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封面图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日) 野村浩一,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25.0

书籍简介: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第一部 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鉴三、北一辉 一 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二 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 三 内村鉴三 四 北一辉 五 结语 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及其实态 一 问题之所在 二 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 三 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 四 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 五 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 六 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 七 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 八 尾声第二部 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 一 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 二 官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 三 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 四 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 五 对近代文明的控诉 六 滔天的“欣慕”与“悔恨” 七 从辛亥革命到大正时代 八 愤怒与警告 九 “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 十 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关系性构造 十一 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 十二 滔天的回归 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 一 序言 二 中国研究的方法论 三 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想 四 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 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 一 序言 二 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 三 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 四 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 五 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 六 “国民革命”的冲击 七 “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 八 “日中战争”——光与影 九 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后记译后记

内容摘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富强以后,自然会思考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自己是凭借了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富强起来的?今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它的前进道路是什么?然后还有,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它应该担负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与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日本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以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一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作者简介】野村浩一,1930年生于京都,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1966年任立教大学教授。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中国革命的思想》、《人民中国的诞生》、《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毛泽东》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凤凰文库
9787214127723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是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14.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7.8 的主题关于 汉学-研究-日本-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