和否定的。无论是“我注六经”,还是“六经注我”,都不能绕过“文本背后”去生发思想,更不可抛开文本空发议论。鲁迅曾说过,一部《红楼梦》不同人读它会有不同的所见,这与其说是一种理解诠释上的偏差,还不如说是作品本身所提供的丰富意涵更确切些。对经典的诠解固然要抉发它的时代意义,但时代性不等于随意性,否则就落为“野狐禅”了。就像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管怎样还是哈姆雷特,却不可能是李尔王或奥赛罗什么的。所以我们认为,对任何文本的解读诠释都是双向性的,但这种“双向”并不是无据无本的;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在千百年的流传过程中,其内在价值始终是在先的。当然,阅读需要理解。要读懂一本经典,还得具备一定的条件,诸如必要的文字语言常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及对相关知识与文化背景的了解等等。而在特定的境况(譬如某种意识形态的干扰)下,经典的意义也会受到遮蔽、异化。所以,经典的传播始终处在一个不断的遮蔽――解蔽过程中。而我们这套丛书所设计的对经典的解读形式,其目的就是想起到这种“解蔽”作用,至于效果如何,那就有待读者来检验了。"

内容摘要:

"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创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之源,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柱。在当今读书界与出版界出版的“重读经典”的呼唤声中,上海古籍出版社顺应时代需求,约请专家学者撰写一套“经典解读丛书”。每本著作由三大块组成:背景辞典;原著助读,包括基本概念与范畴解读与文本赏析;原著选(全)编,内容有原文、注释与翻译,本丛书的特点是形式独特、新颖,阐发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丰富的现实意涵,适合各种读者阅读。本书通过多个层面对《孟子》的解读,使今人能较全面地理解这本具有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的经典。  经典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开创了人类生命的价值之源,是整个文明社会的精神支柱。本书对《孟子》解说平实而亲切,使今人能较全面地理解这本具有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的经典。本书的特点是形式独特、新颖,阐发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有丰富的现实意涵,适合各种读者阅读。"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孟子》入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经典双向解读丛书
7532544117
《《孟子》入门》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古籍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孟子》入门是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6.0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55 的主题关于 儒家 ,孟子-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