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98.0
本书以人居环境科学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与美术学等学科交叉知识,采用哲学逻辑推演、历史文献考证、雕塑艺术实验等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审美演进与文化脉络为参照,尝试从审美视角提出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思维逻辑、形成机制、建构方法。重点讨论了知觉思维的“象”,认为“象”的能动建构、调适乃至解构、重构是以形写意、寓意于形、形神兼备的空间艺术体验与创造的关键。并进一步指出,“象”的“式—势”关联及其“数、图、色”的和谐统一是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经验事实与逻辑概念之间进一步地契合的内在机理。从而构建了人居环境空间艺术“形”与“意”的耦合机制。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3.1 本书的逻辑构成 1.3.2 本书的内容构成 1.3.3 本书的技术构成 1.3.4 创新点与不足 1.4 研究的困难第2章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基本构成 2.1“空间”释义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 1.3.1 本书的逻辑构成 1.3.2 本书的内容构成 1.3.3 本书的技术构成 1.3.4 创新点与不足 1.4 研究的困难第2章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基本构成 2.1“空间”释义 2.1.1 空间体验的缘起 2.1.2 抽象的空间概念 2.2 不同语境下的空间构成 2.2.1 建筑学语境下的空间构成 2.2.2 美术学语境下的空间构成 2.3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节点、标志的艺术体系 2.3.1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概念的界定 2.3.2 山地城市-建筑-雕塑:人居环境空间节点、标志的艺术体系 2.4 小结第3章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审美演进与文化脉络 3.1 自然的人居环境空间艺术 3.1.1 空间艺术的神话背景 3.1.2 立规矩、定方圆的图形化城市 3.1.3 辨方位、重数理的隐喻性建筑 3.1.4 刻石木、竖图腾的祭祀性雕塑 3.2 自觉的人居环境空间艺术 3.2.1 空间艺术的英雄情结 3.2.2 设路径、重体验的山地城市 3.2.3 法比例、重节奏的山地建筑 3.2.4 塑形意、求理想的山地雕塑 3.3 自主的人居环境空间艺术 3.3.1 空间艺术的人文思想 3.3.2 现代山地城市空间艺术 3.3.3 演进中的迷茫 3.4 小结第4章 我们如何审美——关于空间的美学思辨 4.1 空间美学的认知基础 4.1.1 空间审美的理论基础:“先验结构(图式)” 4.1.2 空间审美基础的形成:“建构”与“内化” 4.1.3 空间审美的能动反馈:“表象”和“意志” 4.2 空间美学的心物辩证推演 4.2.1 人的天然性与文化性 4.2.2 先验与经验的等价性推论 4.2.3 基于宇宙能量的心物辩证 4.3 “三位一体”的空间美学思维 4.3.1 三位一体的空间存在 4.3.2 三位一体的空间觉悟 4.3.3 三位一体的空间审美 4.4 小结第5章 艺术如何表现——基于空间美学的艺术建构门 5.1 空间艺术的符号学途径 5.1.1 符号的一般特性 5.1.2 空间艺术符号的特殊性 5.2 空间艺术的意、象、形 5.2.1 传统观念中的二维——“形”和“意” 5.2.2 创造性思维与建构的关键——第三维的“象” 5.3 “象”的构成及其关联机制 5.3.1 “象”的内在构成 5.3.2 ”式一势”关联的具体讨论 5.4 空间艺术的意、象、形三位一体 5.5 小结第6章 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建构与山地实践 6.1 人居环境空间艺术的建构逻辑 6.1.1 类型一:“观物取象”、“以形写意”的建构逻辑 6.1.2 类型二:“直觉潜行”、“意象交织”的建构逻辑 6.1.3 类型三:“抽象秩序”、“公理推定”的建构逻辑 6.2 “立意一成象一构形”的山地城市雕塑建构方法 6.2.1 山地城市雕塑的“立意” 6.2.2 山地城市雕塑的“成象” 6.2.3 山地城市雕塑的“构形” 6.3 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节点、标志的艺术化实践 6.3.1 山地城市空间一建筑一雕塑 6.3.2 山地城市建筑一雕塑 6.3.3 山地城市雕塑 6.4 小结第7章 结论 7.1 空间美学真一善一悟三位一体的场所精神 7.2 空间美学意一象一形三位一体的艺术建构 7.3 空间美学再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部分规划、创作、研究项目 致谢
《山地城市建筑雕塑:人居环境的空间认知》是龙宏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学术专著,是作者通过大量研究与实践工作后,对当代山地人居环境空间艺术发展认知的积极探索和学术思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比如城乡建设忽视地域文化传统,不顾城镇既有的特色而照抄照搬流行的建筑和空间形式,城镇风貌良莠不齐,“千城一面”,城市缺少艺术品质等,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作者从城市空间艺术的研究角度,综合运用人居环境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与形态美学等学科的交叉知识,在实践工作中逐步提炼、总结和认知。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山地城市·建筑·雕塑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12164318 如需购买下载《山地城市·建筑·雕塑》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9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山地城市·建筑·雕塑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4.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856 的主题关于 居住环境-环境设计-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