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7
定价:40.0
作者认为,勇气问题本质上不是伦理学问题而是存在论问题。此种意义上的勇气,乃是存在物(包括人)不顾“非存在”的威胁而敢于成为其所是(敢于自我肯定)的那种努力。“非存在”(死亡、停滞、毁灭)不在别处,而就包含在“存在”(生命、绵延、创造)之中并通过“存在”显露出来。故“存在”不是僵死的同一,而是不断克服“非存在”威胁的持续抗争。“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所造成的心理状态叫做“焦虑”。根据其威胁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三种焦虑: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古代末期),对罪过和谴责的焦虑(中世纪末期),对空虚和无意义的焦虑(近代末期)。三者共同造成的一种极端境况叫做“绝望”。所谓勇气,也就是承担这种焦虑和绝望的能力。由于人的存在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故人的自我肯定也要通过对世界的参与来实现。这就使得这种自我肯定具有两个方面:肯定自我本身,肯定作为参与者的自我。这两方面本应统一,但在近代却分裂了。结果就产生了“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与“作为部分而存在的勇气”。前者又可分为集体主义或半集体主义、新集体主义、民主顺从主义三种形式。但这种丧失自我的危险又激起了对它的反动并产生了作为自我而存在的勇气。这又有现代个人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存在主义三种形式。由于这种勇气把自我推向极端,忽视了对外部世界的参与,于是又产生了新的危险。作者认为,一种作为“绝对信仰”而存在的勇气,可以将上述两种片面的勇气统一起来。因为人通过这种信仰,已参与到“存在-本身”所固有的自我肯定之中去了。这是存在的勇气所能达到的极限,因而也是一种最完满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