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叙事研究属质性研究法领域较新研究方法之一,国内教育学术研究中使用情形增多,但尚无较好书籍。本书内容相当完整且具参考价值、适于量化研究需要。书中主要透过实际案例及丰富故事内容来呈现此研究方法的学习及思考重要性。也呈现此研究方法在为教育上及社会科学上的运用情形。对于叙事研究在各领域如:人类学,心理学,精神疗法,组织理论等所造成的影响亦有所论及。就了解《叙事研究》于两岸教育学术研究中被使用的情形亦逐渐增多。本书适合做为硕博士生《质性研究方法》课程上课参考用书,亦为硕博士学生撰写论文时使用的参考用书。
前言承谢作者序言第一章 为什么要叙事? 介绍 约翰·杜威 马克·约翰逊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思维的新方式:探究的贡献 克利福德·格尔兹: 《事实之后》:两个国家,四十年,一个人类学家 玛丽·凯瑟琳·伯特逊《边缘愿景》:边干边学 芭芭拉·扎妮娅芙斯卡《对组织的叙述》:制度身份认同的戏剧 罗伯特·克尔斯《故事的呼唤》:教学和道德想象 唐纳德·普京霍恩《叙事知识和人文科学》
前言承谢作者序言第一章 为什么要叙事? 介绍 约翰·杜威 马克·约翰逊和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思维的新方式:探究的贡献 克利福德·格尔兹: 《事实之后》:两个国家,四十年,一个人类学家 玛丽·凯瑟琳·伯特逊《边缘愿景》:边干边学 芭芭拉·扎妮娅芙斯卡《对组织的叙述》:制度身份认同的戏剧 罗伯特·克尔斯《故事的呼唤》:教学和道德想象 唐纳德·普京霍恩《叙事知识和人文科学》 把作者领入叙事研究 为什么要转向叙事? 走向叙事探究第二章 以叙事的方式思考:边界案例 介绍 布鲁姆的分类法 与分类法小组一起工作 对叙事版本的回应 边界的探究生活 时间性 人 行为 确定性 情境 总结第三章 以叙事的方式思考:化约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边界 介绍 舍恩、欧克肖特和约翰逊的思想 形式主义边界的叙事思考 形式主义边界的探究生活 理论的位置 理论的平衡 人 研究者的位置 总结第四章 叙事探究者做什么? 介绍 叙事探究术语和叙事探究空间 在三维叙事探究空间与何敏芳一起工作的故事 三维叙事探究空间 在三维叙事探究空间与卡伦·维兰一起工作的故事 反思笔记第五章 置身现场:走进故事 介绍 置身其中的开始 置身贝街学校 置身现场因人而异 经历、讲述、重述和重新体验故事 置身现场我们做什么? 关系协商 目的协商 转换协商 有效性协商 寻找感觉 经历现实场景中的生活第六章 从现场到现场文本:置身于故事发生的地方 介绍 从完全投入渐入冷静观察 回忆要点,进入细节 叙事的真实性和相对性 转向内在,观察外在 在三维探究空间中工作的模糊性第七章 撰写现场文本 介绍 撰写现场文本是一个解释过程 撰写现场文本表达研究者与参与者的关系 三维探究空间中的现场文本 交织的现场文本 作为现场文本的教师故事 作为现场文本的自传写作 作为现场文本的日志写作 作为现场文本的现场笔记 作为现场文本的书信 作为现场文本的谈话 作为现场文本的研究访谈 作为现场文本的家族故事以及家庭故事 作为现场文本的文件 作为现场文本的照片、记忆盒以及其他个人一家庭一 社会性质的人工制品 作为现场文本来源的生活经验 研究者了解现场文本注意事项第八章 从现场文本到研究文本:使经验呈现意义 介绍 叙事探究者做什么? 解释(为什么?) 现象(是什么?) 方法(怎么做?) 理论思考 实用现场文本取向的思考 解释一分析思考 理论和文献资料 可能的文本类型第九章 撰写研究文本 介绍 动笔之初体验到的冲突 在边界撰写研究文本 在形式主义边界撰写研究文本 在化约主义边界撰写研究文本 撰写、回忆以及研究文本 在不确定中撰写研究文本 声音 署名 读者 声音、署名和读者之间的张力 叙事形式 何敏芳论文中的叙事形式 罗斯的论文中的叙事形式 寻找叙事形式 阅读其他叙事论文和书籍 寻找隐喻 注意阅读的偏好 试验不同的形式 保持工作不断进展的感觉 读者和研究文本的写作第十章 叙事探究中需要持久注意的问题 介绍 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和匿名 所有权和关系中的责任 研究者是怎样在故事中被讲述的 事实和虚构 风险、危险及滥用:“我,批评家” 保持清醒结语参考文献索引
将经验作为经历和讲述的故事来理解——也称作叙事探究——已经在质的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声誉和信任。与很多传统方法不同,叙事探究成功地捕捉到个人和社会维度中那些以一般的事实和数据无法定量的东西。 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本书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在这部权威性的指导著作中,简·克兰迪宁和迈克尔·康纳利通过自己二十多年的经验向我们呈现了叙事探究如何用于教育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追寻叙事探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起源,他们为指导现场工作、撰写现场笔记和呈现研究成果提供了新颖实用的观点。本书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了多种叙事方法,通俗易懂,引入入胜,是著者在质的研究领域中长期探索的经验结晶。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有关叙事探究的文献迄今为止散见各处,理论上并不完整。克兰迪宁和康纳利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本书清晰流畅,论辩鲜明,事例丰富。学生可从中获得丰富的论点以支持他们的研究,教师可获得教授叙事探究的各种理论和方法。 伊芳娜·S.林肯(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教育管理系教授) 本书呈现了过去二十年两位学者探索深化我们对教育经验理解的叙事方法的历程。他们勇于面对棘手的问题,为我们树立了学术勇气的典范。 《叙事探究》邀请我们共同经历他们的历程,值得分享。 艾略特·W.艾斯纳(斯坦福大学教育与艺术系教授) 这是一个走向叙事、如何进行叙事探究的故事,极具启发性。本书是关于经验的研究。展示了叙事如何从边缘崛起、进入学术话语的中心。 艾米娅·莱布里克(希伯来大学心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