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15.0
本书以历史的形成再现了中华民族杂技艺术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对不同历史时期杂技艺术的文化背景,以及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积极作用进行了阐述,反映了各个时期杂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引言
一 杂技艺术的萌生
二 先秦蚩尤戏的产生与民间乐舞游戏的新兴——杂技雏形的出现
1.蚩尤戏与扛鼎
2.跟斗
3.弄丸与跳剑
4.口技
5.投壶、承蜩
6.驯兽与乔装动物戏
7.秋千戏
三 汉魏六朝兽戏的兴盛与百戏的充实——百戏杂技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1.马戏和动物戏
2.象人之戏
3.鼎技与冲狭燕濯
4.都卢寻檀、凌高履索
5.手技耍弄
6.耍坛、旋盘
7.鱼龙曼延与奇变之乐
8.滑稽和傀儡
四 隋唐五代散乐百戏的繁荣——争奇斗艳的宫廷杂技
1.教坊与大酺
2.技巧耍弄
3.空中技、呈力技
4.叠置技与形体技巧
5.舞马与驯兽
6.五方狮子
7.幻术
8.胡旋、绳舞、流星
9.复合节目的盛行
五 宋辽金元的瓦舍勾栏和村落百戏——异彩纷呈的民间杂技
1.左右军与诸军百戏
2.瓦舍勾栏与路歧
3.乔相扑和乔戏
4.杂手艺和踢弄
5.金鸡竿、投坑、跳索
6.马戏与象车
7.手法幻术、撮弄、藏挟
8.烟火与灯火
9.口技
六 明清的耍把戏与走会——杂技体系的逐渐形成
1.江湖把戏的兴盛
2.皮条、杠子、走绳、蹬梯
3.蹬技与力技
4.车技、浪桥、蹦床、绳鞭
5.戏法与魔术
6.明春和暗春
7.马戏、驯兽、禽戏
8.杂技体系的形成
结束语
参考书目
《杂技史话》是中国史话文学艺术系列之一。 《杂技史话》内容简介:中国的杂技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内容极为丰富、充实。在华夏大地上产生的、随历史长河演变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杂技,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放射着异彩的瑰宝。《杂技史话》以时间发展为线索,向我们依次展现了杂技艺术从萌生到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先民的智慧,更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坚毅、乐观、勇敢、豪放的性格。【作者简介】崔乐泉,1959生于山东桓台。中国首位体育史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现为中国体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内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近年来出版有《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图录》、《中国体育通史》、《图说中国古代百戏杂技》等著作50余部,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和一般项目的研究任务。多次在国内和国外及港澳台高校、相关科研机构作学术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