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5.0
本书是肿瘤预防科普读物。
一、中央派来医疗队
1.一位年轻县委书记的工作报告
2.周总理的嘱托
3.山区来了医疗队
二、同吃、同住、同劳动
1.大碗和糠窝窝
2.“打牙祭”
3.辘轳、医生和水
4.洗澡和烧煤炉
5.一双脚板和四十里山路
三、一切为了病人
1.北京来的“赤脚医生”
2.“耍火龙”的大夫
3.难“请”的病人
4.手术室
四、走中国自己的“克癌”之路
1.实验室
2.规模空前的大协作
3.Eca-109
4.人体试验
5.水样、尿样和标本
五、打一场防癌的“人民战争”
1.拉网大普查
2.集市上的小锣声
3.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
六、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
1.乡村医生与“A、B、C”
2.县城里的肿瘤专家
3.建立“规矩”,画就“方圆”
4.无私的援助和支持.
七、让世界认识中国
1.不做旁听生
2.乡村来了外国人
3.国际合作从这里开始
八、医民鱼水情
1.柿子窝窝和救人英雄
2.四十年后的回访
九、今日之林州
1.“遏制命运的咽喉”
2.全国最好的乡卫生院
十、医疗队精神代代相传
1.食管癌防治基地是传统教育的“现场”
2.食管癌防治基地成为宣传院所抗癌斗争历史的窗口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编后语
出版说明
前言
这本书展示的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中蕴藏深厚、弥足珍贵的献身精神,值得大家一读。
为了探索食管癌病因的奥秘,减少这一严重疾病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威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扛着行李,从繁华的大都市远赴贫困闭塞的河南林县,开展了长达四十余年的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他们之中,有在全国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专家,也有刚刚走上医疗工作岗位的热血青年。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啃糠窝窝、喝苦井水,象普通乡村赤脚医生一样走村串户、送医送药。他们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白手起家,团结协作,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当年缺医少药、疾病丛生的林县,变成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食管癌防治基地。他们以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写下了中国抗癌历史的新篇章。
肿瘤医院医疗队经过长期的努力,不仅在食管癌防治研究方面取得突出的业绩,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拼搏、自主创新的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精神和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精神,值得全国医疗卫生工作者永远继承和发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卫生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面对广大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面对卫生工作肩负的繁重任务、面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光荣使命,医疗卫生队伍迫切需要发扬光大这种可贵的精神力量。《抗癌铁流》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精神宝库,对于引导全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忠实服务,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后记
2001年5月我奉调到肿瘤医院工作,第一次出差就是去河南林县。林县,在我们这代人心里有很深的英雄情结,因为林县人民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建了人间天河红旗渠。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院长,除此之外,我还有更多的关于林县的情结,因为那里有我们的肿瘤事业。当年,因为林县食管癌高发,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派中央医疗队长驻林县,帮助林县人民解决食管癌的指示。肿瘤医院在李冰书记和吴桓兴院长的带领下走进了防治食管癌的最前列。如今,风风雨雨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取得了那么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承上启下的人,我们有责任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开创肿瘤防治事业更美好的未来。
我曾多次说过,中国的医生是世界上最好的白衣兵团。他们拿着世界上差不多最少的薪水,却担负着为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谋健康的重任。来到林县我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过去的四十几年间,我们肿瘤医院的医务、科研、行政人员扎根在边远落后的林县山区,无论是名医、院士还是普通员工,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兢兢业业的工作,没有人埋怨,更没有人当逃兵。现在,我们的医生走在林县乡村的土路上,仍会有光屁股的孩子沿街调皮地喊他们的名字。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那里的病人,献给了当地的食管癌防治事业,真正把中国农民的疾苦当作自己的事情,甘于奉献,勇于牺牲。“任务因为艰巨而光荣,行动因为坚持而难能”,扎根农村,献身肿瘤防治事业,我们肿瘤医院的员工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整个医疗界创造了一个光辉的典范。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们颂扬!
在我的印象里,过去的医学界是没有“现场”这一概念的,医学研究都是在实验室进行。林县食管癌高发现场的建立,是一项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举,它是肿瘤院所几代知识分子走出书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默默耕耘的明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使高发现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大的降低,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克癌”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他们用外国人难以置信的低投入,取得了令外国同行也为之惊叹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也让国际同行认识了中国的科学家。“要了解食管癌,请到中国的研究现场去!”最美的赞扬来自同一起跑线上的人,我们怎么能不为他们骄傲!
回顾几十年林县现场的工作,再考察现在林县的医疗卫生体系,我认为,林县食管癌防治工作的成果不仅是使当地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大的降低,更为重要的是探索出了一条解决农村医疗困难的路子,那就是培养当地医务人员,为当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在中国,农村缺医少药仍是非常严重的。医学生毕业以后往往愿意留在大城市,留在好医院,这种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成千上万生活在偏僻农村的农民怎么办?他们也吃五谷杂粮,一样会生病,一样需要医生。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曾经向世界表明他们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创出了新路,农民有病可以不出村就解决。但是赤脚医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他们缺乏正规的培训,医疗上时常发生差错,所以渐渐受到社会的冷落,市场经济的冲击又使许多赤脚医生失去原来的面目。我们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非常有远见地担负起了培训当地医务人员的重任,几十年的辛勤劳动,现在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林县姚村卫生院作为一家乡镇医院,食管癌手术一年居然接近1000例,位居全国前列,在中国乃至世界医学史上都可以说是个奇迹。如果中国的大医院都扶持出几个像姚村这样的卫生院,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将是怎样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啊!
现在,全党正在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回首这些年林县现场的工作,在那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做支撑,那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林县食管癌高发,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没有无动于衷,做出一系列指示解决食管癌的问题;我们的老书记、老院长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没有懈怠、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运筹帷幄,积极努力,为林县人民的食管癌防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院所各届领导班子仍然十分重视林县食管癌防治基地的工作,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使食管癌防治工作不断取得了新的进展。“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是我们过去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今天它仍然是我们矢志不渝坚持的方向。
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正艰难地向前发展,正像林县发生的变化一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在进入小康社会之后,13亿人口的医疗问题更加突出,更加紧迫,更加充满挑战。我相信,在林县精神的指引下,沿着前辈开辟的道路,肿瘤院所的全体员工会继续奋发图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旺盛的斗志奋勇前进。未来属于不懈追求的人们,我们会不断战胜困难,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
本书展示的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中蕴藏深厚、弥足珍贵的献身精神。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扛着行李,从繁华的大都市远赴贫困闭塞的河南林县,开展了长达四十余年的食管癌防治研究工作。他们之中,有在全国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专家,也有刚刚走上医疗工作岗位的热血青年。他们与当地群众一起啃糠窝窝、喝苦井水,象普通乡村赤脚医生一样走村串户、送医送药。他们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白手起家,团结协作,创造性地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他们以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写下了中国抗癌历史的新篇章。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扛着行李,从繁华的大都市远赴贫困闭塞的河南林县,写下了中国抗癌历史的新篇章。《抗癌铁流》这本书的编辑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精神宝库,对于引导全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者淡泊名利、刻苦钻研、甘于奉献、忠实服务,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抗癌铁流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360059 《抗癌铁流》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抗癌铁流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730.1 的主题关于 癌-预防(卫生)-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