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解读马克思,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话题。本书是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问题的学术专著,本书从“公共性”这个新的研究视角入手,通过对马克思之前的公共性资源进行历史梳理,围绕着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这一公共性平台,着重从实践、人、社会、历史等四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公共性维度,以及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哲学所具有的唯物主义的公共性新质,并对其历史意义和当代意义阐发了自己的看法。
序
导言公共性:马克思哲学解读的当代视域
一、解读马克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重要话题
二、公共性: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语境及其当代凸显
三、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要进路
四、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存在问题
五、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研究:主旨、方法和创新
第一章马克思哲学以前的公共性传统
第一节西方哲学史中的公共性
一、本体论哲学的公共性承诺
二、主体性哲学的公共性论证
第二节传统人性论的公共性诉求及其实质
第三节理性的传统及其局限
一、从客观理性到主观理性的争论
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
三、普遍理性与特殊理性的矛盾
第四节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矛盾
一、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同一
二、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立
第二章回到公共的生活世界:马克思哲学的理论视界
第一节回到生活世界的开启
第二节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解释原则
一、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的感性活动的世界
二、现实生活世界的公共性特性
第三节生活世界之公共合理性
一、异化生活:现实生活世界的“非现实性”批判
二、理论批判:马克思对前人异化理论的批判性超越
三、走进合理性的公共生活世界
第三章“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第一节传统哲学的实践理解与马克思新实践观的诞生
一、古希腊时期的实践观点
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实践观念
三、马克思新实践哲学的崛起
四、马克思的公共实践观
第二节交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公共性之重要维度
一、从实践到关系: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层跃迁
二、交往实践观:马克思实践哲学的重要维度
三、马克思交往实践的公共性意蕴
第三节“改变世界”的公共理想和价值主体的发现
一、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哲学公共理想
二、对传统人类理想模式的批判与超越
三、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阐释
四、人类公共理想的实践主体的发现
第四章“公共人”的终极关怀:马克思哲学的人本立场
第一节“现实的人”及其公共性意义
一、“抽象的人”的哲学传统
二、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马克思入学观的跃迁
三、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思想逻辑
四、“现实的人”的公共性意义
第二节现实的人:以“共同性”为规定的公共存在
一、人是对象性的公共存在物
二、人是总体性的公共存在物
三、人是价值的公共存在物
第三节现实的人:走向“公共人”的理想生成
一、追求丰富的公共生活
二、走向全面的人的发展
三、体现自由的发展个性
四、培育“公共人”的公共精神
五、实现人的解放的公共目标
第五章社会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新质
第一节社会价值本位的哲学观的确立
一、传统哲学的“社会”:个人价值本位
二、马克思哲学中的“社会”:社会价值本位的历史性超越
第二节社会:作为生存共同体的“关系”共在
一、社会关系:社会的一般本质
二、社会关系的基本构成
三、社会关系:人类公共交往实践关系的展现
四、社会群体生存本位共同体:社会关系的理论升华
五、公共性理念:社会群体生存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六、社会群体共同体价值本位的公共性深蕴
第三节超越个体理性神话的群体共同体诸组织形式的公共理性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
二、制度的公共性本质和价值
三、意识形态及其批判的公共性向度
第四节现代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现代性的公共性实质
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方法论立场
二、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哲学转向
三、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公共性视野
四、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变革实质
第六章历史的公共性与公共性的历史: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发生学视界
第一节马克思“历史”的哲学革命
一、传统的“历史”理解
二、历史的观念变革:马克思的超越
三、马克思历史意义的彰显和澄明
第二节历史的实践生成及其历史的公共性
一、现实的人:历史的主体
二、实践:历史的公共性生成
三、历史生成中的公共性原则
第三节历史向世界历史的公共性转变
一、历史空间:马克思考察历史的重要公共维度
二、马克思世界历史公共性思想的批判性超越
三、“公共的”共产主义:世界历史的内在本质
四、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之公共性的价值指归
第四节公共性的生成历史: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历史演进
一、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的消极公共性
二、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物化公共性
三、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阶段的积极公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从“公共性”视角切入,立足于马克思的文本解读,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广泛搜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对马克思哲学的公共性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本书在对马克思之前已有的公共性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这一崭新的公共性视界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从实践、人、社会、历史四个方面系统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中蕴涵的公共性维度:对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公共实践哲学进行了深入阐发,对马克思以“公共人”的终极关怀为价值指归的人本立场进行了系统探讨,对马克思以社会共同体为价值本位的公共性理念这一唯物主义新质进行了具体揭示,对马克思以历史的公共性和公共性的历史为特征的哲学历史观进行了新的开拓。本书视角独特、分析深入、论述系统、文本扎实,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它对我们在当前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公共性是人类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突显出来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不仅成为当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时代的突出论题。本书从公共性这个新的研究视域入手,通过对马克思之前已有的公共性资源进行历史梳理,围绕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生活世界这一公共性平台,着重从实践、人、社会、历史等四个方面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中蕴含的公共性维度,以及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新哲学所具有的唯物主义的公共性新质,并对其历史意义和当代意义阐发了自己的看法。本书使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在公共性视域中得到彰显,对我们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作者简介】 贾英健,山东金乡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山东省委党校哲学部教授、“泰山学者”团队学术骨干,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哲学一人的哲学、价值与文化等。出版专著《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研究》等2部,合著《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价值冲突与文化建设》等8部。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天津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近4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等6项,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公共性视域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10076560 如需购买下载《公共性视域》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3000 |
公共性视域是人民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0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的书籍。