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
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封面图

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

李维杰, 刘晖, 吴世忠,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36.0

书籍简介:

本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舆情与互联网舆情、媒介传播模式、群体与群体传播、流言的危害、受众的能动性、信息公开、政治类元素、媒介事件、反媒介排斥、网络暴力等本书力求回答和解决三个问题:互联网舆情与传统舆情本质区别在哪里?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互联网舆情使之风险最小化?普通人在应对互联网舆情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

书籍目录:

第1章 舆情与互联网舆情

1.1 舆情与互联网舆情

1.2 南风效应

1.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2章 媒介传播模式

2.1 媒体生态与传播模式

2.2 泡利效应

2.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3章 群体与群体传播

3.1 群体与群体传播

3.2 自动移动光效应

3.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4章 流言的危害

4.1 流言及其危害

4.2 责任分散效应

4.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受众的能动性

5.1 网络新闻的受众及其能动性分析

5.2 互动效应

5.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信息公开

6.1 信息公开及其本质

6.2 虚假相关效应

6.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7章 政治类元素

7.1 政治类元素及其深层原因

7.2 信息扭曲效应

7.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8章 媒介事件

8.1 黄色新闻与媒介事件

8.2 公共舆论效应

8.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章 反媒介排斥

9.1 媒介中的排斥与反排斥

9.2 史翠珊效应

9.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第10章 网络暴力

10.1 网络暴力根源及其治理

10.2 观众效应

10.3 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附件 组织内容风险模型

内容摘要:

互联网舆情发生的起点、传播的场所、发展的途径、演化的轨迹都在互联网中。作为一种连接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纽带,互联网舆情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认识这些规律以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益于降低互联网舆情中的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分析互联网舆情背后的事实。以此为出发点,《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力求回答和解决三个问题:互联网舆情与传统舆情本质区别有哪些?如何正确有效地引导互联网舆情使之风险小化?普通人在应对互联网舆情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适合互联网舆情研究人员和党政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阅读,也可供企事业单位中专业从事舆情应对处理的人员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423672
如需购买下载《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 20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互联网舆情理论分析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219 的主题关于 互联网络-舆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