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15
定价:40.0
两千余年来,《楚辞》研究学者皆为阐释屈辞而不断探索。然而基于研究者所处时代、视野、理论的局限,注疏家的阐释往往致使屈辞语义岐说纷繁,此种情形尤见于屈辞之先秦古地理语词。准确疏证此类语词对于正确理解屈辞文本要义,探寻屈原其人其作,皆至关紧要。本书致力于探寻屈辞域外地名的原初面目,以期还原屈辞文本释读,并由此探讨屈原所生活时代的地理文化观念。本书尤其对昆仑、流沙、赤水、不周、西海、崦嵫、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黑水、三危等关涉屈辞要义的重要古地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考证,其疏证的视域并不囿于楚境或九州舆图,而是置屈辞于先秦时代欧亚宏观语景之下,故其结论多有创获。第一,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为《九章》地理的实地考察,偶有涉及外来地理者,亦多为训释之解说,本书是目前第一次对屈辞异域地名进行的系统专章论述。第二,本书不仅停留于屈辞注疏本身,同时还观照其它文献所涉屈辞相同语词的语义情况,以双重材料证据作出大胆推定与假设。比如西海、西极、冬暖之所、夏寒之所以及三危等都是通过先秦文献的一致性记载而得出的内证性结论。第三,以往屈辞地理地名研究,多着眼于语词本身的文献考订。本书以屈辞文本作为整体关照,置地名于屈原逻辑游踪的时空顺序以及整体地理观念加以考察。第四,本书在屈辞昆仑为阿拉拉特山、黑水为吉瑞尔河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屈辞流沙为阿拉伯沙漠、赤水为红海、不周为东非大裂谷、西海为印度洋或大西洋、崦嵫本为西海之神,其后演化为大地极西之山、西极为大地极西之地、何所冬暖问赤道、何所夏寒问北冰洋、三危为西极之山等一系列新的结论。第五,以往楚辞学者研究屈原与稷下学宫的关系,多从屈原的交游历程去证实《史记》所记材料的真实性以及论证屈原思想与中原诸子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之间的紧密联系。本书使用稷下学宫特别是邹衍大九州学说的旁证材料,旨在证实屈原世界性地理文化思想的可能途径。第六,本书结合目前考古、三星堆发掘以及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置屈辞于先秦中西交通特别是南丝路上楚印交流、先秦民族大迁徙等广阔时代背景之下加以探寻屈辞外来地名的可能性旁证。第七,探讨屈辞古地名并不是本书的终极目的,本书在整理历史文献材料之外,还重点探寻了西海、崦嵫、西极以及三危等地名的历史演变痕迹,从中总结先秦独特文化思维以及中华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地理观、世界观以及宇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