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9.8
本书是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的长篇传记小说。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时代所允许的最高度,在立德、立言和立功“三不朽”同时取得的成就,他超越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伟人。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经历是最好的励志故事,他的作品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他的思想更是被无数后人奉为经典。甚至有人断言,五千年中国史上,只有两个半圣人,那半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孔子,另一个就是王阳明。千古毁誉随风散,只是良知更莫疑。
自序 阳明先生,百世之师
第一章 圣人王阳明的少年时代
他还清楚地记得,在自己不会说话的那些年,母亲是如何天天向佛祖祈祷,如何夜夜哭泣;在父亲抡着板凳修理自己的时候,母亲不顾一切地劝阻,不惜跪下为自己求情;有多少个酷暑,母亲守在他的床边,为他驱赶蚊虫;有多少个冬日,母亲还要顶着寒风跑出去,为生病的自己请大夫……
可是,自己却喜欢和母亲顶嘴,因为母亲不会像父亲一样发怒;自己还喜欢捉弄母亲,躲在角落里故意让她找不着,看着她手足无措的惊慌表情暗自得意。为什么不能在她还能看到的时候,为她轻轻擦去脸上的汗水,为什么不能在她还能听到的时候,大声地说一声:母亲,您辛苦了!
每个生命都是这个星球的过客,都有告别亲人的那一天。只是谁也不希望那一天来得太快,总是希望与亲人相守的时候能够长一些。母亲的死,是他生命中第一个重要亲人的永久别离。这个年轻的生命,开始考虑生与死这样宏大的问题。
第二章 科举之路不轻松
王守仁的字好到什么程度呢?他的绍兴老乡,大书法家徐渭有这样的评价:王羲之以书掩人,王守仁以人掩书。意思是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太有名气了,以至于让世人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才华;而王守仁在其他方面太成功了,让世人忽略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潜台词就是,我们尊敬的王老师就算在其他方面啥也不做,一事无成,照样可以凭借书法艺术家的身份,在五千年中华文化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当然,王守仁的志向是做圣贤,而绝不是当第二个王羲之。在南昌衙门待了一年半之后,岳父大人终于放过了他,同意他带着妻子返回北京。要说王华这老公公当得也真是稳当,儿媳妇一年半都不来拜见自己,他压根也不着急。
第三章 从普通公务员做起
虽说工作单位是云南清吏司,但王守仁不用离开京城去昆明上班,他只需要待在北京刑部的办公室里,为上司整理需要的公文卷宗即可。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工作既没有什么难度,又不承担多少风险,待遇还算马马虎虎。这个级别的小官当然不用上朝议政,奉天殿根本没他们磕头的地方。每天他只要卯时(上午五到七点之间)到办公室报到(人称点卯),泡上一杯龙井,翻开一本卷宗,就算开始工作了。大部分时间根本就无事可做。只要领导不在,大可随便聊些国家大事、坊间传言。出去吃顿饭,一个时辰再回来也不扣工资。正是打发时间、耽误青春的良好选择。
可惜,这个岗位上安排的,是一个从十二岁起就坚定不移地以成圣为目标的有为青年。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让他无法容忍,没有成就感与挑战性的劳动让他相当痛苦,看不到提升空间与前景的未来让他格外抓狂。虽然自己是官二代,虽然父亲是翰林学士,但在高级干部扎堆的京城里,自己的出身也并不算怎么显赫,更多还得靠个人努力。因此,当有了一个去南直隶淮安府录囚的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没有任何犹豫就接受了。
第四章 与权力核心作对,仕途艰难
但是,王阳明也并不想触怒刘瑾太过,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这个奏疏写得也算是点到为止,既不批评刘瑾的专权,又不讽刺武宗的胡闹,而是相当委婉地提出了一点建议。按说对于这样一个职位低微的小吏,他的奏疏完全没必要看,他的意见也可以根本就当不存在。你越认真对待,就显得对他越重视。你越是要惩罚他,就越显得他不平凡。
九零后非主流的武宗小朋友当然不可能看这份奏疏,看到它的是刘瑾。刘大总管不知道哪根筋出现了问题,憋足劲要和一个六品小官死磕到底。他自行拟了一道圣旨,以武宗的名义,廷杖王阳明四十,关入锦衣卫大牢。
第五章 王阳明的逃亡之旅
当时天色很暗,天上也没有月亮,王阳明走到了上游,先脱下了鞋子放在江边,制造自杀现场。随后,他把情人送的丝巾取了下来,咬咬牙,扔到了江面上,看着它顺流而下。随后,他吃力地抱起一块大石头,拼命向江中扔去。在一片黑灯瞎火之下,两个喝得醉醺醺的锦衣卫,居然就轻易相信,这个王主事真的跳江了。沈玉、殷计也为自己没能成功搭救王先生而痛哭一场。但王阳明自己,却一路狂奔到江滩,找了个草丛躲了起来。
那一晚上,王阳明始终觉得自己离死神只有一寸远。躲在草丛中实属不得已,如果他拼命跑开,就难免发出太大声响,让两个锦衣卫追上,那是万难活命的。即使布置了自杀现场,如果那两个杀手不轻信,沿着江边这么一搜,他一样会被发现。
第六章 龙场顿悟,成就人生大智慧
听说王阳明要开门授课,龙场周边喜欢读书的年轻人都来了。反正书院不收学费,不听白不听,听了不白听。很多抱着不妨一试态度过来的人,很快都不想离开了。很多想贪便宜的人,都觉得不交学费,实在是不好意思,对不起老师的辛苦。
王阳明的讲课别具一格,听他的课,学生不会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不会受到突如其来的体罚,不会被莫名其妙的问题搞得下不来台,也不会对自己的智商产生严重怀疑。
他的课堂也不局限于室内,他的讲课也不完全是单向灌输,他会带着弟子们走出户外,与大自然零距离地亲密接触,体会天人合一的美妙感受。
第七章 两京讲学很惬意
王阳明告诉当地百姓:咱们庐陵可是个文化重地,礼仪之邦,尔等这么热爱告状,我这个当知县的感到很丢人啊。我身体很不好,不能整天处理这些纠纷。现在我就跟你们说清楚,今后除非有关身家性命的大事,只能通过告状解决不可的,其他一概不再受理。每份讼词只能说一件事,而且不能超过两行,每行不得超过六十字。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受理。故意违反的要处罚。
他开导百姓说:为了一点小事,就忘记自己的出身,攻击自己的亲朋,败坏自己的家庭,遗祸给自己的子孙,何必如此呢?不如广结善缘,与别人和睦相处,到哪里都有个好名声,大家好好想想吧。
第八章 巡抚南赣成军神
既然怎么辞职都辞不下去,王阳明只好硬着头皮上任了。南赣巡抚的治所在江西南部的赣州,今天依然叫赣州,依然是本省第二大城市。正德十一年(1516)十二月初三,王阳明从南京上船,从长江经鄱阳湖进入赣江,由于工作需要,春节都是在船上过的。
下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宴,向王阳明祝福新年。王阳明看着一桌子菜,并没有多少好高兴的。他想起了十年前在北京度过的那个春节。
当时他得罪了刘瑾,被关在了锦衣卫大牢里,身上的伤口还在痛,心头的伤更是无以平复。而十年之后,他面临的环境,并不比当年在龙场时轻松。世间已经没有刘瑾,但他要面对的敌人,一点也不比刘瑾好对付。
第九章 宁王谋反有预谋
对于生活在十五世纪的普通中国人来说,科举既是能够改变自身命运屈指可数的机会,又是走上不同道路的分水岭。曾经在一个考场共同答题的人,九年或者十二年后,就会发现命运把他们的人生差距拉得好大。
王阳明和唐伯虎,这两个十五世纪最有才华的七零后,在十五世纪的最后一年(1499),共同在北京参加了会试。本来至少能进前十、得会元也丝毫不让人奇怪的唐伯虎,却有些不走运也不明智地卷入了舞弊案,受到了终生不得为官的处分;而考试能力不如唐伯虎的王阳明,却取得了二甲第七名的成绩,得以开始自己的公务员生涯。
第十章 生擒宁王谈笑间
王阳明一听,下令在船头焚香,向北下拜说:“皇天在上,如果哀悯生灵,允许我王守仁匡扶社稷,拯救黎民,那就请现在改变风向。如果有心帮助逆贼,让天下生灵涂炭,那我愿意现在就跳水自杀,不想余生。”说着说着,王阳明的眼泪就掉了下来,随从也都被感动了。
“大人快看,北风来了!”龙光指着飘动的军旗大喊。王阳明一看,果然起了北风。就命令船家火速开船。谁知船家还是不想动,说实在太晚了,等明天吧。
第十一章 成功献俘渡难关
朱厚照钦点十万精兵,带着大学士梁储和蒋冕,将军许泰,太监江彬、张忠、魏彬和张永等人,浩浩荡荡出了京城,开往江西。他们的行军路线基本上是沿着大运河,但没有坐船走水路,而是骑马一路向南。
八月的华北,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十万士兵们暴晒在似火骄阳下,一个个苦不堪言。朱厚照的辇车也不可能装空调,沿途的道路也并不是都很好,他的龙体也得经受闷热,也得承受颠簸,舒服不到哪里去。不过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皇上这一路过得很开心,还经常掏出一只金簪看来看去,有时候看着看着还笑了起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第十二章 阳明心学出江西
王阳明是浙江人,但今天的江西,却留下了太多纪念他的历史遗迹。民国时期,南昌、赣州和吉安三大城市,主干道全都被命名为阳明大道。是江西本地的文化不发达吗?恰恰相反,这里是朱熹和陆九渊的故乡,这里的学者可谓是群星荟萃,这里的文化氛围之强,学术水平之高,在两京十三省范围内也是首屈一指。正因为这样,江西民众对外来者王阳明如此尊重,才显得别样的引人注目。
而王阳明能在江西有着如此殊荣,除了他神一样地剿灭南赣匪患和平定宁王叛乱,为江西百姓带来和平和安定之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
第十三章 绍兴讲学结硕果
王阳明之所以把父亲的寿宴办得如此隆重,也是做好了心理准备。王华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有经验的老人都提醒王阳明做好准备。果不其然,春节刚过完没多久,嘉靖元年二月,老爷子就告别了人间。他走得非常安详,看到自己曾经最不放心的长子,如今却成为人人景仰的大明军神,桃李遍天下的心学大师。自己是个状元,但儿子的事功学问全面超过了自己。父亲绝不会妒忌儿子的成功,只会为他感到高兴。
王华的死让王阳明痛不欲生,大病了一场。按照惯例,他需要在山阴守孝二十七个月,不能入朝为官。从此之后,他就扎根山阴,教育子弟。
第十四章 广西平叛太轻松
王阳明过去的辉煌经历,他们都非常清楚。自己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都远远不如宁王,而王阳明可以带两万民军,十四天平定宁王叛乱。现在,王阳明的兵力更充足,装备更先进,并且可以调动四省军队共同围剿。如果与之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但是,王阳明真的会接受自己投降吗,他们将信将疑。幸运的是,他们并不清楚这个老夫子,当年是怎么收拾掉池仲容的。他们派出自己的心腹黄富,去南宁打探风声。
第十五章 一生俯首拜阳明
世间只有一个王阳明,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他为世间留下了《传习录》等数百万字的作品,可以让一代代的中国人永远从中受益,改善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性格。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传奇故事,可以激励无数在逆境中苦苦挣扎的人,坚持自己的理想,把握自己的机会。他用自己一生的光明磊落,践行了“致良知”的理想,验证了“知行合一”的可能。他无愧于祖先,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置身其中的那个时代,无愧于孔子之后最伟大哲学家的殊荣,无愧于绝世大儒的美誉。
千古毁誉随风散,只是良知更莫疑。
后记
王阳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伟大圣人。他历经仕途坎坷、人生磨难、世间冷暖,曾一度痛苦绝望、不能自拔,却从中国最传统的儒、释、道典籍中汲取了强大力量,充实自我,最终升华提炼,创立心学一派。
500年来,王阳明的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他们领悟心学的精髓,成就了辉煌的人生。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王阳明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本书作者历时五年,遍读王阳明的著作、言论、生平,总结王阳明心学最本源的精髓和要诀,深入浅出地道出最深奥却又最简单的心学智慧。 翻开本书,跟随精神导师王阳明,走出人生迷局,成就强大自我!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心学圣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0232320 如需购买下载《心学圣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心学圣人是北京燕山出版社于2013.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传记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